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攀西地区银厂沟-骑骡沟矿床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南部早古生代被动陆缘上近SN向的昆明-昭觉陆架裂陷带的北段.矿区区域上处在小江断裂、普格-宁南斯裂与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形成的有利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三角形构造结.银厂沟-骑骡沟矿床位于骑骡沟倾伏背斜之西翼紧靠轴部,赋矿层位为震旦纪的灯影组上段(Zbd3)碳酸盐岩,其上覆地层为寒武纪的筇竹寺组泥质砂岩.矿区主要控矿断裂为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的张性断裂.  相似文献   

2.
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处在康滇地轴东源褶皱带、骑骡沟倾伏背斜西翼。矿区地层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含矿层为震旦系灯影组上段浅灰至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白云岩、含磷白云岩。有似层状和北西向裂隙型铅锌矿两种类型。矿化富集具有等距性、侧伏、等厚性等特点,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通过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地质条件研究,对矿区深、边部进行了找矿靶区预测,提出了矿区地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湖北钒矿位于秦岭造山带武当隆起西北缘,黑虎-花瓶背斜的两翼,区内主要发育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寒武系下统的杨家堡组和庄子沟组为矿区的含矿地层。区内钒矿化带主要由杨家堡组和庄子沟组的灰黑色-黄褐色薄层炭硅质岩、条纹条带状硅质岩、石煤化硅质岩和钒矿体等组成。该矿床属于沉积成因,其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早期的粘土矿物吸附作用和后期的活化富集作用等阶段。  相似文献   

4.
牟正伟  张广松 《甘肃冶金》2009,31(4):41-44,47
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浸沟金矿区内出露地层的岩性特征,并且探讨了相应的岩相特征及当时的沉积环境。矿区南部是以凝灰岩为代表的震旦系一寒武系老地层,矿区中北部是以千枚岩、灰岩为代表的泥盆系地层,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砾岩存在于不整合接触面上。以凝灰岩为代表的老地层属于陆地火山碎屑岩相;以千枚岩、灰岩为代表的泥盆系地层属于浅海相;砾岩属于冲积扇相。  相似文献   

5.
那程银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阳春地区。通过采用路线地质调查、构造填图、矿床(点)考察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详细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震旦系云开群和寒武系八村群是区内主要含矿地层,但震旦系Ag元素丰度值明显偏高,因此震旦系形成的矿床规模比寒武系大;矿区整体为一背斜构造,北翼具有低温元素组合特点,南翼具有中温元素组合特点,反映出褶皱的南翼处于抬升,而褶皱的北翼处于下降,因此,北翼矿体的埋藏深度大于南翼;矿区燕山期侵入岩出露处一般都有较好的矿化,加里东期白云母-绢云母不等粒变质砂岩质条带状混合岩出露处矿化较好,而碎裂-糜棱岩化似斑状黑云母钾长石花岗岩出露处矿化一般。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新晃县贡溪矿区位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的湘黔桂窿起带,矿区地质特征较为简单。矿区出露震旦系、寒武系,由新到老自贡溪向斜核部向两翼呈环带状展布。本区重晶石矿含矿层位赋存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下段(∈_1n~1)底部,由板状炭质页岩、重晶石、磷块岩、硅质(灰)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贡溪向斜和次级背斜的两翼。  相似文献   

7.
冯世军 《山西冶金》2007,30(1):24-26
通过介绍篦子沟铜矿体的分布特征,论证其为倾伏倒转背斜控矿,进而推断该倒转背斜南端属第三矿带,在背斜轴部成矿。  相似文献   

8.
本区地层较发育,除三叠系和侏罗系缺失外,从寒武系—第三系均有出露。铜多金属矿主要产于柯坪塔格背斜南翼下第三系下部碎屑岩层中。  相似文献   

9.
位于区域的东南角、红柳河深断裂以南,属于"北山断块带"的范围。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及其复杂,目前地质研究程度不足,难以查明其归属体系,按照构造线走向暂定为北东向构造带。该带区域上出露的主要地层为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地层。蓟县系主要存在与地垒式断块中,为一套浅-中等变质的碳酸盐建造,蓟县系-震旦系末期的褶皱运动造成下古生界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超覆于其上。寒武系为一套硅质含磷建造,志留系为绿色砂岩建造,二叠系地堑式凹陷中沉积了类磨拉石建造,同时沿断层发生了火山喷发运动。  相似文献   

