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收集了中国核工业30年(1958~1988)职业医学方面的科学论文648篇,以题录形式列出题目、作者和作者工作单位。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验研究,含放射性核素内污染、放射生物学、放射毒理学、放射卫生学。第二部分为流行病学调查,含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职业危害调查。第三部分为放射损伤临床医学,含放射性核素内污染、β射线皮肤损伤、小剂量照射危害、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辐射血液学、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铀矿工矽肺、铀矿工肺癌。第四部分为非放射性工业毒物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伤员伤情复杂,可能涉及到外照射损伤、放射性核素内污染、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及常规损伤等。核应急医学现场救援要遵循快速有效、先重后轻、先救命后去污的原则。根据放射损伤和常规损伤分类标准,按第一优先处理、第二优先处理、延期处理、最后处理四个等级进行检伤分类和开展现场医学救治。伤员转运时要严密观察伤情变化,避免出现放射性核素污染扩散,做好伤员转送记录、伤员资料和物品的交接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核能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电离辐射与各种放射性核素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已成为医学和防护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辐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白血病、肺癌、骨肉瘤、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均为辐射诱发的常见肿瘤。本文目的是探讨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发生率、病理形态学以及肿瘤细胞的可移植性,了解其发病规律,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生物体防御机制的重要部分,免疫细胞对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有高度的敏感性。受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机体,可诱发免疫器官的功能严重障碍及器质性变化,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并诱发不可逆的后遗症,导致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一系列的免疫损伤效应发生。探讨内污染辐射效应对遗传物质损伤带来的后果的研究内容,已从对本代健康影响的观察,进而深入发展到对下一代危害的研究。文中探讨了受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以及内照射核素诱发放射遗传效应的分子基础DNA损伤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铀矿的勘探、开采和水冶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石和尾矿。国外曾报道过用铀矿尾矿做建材,会使建筑物内的γ外照射、氡-222及其子体浓度显著增高,以致部分房屋不宜居住。我省某铀矿附近,近十几年来一直有人利用铀矿废石做住房地基,特别是最近几年用得更多。为了摸清这种类型住房的辐射水平,我们于1982年对两个铀矿的四个废石场内的废石的辐射水平和某铀矿附近的八个村、镇用铀矿废石做地基的建筑物内的γ外照射、氡-222及其子体浓度作了调查,并作了放射卫生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我国核工业三十年来厂矿放射性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职业照射危害进行评价,1984~1986年开始对核工业总公司所属厂矿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回顾前瞻性辐射流行病学调查,观察期间1971~1985,连同对照组共观察40122人,575411人年。在部分核工厂还进行了辐射遗传学调查。结果看到,堆工后处理厂及核技术研究部门放射性作业人员的累积个人剂量为57mSv,与国外核工厂报道结果相似,燃料元件制造厂和气体扩散厂的个人剂量估计为5mSv。核工厂放射性工作人员的癌症,特别是各种非癌症性疾病的死亡率并不高于,实际经常低于对照组和全国居民值,显示出健康人员效应。从受照剂量来看,也说明目前不可能出现可以觉察的癌症增加。检查3.18万名核工厂工作人员的子女,放射组和对照组的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别。这些结果为我国核工业的安全评价提供直接的医学证据。早年核工业铀地质勘探和铀矿山井下氡子体浓度较高,地质队和铀矿山井下矿工氡子体累积暴露量为80WLM,矿工肺癌为一般人群的大约2倍,低于美国、捷克铀矿和国内某些有色金属矿的肺癌危险水平。单位工作水平月引起的肺癌相对危险增加,则与国外报道结果相近似。  相似文献   

7.
为了与ICRP第26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书》中登载的委员会的建议取得一致,ICRP第4专门委员会修改了ICRP第10号出版物《职业照射体内污染辐射剂量的估算》及其续编ICRP第10A号出版物《反复或持续吸收放射性核素后体内污染量的估算》,结合ICRP第30号出版物《工作人员的放射性核素摄入量限值》和ICRP第35号出版物《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监测的一般原则》,汇总发表了ICRP第54号出版物《工作人员摄入放射性核素的个人监测:设计和解释》,旨在对工作人员的内照射个人监测提  相似文献   

8.
