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1.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中国当代工笔画无论是在绘画的面貌还是艺术形式上,都与古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对于色彩的理解上。当代工笔画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理念,对于用色也更加地开放,同时绘画语言和精神并没有丟失国画本身的传统,从而展现出另一种独特的风貌,使得当代中国工笔画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独特绘画种类。提到色彩,就不得不提到西方画家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从理论研究到绘画作品,西方画家的在"写实"精神的指导下,堪称是"以色貌  相似文献   

2.
当代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工笔人物画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决定了工笔人物画当代的多元发展.高温结晶重彩颜料的问世和创作方法的变革,开拓了中国当代绘画表现的新途径,加快了中国绘画由南传统表现方式向现代表现方式转变的进程.在这个多元共生的局面下,工笔画的发展也呈现出各种可能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在与外来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保持工笔人物画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是当代每个艺术家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工笔人物画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决定了工笔人物画当代的多元发展。高温结晶重彩颜料的问世和创作方法的变革,开拓了中国当代绘画表现的新途径,加快了中国绘画由传统表现方式向现代表现方式转变的进程。在这个多元菸生的局面下,工笔画的发展也呈现出各种可能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在与外来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保持工笔人物画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是当代每个艺术家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刘迪 《材料保护》2021,54(1):205-206
艺术的呈现离不开材料的使用与特殊表现方式.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也不断发展进步,各类艺术创作者对于绘画也不仅仅拘泥于传统材料的使用,而是寻求更加新颖独特的材料使用方式,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结合不同的表现技巧,给受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享受.由蔡广斌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综合绘画材料表现》一书,从当代艺术发展的角度讨论了综合绘画材料的表现技巧与使用价值.作者在总结了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绘画材料的发展趋势,结合绘画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最终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5.
董朝阳 《包装世界》2015,(6):138-139
手绘表现自诞生之日起,各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到近代以后,手绘表现更是展现出生命力的一面,与绘画、设计艺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并展示出独具特色的一面。然而,随着近几年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深入,手绘表现艺术的发展受到愈来愈大的挑战。本文将重点阐述手绘艺术的内涵以及当代走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也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与加强.在绘画方面,很多艺术家通过对材料不断探索,试图发掘出来新的绘画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绘画艺术的形式在不断的丰富.而当代综合材料的出现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绘画方式,使用当代综合材料,可以让艺术家们更好地使用绘画作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自影视和摄影等媒介的普及,视觉文化大行其道,人们的生活被纷杂的视觉景观所包裹.而图像作为视觉文化的中心也正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生活和艺术,当代绘画也在"景观社会"的背景下发生着转变.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为例,当代艺术家的使命由通过科学观察而忠实于再现大自然的"风景",发展为一种借助屏幕化的视觉经验来揭示景观社会下的个人境遇.本文旨在"景观社会"的议题下,以彼得·多伊格这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的风景绘画为例,力图揭示当代的风景绘画与以往的传统风景画在创作来源,绘画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多伊格的风景绘画在当代语境下呈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丹彤 《材料保护》2021,54(2):后插25-后插26
很多在对绘画雕塑等艺术进行欣赏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在画所表现的内容,既探讨作品中作者的主旨及其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往往会对作品的材料忽略,但是材料在表现美学艺术方面的作用往往为大家所忽略.尤其是随着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各种艺术流派层出不穷,进行表现的材料愈加繁复多样."综合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运用在当代艺术绘画里面,使得绘画呈现出先锋多样的时代特征.因此当我们的目光转向美学艺术和插画当中去,会发现正是因为这些复合材料的使用成就了现代艺术,而现代艺术证明了复合材料的不可或缺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9.
水彩是一种绘画艺术,也是一种形式语言,文章以“水”与“色”的艺术语言与水彩画的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为基点,解读当代水彩画表现技法中的革新与创造,提出了水彩画是一种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形式,探讨水彩画艺术语言表现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晨 《包装世界》2013,(1):12-14
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内容、创作形式、绘画观念等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艺术,也极大地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和发展方向。现代设计不断从各个艺术流派中汲取精华,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创作艺术形象打下基础,为主题和形象的表现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视觉设计艺术一直跟随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而进步,它们在理念、色彩和形式上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总体上促进了设计的发展,展现了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的过渡。本文着重介绍西方绘画艺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并将其对设计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艺术历史嬗变,"红色经典"绘画时期理所应当成为当今艺术发展史上研究的要津,抑或是一个具有深邃寓意的艺术世界。其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不断地冲击当代的艺术体系。以"红色经典"绘画时期为节点所延伸出来的艺术价值量,对新时代优秀"红色"传统文化的秉承、匡助当代艺术体系的完善、助推新时代美育精神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是今日中国对古代先贤智慧的创造性传承,是将东方的"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精神与世界趋势的完美结合。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地标的敦煌,有着历时千年之久的石窟壁画艺术,敦煌壁画艺术不仅仅表现过去、属于历史,对壁画艺术中的材料进行研究,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对敦煌石窟壁画艺术进行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笔墨构筑了崇高且深邃的艺术世界,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杰出的贡献。本文梳理了笔墨的发展历程,分析笔墨的特点,并对吴冠中和林亮吟的笔墨探索进行分析,确认传统笔墨在当代绘画中的继承创新中,要坚守笔墨语言风格的民族绘画特征属性。  相似文献   

14.
谌晓 《包装世界》2013,(4):74-75
本文以日本绘画作品的时间表现类型为研究课题,探讨绘画作品中常见的空间表现以外的时间表现类型的艺术特点,从五个方面对时间表现进行理论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正1.当代交互艺术发展的背景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探险精神的大群体,总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的环境信息,不断去创新探索,由此成就了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与不断发展,创作者和观赏者对传统艺术形式都产生了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一单纯在绘纸上呈现一幅绘画作品或展示一件雕塑作品,转而去探索更为新颖、与科技结合的新型艺术作品呈现形式——交互艺术。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子工业的科技成果逐渐踊跃出新,随之出  相似文献   

16.
王鹏 《包装与设计》2020,(3):108-109
在绘画艺术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表现主义作为现代重要的流派于十九世纪出现在艺术界,随后不断影响着音乐、戏曲、文学、电影等众多艺术领域。背弃了欧洲传统绘画流派对人物、事物的客观描摹,在印象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表现而不是再现”、“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等思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80年代,隐喻的概念被哲学界、语言学界及心理学界所广为关注,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手段出现在认知语言学中,而在当代学界,隐喻研究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的范畴而涉入艺术、心理等各个领域之中。文章主要从色彩、线条、构图方面对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绘画作品的情感隐喻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绘画中视觉隐喻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8.
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衡水内画以其精妙的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产生于清代的传统工艺,师承京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在掌握京城"叶派"内画技法后,创新材料工具和技法,形成独具风格的"冀派"内画,在当前文化市场越来越重视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挖掘市场价值的今天,探索衡水内画技艺,为其在当代文化艺术发展中确立文化身份和艺术价值,是其传承发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领域,艺术家将速写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来研究与创作。速写是艺术家探索创作意图和记录生活感受的重要绘画形式,反映着绘画艺术的灵性与气质及对形象特征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辉  沈姚姚 《包装工程》2019,40(10):78-82
目的通过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影像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方法针对新媒介对当代影像艺术产生的影响,包括真实与虚拟的完美再现、媒介交互对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新媒介对影像艺术的无界性推动等方面对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媒介性是当代影像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媒介的介入提升了人们的视觉互动体验,革新了人们对视觉图像的认识。结论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段和创作方式,还拓宽了影像艺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对当代影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影像艺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了影像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