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宁 《中州建设》2012,(3):24-27
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摩天大楼越密集,地标性建筑越高大显著。这些不断涌现的超高层建筑,既是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的符号,也是城市形象代言的一张张名片。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而在排名全球前20位的高楼中,有10座属于中国。近日,媒体报道,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摩天大楼数量将是美国的2.3倍。今后十年,我国平均每五天建成一栋摩天大楼,一些地方将设计高度纷纷瞄准区域第一、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城市对于建造摩天大楼、标志性建筑的冲动愈加强烈。"高度竞赛"到底有多热?我们需要这么多"第一高楼"吗?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超过500米高的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摩天大楼就有三座,摩天大楼的魅力身影装扮着中国城市美丽的天际线,但也带来了消防安全管理的难题。本文着重分享了世界第四超高层超大建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在解决摩天大楼的消防安全工程管理难题方面的一些经验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司戈 《中国消防》2012,(8):52-54
引领摩天大楼跨入千米级时代 作为经济腾飞的象征,摩天大楼已成为新兴城市展示成功与活力的重要方式,成为现代都市的地标和名片。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们不仅将目睹一批600米以上摩天大楼的落成,还有机会见证全球第一座千米级建筑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张欣 《城市建筑》2014,(9):267-267
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但是超高层建筑适合中国吗?本文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的优缺点,提出不应该把修建超高层的摩天大楼作为一种繁荣城市经济的攀比手段,要合理的、适度地发展超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6.
超高速电梯一般是指额定速度超过6.OOm/s或在建筑超过100m时使用的电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球各地都兴建摩天大楼。仅中国内地2000~2012年,200m以上的建筑就建成了143座,在建的还有331座。目前,对150m以上的摩天大楼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包含港澳台)规划摩天大楼519座,预期2022年将有870座新大楼落成,具体情况见图l。正是对未来市场的评估,美国的奥的斯、日本的三菱、日立、东芝、富土达等电梯巨头纷纷研发超高速电梯以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未来我们住什么房子摩天大楼未来最适宜摩天大楼的建筑形式是圆管状形式,即整个建筑物形如一根插在地上的管子,大楼的重量集中于管边,中间是空心的。未来的摩天大楼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管状建筑,像一座垂直的城市,高度很高,设计师们已设计出了200多层的摩天大楼。日本一家公司已设计出了建在人工岛屿上的火山形建筑,相当于1400层,高度超过4000米,可供70万人居住。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科学家预言,这并不是梦想。  相似文献   

8.
关伟  于连友  贾国熠 《门窗》2013,(2):215-216
20世纪初,随着当时世界上第一幢高度超过200M的摩天大楼——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的建成,超高层建筑成为了全球建筑设计者狂热追求和挑战的项目。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迪拜。中国建筑摩天大楼的热潮不仅吸引了全球建筑界的大腕们,也让中国本土建筑企业开始尝试参与摩天大楼设计。本文主要论述超高层建筑所需的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海外专递     
《北京规划建设》2011,(2):182-184
迈阿密设计建造校园LEED摩天大楼 美国设计师查德·奥本海姆(Chad Oppenheim)近日为迈阿密设计了一座新型LEED校园摩天大楼,该设计获得了LEED校园建筑的合格证书。LEED是一种绿色建筑认证系统,具有LEED风格的摩天大楼会通过一系列因素来减轻对环境的冲击,它会在能源、水资源和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采取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人》2021,42(3)
近日,在高层建筑建设领域刮起了一阵"降高"风,比如,苏州中南中心的建设高度由729m降到了 499.15m,成都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主楼超塔建筑高度从677 m改为489m……人类从何时开始了摩天大楼"崇拜",又是什么导致了摩天大楼从"拔高"到"限高"? 摩天大楼没有严格的高度定义,在我国,一般界定建筑高度200m以上为摩天大楼.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建成26座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远超过2018年的18座.2018年,全世界竣工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前10名城市中,中国有6个城市上榜.  相似文献   

11.
李迪  王朝阳  蒋官业  周明  谭神洲 《工业建筑》2012,42(12):76-80,108
近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据《2012摩天城市报告》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已有超过150 m的摩天大楼470座,至2022年,将有1 318座摩天大楼矗立在中国大地,成为全球摩天大楼最多的国家。因此,探讨超高层建筑的合理施工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竖向运输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塔吊的科学选型和合理布置是决定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关键。以几个超高层项目为例,通过超高层施工中塔吊的选用和布置方案汇总,提出一些有规律性的合理意见,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     
摩天大楼MOTiANDAlOU2014eVolo摩天大楼获奖方案将韩式房屋转化成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层建筑近期,"多功能乡居(Vernacular Versatility)"赢得了2014eVolo摩天大楼竞赛的一等奖。项目试图将传统的韩国建筑改造成当代的多功能混用高层大楼。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引发了现代公寓住宅建筑的大爆发.同时也导致韩国本土建筑的消失。  相似文献   

13.
摩天大楼,即建筑学所说"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它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同时产生的一种城市现象。可以说,摩天大楼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科技高度发展的象征,也是商业社会的产物。 20世纪初,摩天大楼最先在美国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各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和平时期,建筑业及摩天大楼的建设也进入了鼎盛时期。随着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完善、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2014,(31):4-12
在人口密度很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都堪称世界第一。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高度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包括规划建设在内的)多达28栋.占全球总数的近七成.而在10年前.全世界也没有一栋建筑超过500m。截至2012年.中国共计建设470座摩天大楼(152m以上).其中332座在建.占全球在建摩天大楼总数的87%.可见时下中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势头之迅猛。  相似文献   

15.
书斋     
<正>《中国房地产大趋势》作者:徐斌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推荐理由:"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按照著名的劳伦斯魔咒,本书作者试图推测出2001—2016年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每个城市都在建造高层建筑,摩天大楼已经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而使得高层建筑在规划设计上与周边环境关系越来越敏感。笔者就对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人工建筑中,摩天大楼最引人注目最振奋人心。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在芝加哥拔地而起。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塔自1974年崛起,就一直在全球摩天  相似文献   

18.
覃力 《城市建筑》2014,(19):3-3
曾几何时,美国纽约、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工程技术的骄傲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从100多年前第一座高层建筑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高层建筑建设领域始终居于统领地位.但是,经过20世纪几次世界性的高层建筑建设热潮,时至今日,摩天大楼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许多新兴经济体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都在争相建造摩天大楼,特别是在一些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和经济上充满活力的亚洲东部地区,高层建筑已经成为那里令人瞩目的城市形象标志和建设成就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在莫斯科居住的亿万富翁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由于经济景气,再加上石油价格高涨,莫斯科是金钱四溢。市内到处都是建设工地,东欧式样建筑与西欧式样建筑混杂的楼群,创造着莫斯科的摩天大楼。但是也有人担心,具有860年历史的莫斯科将丧失它的建筑遗产。  相似文献   

20.
<正>自1885年于芝加哥建成第一幢摩天大楼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建筑建造技术、设备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持续进步,超高层建筑在一百多年的进程中,不断突破建筑高度与规模的极限。诸如上海中心大厦之类的超高层摩天大楼,竖向层叠复合办公、商业娱乐、文化观览、酒店及观光等功能区,实质上是一座容纳上万人工作、生活的垂直社区。在地震、火灾、恐怖袭击、恐吓威胁等危急情况发生时,结合超高层建筑发达完善的垂直交通系统,设置安全高效的疏散措施,将建筑物内众多人员尽快撤离,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