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良好的隐蔽性能是潜艇相对于水面舰艇的巨大战术优势。常规柴电动力潜艇水面航行时使用柴油机,水下航行则使用蓄电池,所以水下续航力有限,潜航一段时  相似文献   

2.
潜艇作战的特点是隐蔽接敌,出其不意地给目标以致命的大击,其隐蔽性直接影响潜艇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文中提出了隐蔽势的概念,并利用动态规划方法研究了潜艇占领射击阵位的最优隐蔽机动航路,其结论与常规经验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曹震卿  贾跃 《鱼雷技术》2011,19(4):260-262
针对双速制反潜鱼雷在潜艇鱼雷报警声纳作用下的作战使用问题,由辐射噪声经验公式分析了鱼雷航速的变化对其辐射噪声强度的影响。根据被动声纳方程,在鱼雷航速变化情况下,研究了潜艇鱼雷报警声纳对双速制鱼雷报警距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鱼雷报警距离随鱼雷航速增加而增加,提出了双速制鱼雷作战使用中应注意航速设置,以低速航行来降低潜艇的鱼雷报警距离,从而增强鱼雷的隐蔽性以及攻击的成功率,为鱼雷攻潜战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台湾岛以东黑潮与潜艇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潮的分布及特征,分析了黑潮对潜艇作战的影响,包括对潜艇隐蔽性的影响和对武器使用的影响,以期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研究和掌握,趋其利避其害,在海战场上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吴荣 《兵工科技》2002,(1):23-27
现代潜艇具有隐蔽性好、突击威力强等特点,不但可以发射精确制导的鱼雷,还可以发射反舰、反潜导弹(战略潜艇还是核拥有国普遍看重的一支核打击力量)。因此世界各海军强国都在积极研究发展潜艇这一独特的水下利器。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潜艇辐射噪声的实时监测,在介绍目前世界各国海军常用潜艇噪声舰载检测设备的基本特点和用途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提取潜艇主要噪声源特征频谱的方法、基于状态监测的自噪声水听器阈值显示与设定方法以及基于远场测量的自噪声水听器阈值设定方法。结果表明,该研究可达到提取潜艇主要噪声源特征谱和设定自噪声水听器阈值的目的,能为潜艇实时监测潜艇辐射噪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海战对潜艇通信的需求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潜艇通信手段单一,抗毁性差;隐蔽性差,通信量低;通信抗干扰和保密性能差;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对信息的需求。为保障信息化战争中潜艇的通信能力,应做到:提高甚低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抗截获、抗摧毁能力;建立对潜应急通信系统;发展极低频对潜通信系统,实现对潜艇的远距离、隐蔽、实时通信;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实现远距离、双向、高数据率通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潜艇通信的对抗能力和发信的隐蔽性:使用通信浮标,提高潜艇通信的隐蔽性;潜艇利用水下无人作战平台实现隐蔽、双向、高数据率通信;开发蓝绿激光对潜通信系统,实现隐蔽、可靠、高数据率的对潜通信。  相似文献   

8.
美海军潜射无人机的发展及其对潜艇作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海军潜射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之后重点对潜射无人机在保持和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大幅提高潜艇的观通能力、提高潜艇的电子对抗能力、为潜艇超视距攻击提供信息保障以及增强潜艇对空作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玉心 《兵工科技》2006,(1):22-25
据《中国船舶报》报道.由国防科工委发起.交通部等14家单位共同组织了“中国十大名船”评选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知名船舶进行评选。在选出的20艘进入总决赛的船只中.有三艘是潜艇.它们分别是320号常规潜艇、401号攻击型核潜艇和406号弹道导弹核潜艇,320号是我国服役的最新一代常规潜艇(039型国外称之为“宋”级)的首艇.而401号和406号则分别是我国091型(国外称之为“汉”级)和092型(国外称之为“夏”级)的首艇。以320号401号和406号为首的“宋”级.“汉”级和“夏”级潜艇构成了我国潜艇部队的主力阵容.而320号,401号和405号无疑是这一阵容中的三颗最耀眼的“明星”,它们能进入“中国十大名船”的总决赛.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它们非凡的性能和重要的地位。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曾担任过潜艇艇长的持戈教授.请他评价一下这三艘潜艇的技术特点以及对我国潜艇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潜艇使用噪声干扰器后的航向规避关系到水声对抗的效果和潜艇的规避成功概率.为了提高潜艇规避概率,该文建立了声自导鱼雷蛇行弹道搜索模型,根据噪声干扰器原理和鱼雷主动声纳探测原理,分析了潜艇在使用噪声干扰器的条件下, 潜艇目标强度和潜艇航向对鱼雷主动声纳探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潜艇在不同距离使用噪声干扰器时的最优航向(方位±舷角)随潜艇与鱼雷之间初始距离变化而不同,呈现分段变化规律,其最优舷角范围在110°~130°之间.该结果旨在为水声对抗中的潜艇机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轻便快捷地获取潜艇发射雷弹时的辐射噪声,基于潜艇"水放"操纵训练理论,设计了通过本艇进行回转机动利用艇载拖曳线列阵声纳测量的方案.基于试验的实际情况,根据潜艇拖曳阵模型,仿真生成了各水听器阵元与本艇的位置关系;根据噪声源理论模型分析产生雷弹发射模拟噪声,利用SαS分布模拟武器发射冲击噪声,仿真分析模拟噪声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衰减,对阵元信号分别利用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法(MVDR)、空间平滑MVDR以及适应子带的波束域多重信号分类(BMUSIC)算法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发射噪声的声源级、频谱结构和方位.仿真结果表明.试验设计方案在减少测量成本、简化试验保障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分离发射噪声和潜艇辐射噪声的目标,可以获取开展发射装置减振降噪研究的发射噪声数据.  相似文献   