作者考虑到医学辐射防护对人类健康的特别重要性,为了能及时监测机体受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情况,研究设计了用各种不同水平的放射自显影术进行不同条件内污染的监测。先后摸索成功了用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术来监测体内呈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内污染核素;涂片放射自显影对污染机体的血、髓、尿和粪样进行监测;并设计探讨用双标记放射自显影术对复合污染的核素进行鉴别监测;尤其是我们摸索成功的将闪烁液直接渗入液体乳胶中的荧光增敏放射自显影术,可以提高灵敏度达10倍之多,从而显著提高对低水平内污染核素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考虑到医学辐射防护对人类健康的特别重要性,为了能及时监测机体受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情况,研究设计了用各种不同水平的放射自显影术进行不同条件内污染的监测。先后摸索成功了用冰冷微观放射自显影术来监测体内呈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内污染核素;涂片放射自显影对污染机体的血、髓、尿和粪样进行监测;并设计探讨用双标记放射自显影术对复合污染的核素进行鉴别监测;尤其是我们摸索成功的将闪烁液直接渗入液体乳胶中的荧光增敏放射自显影术,可以提高灵敏度达10倍之多,从而显著提高对低水平内污染核素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广东省某铀矿富集区及其周边约700 km2范围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铀矿富集区的γ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广东省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值;部分地区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26Ra含量高于广东省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值;地表水体中有一条河流的放射性核素偏高,其铀浓度是广东省北江水系报告值的15.7倍;部分铀矿点和水冶厂的水体铀浓度超过核工业控制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修水县石煤矿区放射性环境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煤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污染,其中影响环境放射性水平增高和居民受照剂量增加等辐射方面的污染问题较为敏感以及突出。本次研究对江西省主要石煤资源区——修水县一处典型石煤矿的放射性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多介质采样分析以及现场监测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地面γ能谱相结合,综合研究该区放射性核素分布与环境γ剂量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估算石煤矿区居民辐射剂量并评价其环境辐射情况。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的石煤矿区地面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平均值达到了662 nGy/h,该处铀矿主要形式为碳硅泥岩型,区内石煤、石煤渣、土壤、水样放射性核素测量值都高于省内相应介质的本底值,石煤矿的开采需接受专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一委员会1983年维也纳会议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一委员会1983年度会议于1983年5月24日至27日在维也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2人。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议题:①辐射的非随机性效应;②胚胎及胎儿受照后智力发育障碍问题;③宫内受照后儿童期诱发癌症的危险度;④低剂量照射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关资料。其中第一个议题是重点,本文亦将着重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放射性核素的致癌效应(包括人群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剂量-效应的关系及其模型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提出几点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表明,辐射诱导的癌症发病率在一定辐射剂量范围与辐射剂量线性相关,某些放射治疗和和医学放射性诊断的辐射剂量范围,与流行病学调查癌症发生风险增加人群的受照剂量高度一致.随着放射性诊疗设备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应用,大量患者和健康检查者因医源性辐射负担增加而造成的潜在健康危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003—2018年间,我院参与的40起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置情况。共接诊和观察了152例放射损伤病人,其中过量照射者4例,局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度1例、Ⅳ度1例。通过对这些辐射事故原因分析和患者医学观察,进一步了解不同事故所造成的辐射危害,总结了核和放射损伤的医学诊治经验,同时提示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辐射防护管理,防止辐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辐射事故的初期医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20年来较重大辐射事故初期医学处理实践的基础上,强调了外照射及放射性核素内或外污染事故的初期医学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并对辐射事故初期医学处理的重要性和建立职责分级明确的阶段性医疗体制问题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减轻公众医源性辐射负担的当务之急是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了解辐射生物学效应和辐射防护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优化各种放射诊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本文介绍近年来辐射生物效应基础研究、辐射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医源性照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供医源性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北方某铀矿尾渣回填区内放射性核素铀在植物体中富集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铀矿区进行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以及寻找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集矿区内堆浸工位与矿区外尾渣回填治理区常见植物样本,采用ICP-MS测定植物和土壤中放射性铀水平,针对植物对铀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进行评估,筛选出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进一步探索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结果表明,经对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检测发现植物的地下部分铀含量高于地上部分,铀主要集中在根部,植物各部位铀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矿区内堆浸工位处的大籽蒿根部铀活度为 64.26 Bq/kg;在矿区外尾渣回填区同一植物根部铀活度为0.86 Bq/kg。所调查的北方某铀矿尾渣回填区内所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极低,远小于矿区内堆浸工位所采植物样品中铀含量。深埋回填铀矿尾渣是切实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低水平辐射致癌效应的阈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树铮 《辐射防护》2008,28(6):349-361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电离辐射致癌剂量效应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放射生物学研究资料,重点讨论辐射致癌是否存在阈值的问题。介绍了国际学术团体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论述以及美国能源部低剂量辐射研究10年计划(1999—2008年)迄今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周程  赵福祥 《核技术》2011,34(4):278-282
介绍了在我国某废弃铀矿区开展的环境放射性污染调查,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固体样(含铀矿渣)、土壤、水、底泥和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及空气中氡等根据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对铀矿区居民所受年辐射剂量影响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最后根据该铀矿区污染源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辐射防护和治理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