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湿法磷酸净化萃余酸的资源化利用,将萃余酸应用于磷矿反浮选中。在模拟并采用现场反浮选工艺的条件下,研究单独使用萃余酸和与硫酸混用的浮选效果,二者均能获得良好的选矿指标,可节约硫酸用量,降低选矿成本,为萃余酸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磷化工企业渣酸、萃余酸产量日益提高,但受限于渣酸和萃余酸杂质(阴离子、阳离子)含量高及萃余酸黏度大等因素,使其利用率存在一定的上限,实现渣酸和萃余酸的高效、增量利用已成为磷化工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迫切难题。介绍了渣酸、萃余酸的来源及主要性质;全面阐述了萃余酸净化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现有的净化方法,主要包括络合净化法、酸碱调节法、膜过滤法等;梳理了渣酸和萃余酸综合利用研究及应用进展:利用渣酸和萃余酸制备精细磷化工产品、制备农用肥料产品及在其他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未来渣酸和萃余酸高效利用应关注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渣酸和萃余酸等副产资源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萃余酸、磷铵渣酸和浓缩渣酸等制备硝基复合肥料浆。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硝基复合肥料浆黏度的影响。提出生产硝基复合肥料浆的较优工艺条件:硝酸与渣酸(m(萃余酸)∶m(磷铵渣酸)∶m(浓缩渣酸)为1.07∶1.19∶1.00)质量比控制在0.9~1.1,料浆p H 5.6~6.0,料浆w(H_2O)25%~30%。  相似文献   

4.
净化湿法磷酸的萃余酸用于DAP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 《磷肥与复肥》2010,25(3):37-39
将净化湿法磷酸的萃余酸用于DAP生产。由于萃余酸中R2O3、MgO等杂质比湿法磷酸多,分析萃余酸的使用对DAP生产操作及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生产优等品DAP,萃余酸用量占总用酸量的比例最好控制在20%或40%以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湿法磷酸溶剂萃取净化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的萃余酸的合理利用已成为企业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综述了湿法磷酸溶剂萃取净化副产萃余酸的利用现状及优缺点,介绍了几种典型萃余酸利用的方法,并就萃余酸合理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溶剂沉淀法净化萃余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循环利用湿法磷酸净化的萃余酸,实验研究了溶剂沉淀法净化萃余酸的工艺条件,选择以乙醇和异丙醇体积比为1的混合醇作为溶剂,对不同杂质含量的萃余酸进行了净化除杂。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与萃余酸体积比为5:1、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对萃余酸中的金属离子的去除率达75%以上,达到净化萃余酸循环利用的要求,蒸馏回收溶剂也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钙(镁)质胶磷矿,结合脱镁反浮选试验,分析了硫酸、磷酸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析发现,硫酸能够对矿石颗粒进行化学解离,使碳酸盐和磷矿物分开;磷酸水解出的H2PO4-能够抑制磷矿物的酸解,并且磷酸的水解产物能够吸附于磷矿物表面,增强磷矿物的亲水性,从而促进钙、镁碳酸盐与磷矿物的分离分选。  相似文献   

8.
中低品位沉积型磷块岩磷矿需经选矿才能用于湿法磷酸生产。浮选磷精矿难以完全满足硝酸磷肥生产要求, 焙烧磷精矿更适合于硝酸磷肥生产。研究了硝酸酸解焙烧磷精矿过程工艺参数对五氧化二磷分解率及伴生碘三相迁移分布的影响, 并与硝酸酸解浮选磷精矿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酸解温度为60 ℃、酸解时间为50 min、硝酸质量分数为55% 和酸解比(硝酸与磷精矿的质量比)为1.2条件下, 焙烧磷精矿五氧化二磷分解率达到97.85%;酸解温度同为60 ℃条件下, 焙烧磷精矿的五氧化二磷分解率均高于浮选磷精矿, 而其他酸解工艺参数明显低于浮选磷精矿;两种磷矿伴生碘大部分升华至气相, 但焙烧磷精矿伴生碘更易于升华。  相似文献   

9.
介绍瓮福磷业公司综合利用萃余酸、含氮磷滤渣及母液的方法、工艺及优化措施。将净化湿法磷酸的副产萃余酸用于生产晶体磷酸一铵,将过滤分离的含有丰富的磷、氮等有效元素的滤渣与母液投入化肥级磷酸铵的生产,实现磷、氮资源的全部回收,全年可回收P2O51万t。  相似文献   