12.
穆连运  赵国华  马亮 《鱼雷技术》2006,14(3):55-57,61
潜艇鱼雷武器系统是现代潜艇作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武器系统之一,其作战效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潜艇的作战效果。通过对影响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借鉴WSEIAC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算例与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较好的评估潜艇鱼雷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并为其方案论证、研发及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鱼雷发射装置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潜艇作战行动的影响,指出了降低发射噪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一种降低其影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罗晨 《兵工科技》2008,(12):61-63
潜艇的研制初衷,就是利用海洋这一天然屏障.让对手无法发现自己,但飞速发展的探测技术,使碍深邃的海洋,也变得透明,于是,潜艇的“隐身”随之而来。而潜艇隐身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降噪,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消声瓦。  相似文献   

15.
<正>刘常波教授——1980年9月考入海军工程大学学习并入伍,学习的是潜艇机电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海舰队某支队潜艇工作,当了4年的机电长。机电部门是潜艇上人数最多的部门,管的装备也最多。潜艇每次出海之前,都要对机械设备、油、电、水、气等进行检修、装载。返航停靠码头后,马上要重新检修机械,补充油、水、电、气等,准备下次出海。所以潜艇上机电部门最辛苦。  相似文献   

16.
在7月刚闭幕的俄第二届圣彼得堡国际海军展上。俄罗斯首艘“拉达”级(677型)柴电潜艇“圣彼得堡”号吸引了世界许多参观者的眼球。为什么会如此引入注目呢?一是它出身名门——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该设计局是俄罗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潜艇设计局,相继为苏联/俄罗斯海军研制出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常规潜艇,为苏联/俄罗斯甚至世界潜艇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何萍 《兵器知识》2013,(4):26-29
反潜巡逻机的特点是能够携带多种探潜设备和攻潜武器,且搜索面积大,留空时间长。而反潜直升机的最大特点是机动灵活。它可以低空悬停在海面使用主动吊放声呐探测水下潜艇,可以在低空低速飞行状态下保持对水下潜艇的连续跟踪,因此特别适合于搭载舰艇使用,在编队附近易受舰艇噪声干扰的区域内进行反潜作战。但无论是哪一种反潜机,要打击潜艇,前提是首先要能发现  相似文献   

18.
拖雷 《兵器》2011,(9):35-43
“水下战争是狡诈的、不正直的、该死的。”“潜艇艇长并不比一个海盗好多少。”“潜艇是一种不诚实的武器。”“潜艇像一个拦路贼。又像一部绞刑架,还像一把奸诈的刀....”这些刻薄的、近乎谩骂的声音都出自英国人之口。甚至英国人对于潜艇还有更为歇斯底里的话语。而这样的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9.
潜艇素有“大洋黑洞”之称,这是因为它可潜伏海下,隐蔽接敌,并出其不意地对敌实施攻击。对于缺乏大型水面舰队的中小国家而言,一艘不起眼的潜艇往往可起到牵扯制一支大规模水面舰队的作用。正是得益于这一启示,近年来,许多中小国家,尤其是亚洲的不少国家,掀起了一股潜艇采购热潮。随着“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AIP)的逐渐应用,潜艇发展前景更加看好。为了对潜艇这一海底蛟龙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本刊记者特邀请了潜艇作战指挥学科带头人——李达生教授,坐客本刊编辑部,就有关潜艇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访谈。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亮点模型的潜艇回波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回波建模方法是采用单亮点模型,仿真出的回波与真实潜艇回波往往有较大差别.针对单亮点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多亮点模型来实现潜艇回波仿真,构造了一个6亮点的回波模型。从仿真结果看.它与单亮点回波模型相比,能更充分地体现潜艇这一扩展目标所造成的回波脉宽延伸和幅度起伏特性.并与实际潜艇回波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