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12例 男7例、女5例,年龄11-59岁。12例均经实时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EUB-40超声显像仪,包虫囊肿相应部位常规检查,子宫包虫囊肿膀胱充盈后检查和排尿后对比分析。 结果 眼眶内包虫囊肿1例,上颌骨包虫囊肿1例,甲状腺包虫囊肿1例,脾包主囊肿2例,肾包虫2例,腹直肌包虫1例,膀胱包虫1例,子宫包虫1例,膝关节包虫1例,腓肠肌包虫1例。符合手术病理者10例占83.3%,误诊2例。1例眼眶包虫继发感染误诊为球后占位性病变,1例腹直肌包虫继发感染误诊为腹壁炎性肿块。 讨论 罕见部位包虫可分为四类:(1)实质性脏器内包虫囊肿。如…  相似文献   

2.
肝包虫囊肿的严重并发症──破入胸腔或胆道的声象图表现尚不为人们所熟知。笔者在1985年8月至1989年6月间遇到9例肝包虫囊肿并发破裂的患者,对其声象图特征作了观察。 9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所有病例均由声象图独立作出诊断。经手术证实者6例,由造影证实者2例,1例高龄患者拒绝进一步作有关检查及手术而自动出院,该患者的声象图表现颇为典型。常规肝区扫描,务求清晰显示肝顶部及肝门区,仔细观察肝内包虫囊肿的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胸腔、胆道的交通情况。 声象图表现 1.肝包虫囊肿破入胸腔4例。其中3例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81年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之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病)共156例的超声图像资料,根据其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囊性型、混合型和实质型三种。 囊性型中包括含有子囊和不含子囊二种,它们在超声图像中均表现为圆或卵圆形的囊性肿物。一部分不含子囊的包虫囊肿内可见颗粒状回声和不规则带状回声,这是由包虫砂及破裂的内囊所形成的改变。含子囊的包虫囊肿可在囊内见到圆或不规则圆形的环状回声,宛如“囊中之囊”。其数量、大小和形状可有所不同。 混合型是含有子囊的包虫囊肿合并细菌感染后的一种图像表现。脓性囊液稀薄时子囊呈不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40例口服丙硫咪唑1年,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药物治疗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B超观察:1.实块型内出现液化区及实块囊性变的液化区增大,2.病灶内钙化灶增多,3.扩张之肝内胆管消失。 关于包虫囊肿的治疗,传统均采用手术方法,而肝包虫术后复发率达18.45%-22%。近年来,有人对肝包虫进行B超引导穿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们用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无并发症及副作用。丙硫咪唑治疗肝腹腔包虫囊肿B超初探@刘艳群$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院B超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二例单房型肝包虫囊肿穿剌治疗的过程及发生并发症的处理,讨论了穿剌操作的注意点及教训,对囊内注药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二例系同一家属,一家四口三人患病。有疫区生活史,包虫补体结合试验及皮内试验阳性,例1见肝右后叶9.4×8.5×8.0cm,左叶为5.0×5.2×7.2cm囊肿,呈单房型双层壁, 1988年5月30日作第一次穿剌,右后叶囊肿抽出淡黄色澄清液330ml,左叶抽出80ml,左右叶囊内注入无水乙醇20ml及80ml,滞留15分钟后总量抽出,再各注入5ml,8月10日复查两囊肿复原,形态大小如前。当即再行穿剌抽液,但注入10%甲醛20ml,留滞二分钟后回抽乳白色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E64排螺旋CT诊断在肝包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疾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GE64排螺旋CT诊断和病理学检查,分析48例肝包虫疾病患者GE64排螺旋CT诊断情况。结果:48例肝包虫疾病患者病理检查时,检出48例,确诊率100%,GE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43例,确诊率89.58%,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GE64排螺旋CT诊断在肝包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灶,为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病况资料,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肾盂旁囊肿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肾盂旁囊肿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前实施B超检查,观察临床诊断检查效果。结果:运用B超检查,误诊为肾积水11例(55.00%),漏诊4例(20.00%),误诊、漏诊率比较高,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肾盂旁囊肿诊断检查正确率为100%,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肾盂旁囊肿的效果显著。结论:在肾盂旁囊肿患者临床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患者的诊断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阳 《影像技术》2014,(1):36-38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例的MRI资料,观察其MRI表现。结果:12例Rathke囊肿中,单纯位于鞍内者4例,鞍内鞍上者8例,MRI信号多样,其中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者4例;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者6例;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者2例,增强后其中11例均无明显强化,仅1例囊壁有环形强化。结论:MRI在Rathke囊肿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进行妇科健康体检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妇科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将其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0-50岁组、≥50岁组,分析其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从而了解各种疾病在各年龄组的检出数及检出率。