10.
<正> 据报道,近年在芬兰、德国、法国、苏联等国家建设了部份酸解磷矿工厂,估计其产量已达100万余吨。由于IFDC及TVA的开发和积极推广,部份酸解磷矿的产品已在热带,亚热带等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六十年代初,也曾进行过类似的生产和应用试验;目前,由法国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进行农田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分解高镁磷尾矿获得的酸解液为原料,研究不同萃取条件和反萃条件对磷酸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蒸发结晶除杂后的酸解液采用正丁醇进行萃取时,当萃取温度为室温、萃取原液P2O5浓度为48%、萃取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10min时,可达到较好的萃取效果。在此条件下,P2O5的萃取率可达68%以上。从有机相中进行H3PO4反萃时,反萃剂采用水,加入量为反萃前有机相体积的30%,反萃时间为5min,常温下进行反萃,P2O5的反萃率可达90%以上。反萃后获得的溶液H3PO4浓度达到50.49%,其它杂质含量均较低,说明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高镁磷尾矿酸解液中萃取磷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黄保国  宋荣先 《中氮肥》1991,(5):49-50,18
我厂硝酸磷肥是新开发项目。其目的在于平衡改造工程完成后每年富余的4万吨合成氨,改变河南化肥结构中氮磷化比严重失调的状况,为农业提供良好的复合肥。生产过程采用硝酸分解磷矿,就要以一定量的硝酸分解尽可能多的磷矿。特别是只开一段酸解,更有必要选择较佳的酸解氮磷比。  相似文献   

13.
李红 《磷肥与复肥》2011,26(6):9-11
针对国外某磷矿为原料的盐酸法饲料磷酸氢钙工艺,通过分析酸解渣的粒度分布、物相及zeta电位等物理性质,研究了磷矿酸解渣过滤困难的原因,探索了强化过滤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盐酸中加入少量硫酸,可显著提高酸解渣的过滤强度,最适宜的硫酸用量为混酸中W(H2SO4)0.67%。另外,加入适量的滤液于酸解液中,能降低酸解液中酸解渣颗粒之间排斥力,可显著提高酸解渣的絮凝效果及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湿法磷酸净化副产物萃余酸的综合利用率,对制约萃余酸利用的杂质镁离子展开脱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浓硫酸脱除萃余酸中镁离子的工艺中,物料比(m (硫酸)/m(萃余酸))为关键因子;最佳控制参数为m (硫酸)/m (萃余酸) 1.2、反应温度55℃和反应时间2 h,萃余酸脱镁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煤沥青(CTP)具有丰富的芳环结构,适宜通过氧化解聚来制备高值苯多酸(BCAs)化合物。然而在碱-O2氧化CTP制备BCAs过程中,存在部分组分黏结在反应釜的内壁和底部从而影响CTP氧化效果的问题。对此,采用CH3OH萃取和空气氧化对CTP进行了预处理,探究了预处理方法对碱-O2氧化CTP制备BCAs的影响。CTP经CH3OH萃取后,可以去除部分轻质组分,降低CTP在反应釜中的附着情况;随后CTP甲醇萃余渣再经空气氧化处理后,可引入含氧官能团,增加了萃余渣与碱液接触几率,有助于提高氧化效果。经两级预处理后CTP氧化所得水溶性酸中,BCAs的选择性可达80%,且BCAs中苯五甲酸和苯六甲酸含量可高达24%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促进磷素资源的回收应用,运用消化湿法,优化了萃余酸工艺流程,分析了萃余酸的性质,研究了工艺控制措施。先设置适宜的浓磷酸、萃余酸进料比例,通过磷酸给料泵,持续输送配制肥料级浓磷酸,将管式反应器用酸与液氨输送入垂直切入管式反应器,均匀混合开展串级控制,再设置磷流量控制副回路调节器液氨给定值,进行氨化处理,筛分提取合格颗粒,颗粒粒径为2~4mm,返料比设置为(4.5~6.5)∶1,进一步促进萃余酸的资源化利用,更好满足当前磷化工园区生产工艺的相关要求,增强产品的综合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17.
磷矿是一种战略性、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磷矿资源的概况,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磷矿加工技术、磷矿加工副产物资源(如黄磷渣、磷尾矿、萃余酸、淤渣酸、磷石膏)的高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3方面阐述了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的突破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磷矿资源的日益贫化,湿法磷酸副产渣酸量不断增加,但渣酸组分极其复杂,利用难度大。如何实现渣酸高效、增值利用是我国磷化工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介绍了渣酸来源及其主要组成,阐述并分析了渣酸制备磷化工产品、肥料产品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渣酸未来高效、增值化利用应关注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氯化钾和湿法磷酸净化后的萃余酸为原料,利用正丁醇为萃取剂回收萃余酸中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正丁醇含水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余酸用量等因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m(萃余酸)∶V(正丁醇)为127.4 g/L、m(水)∶V(正丁醇)为95 g/L、温度为30 ℃、萃取时间为60 min、m(氯化钾)∶V(正丁醇)为26.075 g/L。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回收利用萃余酸的经济、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胶磷矿反浮选脱硅试验中,阳离子捕收剂的捕收效果受矿泥影响比较大,有害矿泥的脱除是实现胶磷矿反浮选脱硅的关键,通过添加有效的矿泥分散剂,可实现胶磷矿中矿泥的选择性脱除。本文以湖北某胶磷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脱泥和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多聚磷酸钠时,脱泥效果较好,浮选指标最好,分选性和回收率均得到提高,同时药剂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