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新方法实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记号是标定在测井电缆钢丝铠装层上的、用于标注测井深度的磁性记号.通过论述标定深度记号新方法与老方法的不同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分析出老方法的缺点和原因以及新方法的优势.SBD-1型电缆记号标定仪就是以新方法为理论依据研制完成的,它所采用的原理是依据标准井井下套管为参考深度对测井电缆进行注磁.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电缆深度记号累计误差的问题和深度记号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南疆石油勘探及开发的需要,指挥部确定将柯15井作为南疆电测、射孔深度标准井。从1984年7月到11月我们在此井建成了自动对电缆做磁性记号的装置,实验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于11月在柯7井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电缆上的磁性记号是作为测井、射孔的深度标准,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过去,用人工丈量,深度误差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现在,利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测井磁带上的深度记号往往会出现错误,不能完全和电缆上的磁性深度记号一一对应。本文提出用组合数学中的逐步淘汰原则进行深度记号的计算机自动纠错。相应的程序是用 BASIC 语言写成的,并在微型计算机MACSYM-2进行了实际运算。这种程序逻辑关系清晰、简单、容易调试,具有预期的纠错功能。  相似文献   

4.
自动深度磁记号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涛 《石油仪器》2001,15(2):16-18
利用微机采样、控制,在软件的支持与管理下,加上外围检测、控制和接口电路,在标准井中给各种测井电缆做长度磁性记号。自动注入磁性记号,以标准井每节套长度为标准尺来丈量电缆,所做的电缆长度磁性记号不存在累积误差。所有电缆的零长统一。两个记号之间长度为25m,每500m连打两个磁性记号。  相似文献   

5.
引进的和国内研制的数字测井仪,关于井深的记录,均采用两种信号,即磁性记号和光电深度编码脉冲(下面简称深度脉冲)。如原西安石油仪器二厂研制的数字测井仪中,磁性记号是每隔25米一个,而深度脉冲为每米40个。在测井过程中,每隔25米记一个磁性记号,但是,由于电缆伸长或打滑,井口滑轮外径不准或摩损以及泥浆比重变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深度是测井和射孔的重要参数.目前常用的电缆记号校深采用有线传输,易因电缆破损造成信号传输中断.反映套管接箍记录的磁性定位校深也存在信号大小不一、记录不全等问题.开发了一套磁性定位信号无线传输装置,采用无线方式实现电缆磁记号和套管接箍磁性定位信号的传输,并将两种无线传输装置在井口组合,实现统一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7.
刘光汉 《石油仪器》1989,3(3):152-155
本文介绍用微机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以往对测井电缆深度丈量方法的缺陷,提高深度标准统一化的技术水平。在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的同时,还需拉伸电缆。过去自动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的方法是用恒定拉力拉伸电缆,用此法测出井内电缆长度与其实际长度相差甚大。为此,提出一种新方法,即采用微机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该方法既考虑了影响井内电缆拉伸的诸因素,又考虑用微机控制这些因素,使误差达到最小,从而提高电缆深度记号的精度及标定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井眼深度测量及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眼深度控制是电缆测井的核心。电缆测井使用丈量轮系统获得深度,丈量轮系统误差校正依赖于磁记号检测系统。文章分析了磁记号检测系统及其校深原理,并给出了实际操作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测井电缆自动注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缆磁性记作为测井射孔的深度标准,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工丈量做记号,深度误差大,工作时间长。文章介绍了两种电缆自动注磁方法的深度控制原理、并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介绍,该系统一次下井可完成电缆自动注磁、磁定位测量任务,深度误差符合SY/5132《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的规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发平 《石油仪器》1993,7(2):103-106
深度是测井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CSU自引进以来,有近10%的资料由于不同程度的深度误差而影响资料的质量,因此,减小CSU测井资料的深度误差是个很重要的实际问题。文中通过分析CSU的系统结构,提出了在CSU胶片上作电缆磁性记号的方法,对控制CSU的测井深度,提高测井资料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德松 《测井技术》1998,22(1):55-56
简述了新研制的电缆深度记号附加采录装置的主要功能、电路结构及信号流程。该装置能在测井过程中将深度记号实时采录到磁带和胶片上,它适用于任何型号的引进测井装备。室内测试和测井实践表明,该仪器解决了引进测井装备严重的深度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缆做记号时,所依赖的深度数据来自装在地滑轮上的编码器.这种标记方法会产生好多问题,首先燃油用量很大,其次记录的误差又很大.通过对该井口直立深度记录器的组成部件、技术关键、性能指标、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了该记录器的特点.该记录器达到了提高记录准确率、节省燃料油、降低劳动强度等目的,建议在各油田电缆作业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测井电缆深度记号地面标定系统的结构和注磁器、阻力装置的技术特性,井详细阐述了做记号的方法步骤。该系统投产应用以来,所做的记号的误差达到了行业标准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永昌  杨蜀国 《测井技术》1994,18(4):276-280
陈永昌等.可自动校正的电缆注磁仪简介.测井技术,1994,18(4):276~280目前使用的电缆作记号装置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电缆速度不同,使感应的接收信号产生的第二次注磁指令出现时差。造成磁性记号不准。本文介绍的电缆注磁器,将标准的接箍位置和长度系数储存在存储器中,把接箍测量、长度系数校正及自动注磁有机地统一在一个电子闭合环路系统中,实现了动态自动跟踪校正注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测井电缆(室内)注磁标定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运行于Windows 2000与实时扩展平台,测控系统硬件采用PCI-1784、PCL-818HG、PCL-727板卡,软件则采用VC++编写。系统实现了注磁标定过程全参数测控与显示、安全保护与故障信息提示,以及历史文件与标准井刻度尺管理等功能,有效降低了电缆深度记号累计误差,解决了深度记号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同位素密闭测井中,一般采用传统报警器即根据深度记录到达预先设置的深度报警,如设置深度记录在50m处报警。在测井当中,如果深度记录系统出现故障或井场断电,则会造成深度记录不准,依赖深度记录系统的报警器就不能正确报警,仪器在上提过程中有可能撞在密闭井口落井,既影响了生产,又给单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现设计出数字型仪器深度报警器,与传统报警器相比,该报警器完全克服了依赖深度记录的缺点,它是在电缆接近仪器的适当位置做记号,当做了记号的位置经过报警器探头时,报警器自动报警,报警及时准确。其…  相似文献   

