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分子设计原理,在合成聚醚丙烯酸酯大单体的基础上,采用甲基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法合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酯键、活性羟基侧链,提高了减水剂保塑性。通过对反应大单体摩尔比、反应物浓度、引发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减水剂塑化效果等因素的试验,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通过净浆试验研究了其应用性能,表明该聚羧酸型减水剂减水率高达35%,保坍性好,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因施工中存在黏度大、流速慢等问题使其发展受到限制.利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的可设计性,引入具有保坍和降黏功能的分子基团,采用不同分子质量的聚醚大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不饱和功能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常温合成高保坍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并探讨了各共聚单体对合成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高保坍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试验制备了抗泥小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抗泥小单体引入到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合成抗泥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测试其抗泥性能,并与市售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M21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不同种类水泥,0~40℃温度范围内,加入2.0%蒙脱土时,合成保坍剂KN-4的保坍和抗泥效果及对水泥种类和温度的适应性均优于M21;将KN-4应用到混凝土中,其抗泥和保坍效果优于M21,并且对混凝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温建筑技术》2020,(5):31-33
文中以聚醚大单体(SPEG),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n(SPEG):n(AA)=1:3.25合成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L_9(3~4)正交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缓释剂用量对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滴加反应时间为4.5h,缓释剂用量为SPEG质量的2.0%,所合成的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达270mm,3h净浆损失15mm,2h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建筑市场对高保坍减水剂的需求,研制一种新型缓释高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分散保持性好的缓释保坍型减水剂,并比较了4种单体对缓释保坍型减水剂的影响大小,探讨了链转移剂用量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合成的缓释保坍型减水剂对不同水泥具有广泛适应性,与单掺标准型减水剂相比,其对混凝土保坍效果明显改善,二者最佳复配质量比为3∶7。通过高温环境(33.2℃)混凝土应用试验表明,自制缓释保坍型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和优异的坍落度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6.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是在聚合过程中减少分子链中的羧酸基团,增加酯基及其衍生物而得到,该类减水剂可在碱性环境下缓慢释放出具有分散作用的减水基团。在此原理基础上,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选定了合成工艺参数,再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合成方案。经混凝土性能测试表明,该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缓释速度适中,混凝土保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在水溶液中利用半连续单体投料工艺成功合成了一种梯度结构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PCEs)。TPEG大单体采用一次性加入、AA和保坍型功能单体HEA采用滴加工艺,用水溶性RAFT试剂BDMAT调控三者的共聚合,所得共聚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很窄,分布指数在1.26~1.35;大单体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验证该体系为活性聚合体系;TPEG单体转化率随时间呈梯度变化,证明共聚物的序列特征为梯度结构;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表征了梯度产物的保坍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烯丙基聚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马来酸单甲酯为单体三元共聚合成含有羧基、酯基和聚氧乙烯基侧链的新型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并对该减水剂进行了红外、凝胶色谱表征.探讨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大单体分子量对所合成聚羧酸盐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羧酸盐减水剂具有低掺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缓释功能单体三元共聚体系,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常温合成了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PCE),探讨了缓释功能单体种类、反应温度、酸醚比、缓释功能单体BM3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缓释型PCE的最佳合成工艺为:缓释功能单体选用羧酸某羟丙基酯(BM3),起始反应温度10~35℃,酸醚比1.8,n(BM3)∶n(TPEG)=5;掺该PCE的混凝土坍落度3 h无损失,保坍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SK-10B。  相似文献   

10.
氨基磺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讨论了氨基磺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过程及后期混凝土试验情况。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浓度和酸碱度、投料顺序及速度、第四单体的选择等反应条件的控制,合成具有最佳分子结构的最终产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对合成主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验证。同时,大量的混凝土试验说明氨基磺酸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优良的保坍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