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的率先突破。为进一步打造好永定河治理样本,推动永定河"流域治理一体化"具体工作,永定河投资公司强化设计统筹,深化技术整合,通过统一桩号和高程系统、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及打通生态输水通道等手段,完成永定河卢沟桥至屈家店河道主要设计条件技术整合工作,形成了国内第一个由公司编制、流域机构批复、指导跨省市河道治理的技术指导文件,为国内流域治理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四大防洪河道之一,历来是北京市的防洪重点,近年来又被定位为北京市西南的生态屏障。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作为永定河北京段的专管机构,成立40年来,在永定河防洪体系建设、河道生态治理、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防洪体系依旧不尽完善、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从完善防洪工程体系、解决重要节点防洪问题、持续推进流域生态修复、提高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3.
正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由永定河沿线各省(直辖市)政府引入战略投资方成立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总体实施和投融资运作,统筹管理国家和沿线各省(直辖市)政府用于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财政性资金,开创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流域治理新模式。新模式下,安全、集约、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是实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从永定河园博湖的设计角度,阐述如何通过防洪保障工程、河道地基处理,堤防生态修复,减渗工程,种植本土植被等手段,恢复河道自然属性、生态功能,构建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河道。通过永定河园博湖建设,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20世纪以来,上游来水减少,沿线用水量增加,流域下游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河流生态严重受损。为复苏河流生态环境,启动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跨行政单元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受损河流生态环境复苏的实践路径:通过流域整体规划和分段设计引导河道治理方案,明确不同区段的治理导则;探索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模拟自然力驱动修复方式,推动河道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通过河道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及地下水压采等措施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为河流复苏做好保障;基于治理过程中要素及边界条件的动态变化,提出过程联动的系统治理方案,通过治理策略的动态优化实现永定河生态环境复苏的最优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基于5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效及新型流域治理管理机制,复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应对情况,全面检视永定河流域防洪体系运用情况,科学评价流域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期为永定河流域灾后恢复重建及北方缺水型河流防洪体系建设与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利用5~10年时间逐步将永定河恢复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为了支撑《总体方案》的实施,并使智慧水利研究成果深入流域管理实际,海河水利委员会选定永定河进行智慧河流设计,力争运用先进的信息新技术和智慧水利框架体系,支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所确定的生态水量目标、水环境目标、水生态功能目标、防洪目标和跨区域协同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充分考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对主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永定河顶层设计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从智慧水利视角提出了支撑具体业务所需的感知、网络、永定河大脑、业务支撑等架构,以期为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人物交互、科学分析、决策支持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平原城市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结合工程建成后运行维护情况,总结了生态治理工程经验:即将防洪功能放在首位并突出城市河道的综合功能;提出了永定河生态修复标准并指导设计;设计和施工突出因地制宜、资源节约、环境融合的理念;综合使用减渗技术。分析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情况,并结合现场调查,总结工程在生态治理技术标准、生态护岸类型、水源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河道生态治理理论和工程经验,为今后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探索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新模式。围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解读了国家层面顶层机制,总结了流域一体化治理实践和初步成效,并提出继续推进有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的资金需求分析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完成《总体方案》治理目标所需的建设资金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定河投资公司)的近期目标就是完成2016年三部委印发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的七大类工程78个项目,项目匡算总投资约370亿元。七大类工程中,河道综合整治投资占比最大,占估算总投资的53%。  相似文献   

11.
永定河是北京最大的河流之一,但由于严重缺水,河道干涸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修复工作势在必行。以永定河内的园博湖为例,通过对治理后园博湖水生态修复情况的监测,结合后期运行管理,提出在干涸河道建设大型人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中面临的防洪、水质水量以及植被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为严重缺水城市的河道生态修复及大型人工湖泊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资产运营管理工作对保持工程建设成果、实现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治理成效可持续和公司发展可持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永定河流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并结合流域管理现状提出加强永定河资产运营管理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是国内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实行流域一体化治理、按照公司化模式运作的生态修复项目,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文章总结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编制目标、路线、工作框架及主要成果,为全国其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领域率先突破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根据《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有关要求,为创新和完善永定河流域协同治理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水利的发展,中小河道治理从满足防洪、排涝功能向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综合治理转变.以顺义方氏渠为例,论述了综合防洪、堤岸防护、生态护坡及水环境提升等为一体的多目标河道治理思路.提出利用垂直时间维度,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工程措施逐步达成中小河道多目标治理任务要求,为更全面地评价和合理进行中小河道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怀九河是怀柔水库两大主要入库支流之一,是北京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历史使命重大。论述了怀九河(二期)山区段河道的特点,针对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河道防洪与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模式,即通过工程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恢复常态下河道生态系统,并通过非工程措施主导防洪安全的治理模式,解决河道防洪安全问题,恢复河道天然属性,实现河水自净、水源水质保障的根本目的,为类似山区河道防洪与生态综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中交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自2018年开始全面参与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两年多来,随着永定河治理成效逐步显现,中交集团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会越来越深,对破解流域治理难点、痛点的路径探索越来越清晰,对推动永定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相似文献   

18.
永定河(北京段)生态治理结合河道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以安全为主构造了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因地制宜、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了防洪与景观的统一;同时注重水循环利用,充分发挥了水资源的生态效益。已建成的永定河城市段18.4 km,不仅恢复了自然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永定河(北京段)生态治理的实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保障生态水源是河道生态治理的核心,"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而多部门跨区域协作是其实现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首届永定河论坛以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主题,旨在总结、交流和探讨流域治理经验,对推进流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做好永定河的治理保护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  相似文献   

20.
以新洲河综合整治工程为背景对河道生态化整治进行研究。对新洲河防洪工程、水质、河道景观等基本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以生态治理为指导思想的河道综合治理思路,并具体介绍了防洪、护岸改造、污染治理、再生水回用、景观绿化综合治理措施。对新洲河河道进行生态化综合治理,使新洲河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既满足了防洪的要求又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