17.
1992年4月7日由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研制的PL—92盘电缆系统通过评审委员会的砰审验收,现已投入生产。该系统可对测井钢丝铠装电缆在具有张力的情况下自动盘绕或卸下,到达安全可靠,排列整齐,节省人力,提高工效,具有先进水平;由于设计合理,所以使用效果很好。该盘电缆系统由十台主要设备组成,安装在独立的厂房内,投产后已盘绕过15盘5000m至8000m的测井电缆,质量符合国际上的要求,速度比一般操作快一倍左右,盘绕8000m电缆仅需2.5h。盘电缆系统的技术指际:(1)能盘卸φ11.6~φ12.7mm钢丝铠装电缆,最大长度8100m;(2)盘缆速度小于4000m/h;(3)盘电缆张力2000~50000N;能在50m内作任意长度的磁性记号。蔡德富供稿  相似文献   

18.
定方位射孔地面系统及其软件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利用重力加速度计确定射孔方位的原理,利用笔记本电脑通用串行接口RS232的非标准用法接收井下自然伽马GR、油管磁接箍TCL、重力加速度GA信呈,地面光电深度编码DEP和电缆磁记号WM。所有定方位射孔的测量由一台笔记本电脑完成。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近年来开展了过油管射孔作业,由于油管比较细,采用的是8毫米电缆。井口装置和一般射孔作业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采用习惯的捆札明显记号的方法。在作业中,仪器上提到接近井口约200~300米时就要停车,用人力把电缆拉上来,以防仪器落井造成工程事故。这样既加大了劳动强度,又延长了作业时间。为此,我们研制了电缆到位报警器,这种仪器体积小,又是独立的单元,可以放在绞车上,也可和仪器车组合,经现场使用,效果良好。下面介绍这种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Krlstin是挪威海中一个高压/高温的天然气/凝析油(气)田,深度深、温度高的斜井造成电缆测井(WL)和随钻测井(LWD)深度之间差别达到20m,而且在不同的钻头行程之间变化显著。这种深度差别对油藏模拟和油井作业造成不能接受的深度误差。 为了帮助了解观测到的深度差别,使用了特定作业程序。在套管串中设置了放射性指示器,并且定期地作LWD和电缆测井。在LWD测量刚刚完成后重新对这些井段进行测井以便为比较创造条件,包括进行上行测井。对所有下行电缆测井采用原有的深度控制程序,为提供深度比较,在所有相关行程/测量中记录了GR对比测井曲线。 初始的电缆深度相信其是很好的,得到不同次测量间和下行测井与上行测井间深度良好一致的支持,这和LWD深度不同。随着深度增加而有规则地增大的深度差别,被认为主要由于温度升高和悬挂的钻杆重量增加使钻杆伸长而引起,导致LWD深度是比电缆深度浅。以钻杆为基础计算的LWD深度比以套管计数计算的深度也浅,正如以放射性指示器观测到的。 随着井斜加大,后来的一些井LWD深度和电缆深度之间差别增大,并且下行测井电缆深度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以电缆深度为基础的地层顶面产生出地震时间-深度变换不可靠的地区校正值,对油藏体积作图有显著关联。 如果我们不信任LWD深度和电缆深度,要寻找一种替换方法。采用在文献中能得到的一些简化模型来估算由于温度、管串重量和钻井参数变化造成的钻杆伸长/压缩。所获得的结果应用于LWD曲线仅能解释大约1/2的早期伸缩变化。研究出一种相似的方法来校正电缆伸长的深度,估算的校正值远超过标准的假设值。在对LWD和电缆测井的行程/测量作专门校正以后,深度误差已显著地减小。 对今后深度误差大井的LWD和电缆测井,推荐使用类似的校正。我们建议保持目前的“钻井工作深度”(LWD深度)和“测井工作深度”(电缆深度)作为井场深度基准,以避免作业错误,同时对地面模型以经过校正的LWD和/或电缆深度为基础,建立“校正过的深度”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