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远坊天主堂由意大利方济各会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创建,曾为天主教陕西代牧区主教座堂,其鼎盛时期曾拥有包括主教堂在内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存主教堂、小修院、修女院和育婴堂四座建筑.作为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展现出了独特的营造技艺与理念.本文通过建筑测绘和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明确了通远坊天主堂的...  相似文献   

2.
通远坊天主教会建筑群位于西安市高陵县,是清代西北地区天主教总堂,现存的四座建筑天主堂、修女堂、圣心小修道院和育婴堂均建于清末民初,地域特征显著,建造做法肖似,作为一个整体清晰地反映出了当地的匠作传统。本文通过梳理其历史沿革,分析其艺术特征,希望将这一珍贵的内陆天主教文化遗产展示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3.
成都是教会建筑集中的地区。平安桥主教堂及主教公署,圣修医院、张家巷天主堂及平安医院、四圣词街福音堂及四圣词医院、陕西街福音堂、华西协和大学均为其中代表性的建筑或建筑群。成都教会建筑说明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深度和广度,证明中西文化各自都既有稳定的核心内容又能容忍较大的变化。它们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四川近代建筑模仿的样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对西安高陵通远坊天主教堂保赤会大楼现存建筑遗产的充分勘查测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居民保存的历史照片,以及片区内其他历史建筑形制及历史做法,对该建筑的屋顶形制进行复原研究,确定建筑梁架方案为:步架檐步高0.937m,脊步高1.312m(檐步五举,脊步七举),每步架尺寸约为2m,出檐皆为1.2m无飞椽。屋面采用干槎瓦铺设,屋脊施皮条脊。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与机遇上海的徐家汇观象台(L'Observatoire de ZI-KAWEI),与徐家汇天主堂南北相望,仅隔一草坪,但长期以来它并不为大众所熟悉。了解这座建筑,要追溯到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法国天主教会在这一地区开展传教活动的历史。1847年江南耶稣会在徐家汇一片河流汇集且交通便利的农田里建立了教会基地,开启中国天主教信仰的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的墓地就在近旁。至1937年,教区从一弹丸之地和消夏避暑会院,逐渐发展成包括宗教(天主堂、大小修道院、耶稣会修院和圣衣院)、教育(徐汇公学及小教堂、徐汇师范、崇德女  相似文献   

6.
朱晓明  张波 《新建筑》2005,(6):88-91
1999年英国电视4频道“遗产登记”专栏对英国50座最吸引人的现代建筑进行测评。结果新考文垂主教堂位居首位,足见它的影响在历史是空前的。考文垂主教堂是英国历史上第个,也是惟一一个被战争摧毁的主教堂建筑,其20世纪50年代末的重建工作从竞赛投标到最终项目的完成,既充分反映了现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又对历史场所的认知和现代建筑艺术品的应用具有独到的理解。借此提供一个认知英国50年代建筑多元化风格的平台,并能对英国战后登录建筑的概念有所推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福建天主教区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广泛拓展,建造大量乡村教堂。本文通过梳理闽西地区奥杳天主堂的历史并展开实地调研,对该建筑的营造工艺、结构形式、地方材料、装饰特色及建筑空间序列等本体价值展开研究,弥补闽西地区天主教建筑工艺研究空白,为近代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乡村教堂建筑的传统营造工艺传承提供设计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 5 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五邑近代侨乡民居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通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在清末状元张謇的苦心自治经营之下,兴建了大量祈通中西的近代建筑。文中通过普遍调查遗存的近代建筑和分析文献资料,梳理出南通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对近代建筑的分布地区和形成因素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南通近代建筑在材料运用和建造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初步探析,希望能够对包括南通及其他城市中遗存的近代建筑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张康  虞彬 《南方建筑》2018,(2):67-71
在跨文化融合和地域环境的互相影响下,苏州现存的近代天主教教堂,既传承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特征,又吸取了本土地域建构文化,并展现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教堂建筑。苏州杨家桥天主堂建于1892年,坐落在苏州古城城外,其建筑特征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代表之一。文章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教堂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测绘定性研究,从教堂平面、立面、剖面、细部、景观及文化等六个方面,来探究杨家桥天主堂跨文化的建筑语言和嬗变进程,并将其保留下去。  相似文献   

11.
着重对哈尔滨中央大街西十五道街一座即将被拆改的百年老建筑进行图纸复原,并从历史概况、建筑的平面、空间布局,立面、细部装饰及材料结构等方面对建筑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指出该建筑图纸复原及研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里坊、聚落、院落围合等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从中获取灵感进行农村新聚居方式探索。反思当前农村居住困境与问题,提出聚居单元的概念,以陕西关中地区八合院、十合院聚居实例研究为对象,通过建筑围合等空间组织手段,进行新宅院的组合变化,营造院落、塑造弹性边界,以促进邻里交往,探讨院落邻里聚居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钱毅  张娟  刘强 《山西建筑》2012,38(29):5-7
通过对北京香山原慈幼院近代建筑进行调查,对这些建筑的分布、形制、现状进行研究,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揭示了原香山慈幼院近代建筑的风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老城中建筑与工艺遗产相结合的振兴激发了更为广泛的复兴。伊斯法罕省卡尚历史街区中的精品酒店和纺织中心项目对一座19世纪商人住宅进行了复原。这座住宅是当地典型的历史住宅,但大部分已彻底倾颓。启动任务的最初目的有3个:复兴具有历史价值却濒临灭绝的卡尚手工纺织传统;对历史住宅及其周边街区进行翻新、复原和复兴,并引起社会对大量珍贵濒危建筑遗产的关注;提高人们对该地区伊斯兰建筑传统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和技术传统的  相似文献   

15.
西直门天主堂,又名“圣母圣衣堂”,因地理位置在北京城区的西侧.故俗称西堂。北京的宣武门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西什库天主堂和西直门天主堂被称为“北京四大天主教堂”、西堂虽然是历史最短、规模最小的一座,但经历了近300年之久的发展,建筑形制和建筑风格上.都体现出西方哥特式教堂的特点,并结合了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及建造手法,是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典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5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  相似文献   

17.
苏州三香路杨家桥天主堂是具有典型性的中西文化与建造技术冲突与交融的载体。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策略,导致该建筑在空间布局、山墙立面、屋架结构、构造节点上都具有显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体现了近代教会建筑遗产独特的价值。该文以杨家桥天主堂为例,分析其在形制与工艺上的西方溯源与地方传统的关系,并探讨"混合性"的建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同济大学文远楼建于1953年,是典型的3层不对称错层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形简洁,是近代中国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下的优秀本土现代建筑,它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建筑,也是第一座包豪斯风格的建筑.2007年,文远楼进行了全面的生态节能改造,运用了十大建筑节能技术,取得显著的效果.2012年,文远楼又开创性打造了建筑生态技术体验屋.  相似文献   

19.
朱友利 《建筑史学刊》2021,2(1):100-109
本文试图通过对闽东早期天主教堂的类型学研究来探究闽东天主教堂与乡土建筑的关联性。以内在的视角和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关联性的溯源、教堂原型的选择机制及基型建构方式的研究,得出闽东近代早期天主教堂与乡土建筑均基于传统民间工匠体系,具有同构性的结论。 闽东近代早期“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有别于基督教本地化时期的“中国式”教堂,对此进行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对近代教堂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5)
华山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历史上官方对西岳庙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整修,尤以明清为甚。西岳庙中的三座石牌坊——"尊严峻极"坊、"少皞之都"坊、"蓐收之府"坊为明清建筑的艺术精品,对研究明清时期西岳华山相关的道教神仙信仰有相当的价值,但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较少,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