10.
谈毅 《甘肃冶金》2022,44(2):119-122
勘查区位于北祁连弧盆系-白银火山弧单元-早古生代大洞沟岛弧褶皱带内.矿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统香毛山组,区内构造受控于石青硐-二道湾-白银厂深大断裂北东侧的次级断裂,及其北侧发育的次级褶皱大井子沟复式向斜,具有多期次构造变形及构造的叠加特征,大井子沟复式向斜东南翼为青牛沟金矿产出位置.金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11.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10,32(1):85-90
老红山位于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武都弧型构造西翼,舟曲-徽县断裂带以南,迭部-武都-略阳断裂带以北,迭部-武都-微县铁成矿带西端,总体构造骨架为向西倾伏的白龙江复背斜,构造线呈近东西-北西向。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文章结合实际找矿工作,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铁金钒矿(化)体特征的简要阐述及各矿(化)体成因的浅要探讨和成矿构造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指出了本区的找矿方向,认为老红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及较大的找矿前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寺沟-银洞梁背斜南翼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初步查明的次级褶皱就有四个,从北向南依次为北枝次级倒转向斜、北枝次级背斜、南枝次级向斜和南枝次级紧闭背斜,寺沟铅锌矿产在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的南翼,是典型的背斜控矿,该背斜向西倾伏,西部仍有找矿潜力。该区褶皱发育,控矿的南枝次级紧闭褶皱相对非常紧闭,宽度小、高度低,不容易判断、识别,这就给深部找矿带来难度。用常规钻探探矿方法,准确探到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矿体)的几率较小,用钻探控制深部矿体一是要准确判断、预测深部背斜(矿体)位置;二是要从已知背斜(矿体)开始,沿矿体倾伏方向小间距向深推进。  相似文献   

13.
甘肃寨上金矿床的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寨上金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和下二叠统,中泥盆统分为4个岩性段,下二叠统分为2个岩性段,北矿带分布于背斜北翼下二叠统第一岩性段中,南矿带分布于核部中泥盆统第一岩性段中。地层岩性差异控制矿脉的形成和分布,矿脉产于软硬岩性接触界面且靠近软性一侧地层中,其产状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矿区构造由背斜、主干断裂和容矿断裂3部分组成。扎麻树背斜具有北薄南厚、北缓南陡、北翼正常南翼倒转的特点,走向NW,向西转折为近EW向,呈反"S"形。主干断裂和容矿断裂受控于背斜,伴随背斜的二次变形而成。矿脉夹持于主干断裂之间,分布于背斜南北两侧转折应力集中部位,受地层、背斜和断裂三者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东塘子背斜北翼存在含矿隐伏背斜,背斜(矿体)在铅硐山铅锌矿与东塘子铅锌矿采矿范围的边界线附近,长度80~100 m,厚度2~5 m,铅+锌品位在10%左右,矿体向南倾,向西侧伏,侧伏向290°左右,侧伏角35°~40°,目前该矿控制的高度在200 m以上,最低标高在1 350 m。该矿为手搬崖铅锌矿在采、探矿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盲矿体。该矿的发现提醒我们勘查不能留死角,为以后的找矿、资料开发又多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家湾铜矿位于凤太矿田北部银母寺-大黑沟复背斜南侧的丹桂沟-水獭沟背斜西部,与北部的银母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成矿条件有利,通过对区内铅锌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成矿条件的总结分析,认为本矿点向深部、东部找矿潜力较大,找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6.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09,31(5):86-90
龙洞湾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处于昆仑秦岭褶皱区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海西地槽褶皱带中部。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武都弧形构造东翼的复合部位,即西成矿田东部,吴家山背斜的北翼,厂坝、李家沟两大型铅锌矿床的北西延长部位。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及成矿条件。文章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变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断裂构造是控矿、容矿的主要因素。矿床严格受接触带、岩石组合、角岩化带、北西向、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的控制,具有多成矿物质来源,多期次成矿等特点,指出矿床类型属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袁源平  邱昌容 《铜业工程》2005,(3):25-27,21
永平铜硫矿床位于嵩山-侯家倒转背斜的东翼,虽然矿化与矽卡岩化关系密切,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模式等都有别于一般的矽卡岩型矿床。鉴于矿床类型比较独特,专家和业内人士将矿床冠名为“永平式”铜硫矿床。嵩山-侯家倒转背斜的西翼,与永平铜硫矿床相比,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是寻找“永平式”铜硫矿床的重要“靶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寨上金矿床是近年来黄金部队在西秦岭地区发现的又一个特大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临潭—天水褶皱带新寺—大草滩复背斜西部,岷县—礼县成矿带的西端。矿床分为南北2个矿带,北矿带位于矿区倒转背斜的北翼,矿体呈板状—似板状,规模较大,产状较缓;南矿带位于倒转背斜的南翼靠近核部,矿体呈板状,规模相对较小,产状较陡。矿区与阳山、鹿儿坝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同处在祁连山—龙门山幔坡陡倾弧形带的顶端与EW向构造带的交会部位。区内有良好的化探、物探异常与矿脉相套合,矿脉的延长部位、尤其是西部第三系砂砾岩厚覆盖区,依有零星化探异常和明显物探异常,于160线经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结合秦岭矿床组合研究成果及矿区控矿标高统计情况,认为寨上金矿床具备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田永  王哲  王海涛 《甘肃冶金》2009,31(1):48-52
通过对马元石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的探讨,总结出在该区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并对该区内中统西汉水组(D2x)粉砂质板的含矿矿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马元背斜是矿体形成的关键,特别是核部共轭剪节理是矿体主要储存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