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灌溉工作制度下的灌溉管网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两级优化设计模型,对自压式灌溉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并分析了不同灌溉工作制度对管网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灌溉管网优化设计,可以得到不同灌溉工作制度下的管网投资最小的优化设计结果,与原始设计方案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投资,并可用于选择合理的灌溉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数学模型,采用优化的方法,研究全省62个典型县主要农作物在不同水文年产量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制定不同灌溉供水条件下主要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为便于优化灌溉制度的推广应用,文中对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优化灌溉制度的应用及应用范围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荣海 《新疆水利》1997,(4):30-36,41
本文在分析影响作物灌溉制度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灌区初步试验资料和现行灌溉制度,结合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综合拟定了灌区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大为减少,并为灌区作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晋中地区对冬小麦进行的四种灌溉制度试验对比,研究了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三水处理的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高产小麦对水分需求,是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也是最经济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文中提出了一套适合华北半湿润偏旱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节水效益型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灌区农田灌溉制度与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簸箕李引黄灌区上游和下游选择典型试验区,开展了连续两年的冬小麦一夏玉米连作种植模式下的田间试验观测,用模拟灌溉制度的计算机模型ISAREG对各试验处理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模拟精度。依据模拟结果对现行灌溉制度进行了评价。模拟对比了灌区内3个县4个不同干旱程度典型年气候条件下10种主要作物的两种灌溉制度方案,包括充分灌溉和部分非充分灌溉方案,计算了不同方案的田间灌溉需水过程,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研究表明,簸箕李灌区只有采用改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和有控制的非充分灌溉制度,才能使灌区供水和需水在平水年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6.
优化灌溉制度及经济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限额灌溉的条件下,灌溉水量在各个生育期的最优分配,可以在根据缺水灌溉试验得到的产量水分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产量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得。经济灌溉制度是在一定供水量的前提下,使灌溉净效益达到最高的灌溉制度。该文给出了数学模型,并依据民勤县的试验资料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了对松原灌区水田灌溉制度设计所需基本资料进行的分析,在所确定的基本资料基础上进行水田灌溉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设计蔬菜灌溉制度所需的试验资料是繁多的。就目前而言,能够设计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蔬菜品种、不同灌溉方式的蔬菜灌溉制度所需的资料是很难办到的。文章作者通过对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双鸭山等市的调研,结合哈尔滨蔬菜生产实际情况与气象因素,综合设计了哈尔滨市区蔬菜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淠史杭灌区浪费水资源现象较为普遍,本文从管理体制、灌溉制度几方面对节水灌溉几种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在辽宁省分布较广,当前辽宁省春小麦灌溉开始应用喷灌技术。以春小麦为主,进行了喷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春小麦实施喷灌的增产和节水效果,并提出了春小麦适宜的喷灌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作物水盐动态响应函数,分析了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运动关系,建立了节水、控盐、高产灌溉制度优化设计模型,为节水灌溉和微咸水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提供的模型及方法是合理的;实施节水、控盐灌溉制度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灌区调查成果,优化,筛选淠史杭灌区中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制定了灌水、间歇、蓄雨等三项技术指标。研究了节水增产的原因和依据。分析了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必要性,推广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浅湿间歇灌溉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为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且又获得一定产量而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指导农田灌溉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水利规划、设计灌溉工程以及编制灌区用水计划的基本资料。灌溉制度是与提高农作物单位耗水的产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作物不但可获得相当高的产量,而且可节省一定量的水资源。粗略估算,如果亩灌水能减少一次,河北省的冬小麦就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15亿m’左右。因为农业节水问题的重要性,灌溉制度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单纯技术的范围,至少需要从农业生产这样一种人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多维多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及其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守煜  马建琴  邱林 《水利学报》2002,33(4):0033-0038
本文提出了多维多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理论及其解法,并将该理论及解法应用于农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设计,建立了在考虑作物种植风险指标时,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本文结合实例对不同供水方案下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单目标模型及多目标模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维多目标的模糊优选动态规划及其解法是可行的,能够保证作物在有限灌溉条件下,可提高水分生产率,使作物的阶段平均含水率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对秧田耗水量-泡田用水量-本田需水量-本田灌溉制度的系列试验资料分析,提出了适合淠史杭灌区目前条件下节水增产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河南省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灌溉面积的多数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低,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会的首要内容。文章从灌溉制度的功能特点、灌溉制度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灌溉用水量计算以及应用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其结果与省权威单位的研究成果相吻合,说明该方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解决灌溉水资源短缺的传统方式往往是借助于工程与灌溉节水技术手段,但随着工程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灌溉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遇到了挑战。当前应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灌区制度改革为对象,联系我国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倡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灌区管理新模式与确保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制度改革理论,从苗城灌区具体实例出发,提出了适合苗城灌区的“灌区专管机构+用水者协会+农民”的分级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配套改革建议等。  相似文献   

19.
依据气象和有关灌溉资料,在分析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及缺水对玉米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水文年玉米节水增产灌溉模式,即播种期坐水种,需水敏感期灌关键水的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鸡东灌区属大型灌区,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灌区的规模。文章论述了鸡东灌区规划设计中的灌溉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