结果:≤30岁组阳性检出率为10.73%,30-50岁组阳性检出率为26.46%,≥50岁组阳性检出率为38.10%。248例阳性病例中,75例为子宫肌瘤,34例为附件囊肿,8例为宫颈囊肿,20例为节育器位移,13例为巧克力囊肿,5例为盆腔积液,14例附件囊实性占位,25例慢性子宫肥大,12例为子宫肌腺症,2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8例为子宫内膜增厚,4例为宫腔积液,4例为先天性子宫畸形,3例为多囊卵囊。结论:在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经阴道超声检查与传统腹部超声检查相结合,从而使诊断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肝脏包虫病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病例,术前对肝脏包虫病患者在平扫的基础上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4例患者病例中大多数肝包虫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均显示无明显强化特征,部分病灶动脉期出现轻度强化与囊周及囊内感染有关,肝包虫病的CT影像特点较典型。观察动态三期扫描肝包虫病强化特征,并且利用多排CT后处理软件重建功能观察包虫占位周围血管走形及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价值。结论:利用多排CT的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包虫占位病变的强化特点可与其它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进一步明确包虫病影像诊断,观察包虫周围血管走向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亮 《影像技术》2012,24(6):24-25
目的:提高外生性巨大肝囊肿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例直径超过14cm的巨大外生性肝囊肿的CT表现及MPR特征.结果:4例患者中,3例位于肝左叶内侧段下方,1例在右叶后下段的后下部,囊肿最大20cm、最小14cm.结论:螺旋CT扫描MPR重建在巨大肝囊肿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胎盘肿瘤,可以早期提示医务人员及孕妇,检测孕妇孕期并发症。方法:总结了2015年四维彩超检查2320例常规产前筛查孕妇,年龄18-46岁,孕周22-28周,使用仪器日历小二郎神,探头频率:3.5MHz。结果:2320例检出胎盘肿瘤10例,其中胎盘囊肿1例,胎盘血管瘤1例,胎盘血窦2例,胎盘血池6例,均经产后娩出胎盘实体病理证实。结论:胎盘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由羊膜、绒毛膜和基底膜构成,胎盘肿瘤较少见,常见的有:胎盘囊肿、胎盘血管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CT诊断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且经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囊肿的病例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盆腔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结果:通过平扫子宫旁囊性包块、囊肿,发现有圆形或椭圆形两种,且部分有分隔,增强后可见囊壁强化,4例位于子宫右旁,见上宽下窄的腊肠样影,未见子宫受侵征象,2例显示子宫阔韧带呈抱球征,4例伴有附件多发子宫肌瘤。在对7例患者治疗中发现囊肿形态大小和部位与CT所见一致。结论:采用CT对输卵管系膜囊肿进行诊断,可准确观察到患者囊肿的形态大小和部位,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效果的研究.方法: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50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将这50例患者在入院之前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且与腹超声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在对50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患者的手术和临床病理均表明相应的结果,其中包括左侧患者24例,右侧患者26例,经过超声检查,可以确诊为单房囊肿的患者有14例,多房囊肿的患者有20例,经过超声检查有混合回声的患者16例.在这50例病例中,运用阴道超声发现有卵巢囊肿扭转的患者46例,经过腹腔超声检验出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有40例,所以阴道超声的准确率为92%,腹部超声的准确率为80%.结论:运用阴道超声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比较高的确诊率,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输尿管囊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输尿管囊肿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其中61例经彩超被诊断为输尿管囊肿,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93.8%。其中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92.9%(26/28)例,肾盂积水的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例,61例彩超诊断正确的输尿管囊肿的患者中,37例为单纯型,24例为异位型。结论:彩超应用于诊断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于1986年10月至1989年9月间,B超诊断为卵巢囊肿(不包括类囊肿畸胎瘤)的61例与手术、病理对照的结果。仪器用日立UEB-52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声象图的共同特点为有边界、囊壁薄、光滑、整齐、后方回声增强。61例的手术、病理结果为,卵巢单纯性囊肿14例,其中并阔韧带囊肿2例;卵巢冠囊肿5例,卵巢内膜样囊肿7例;卵巢卵泡囊肿2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23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5例;肠系膜囊状淋巴瘤1例;包裹性腹水1例;输卵管积液2例。囊性肿块显示率100%,其中卵巢囊性良性肿块诊断率91.8%;恶性囊性肿块占1.6%。发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性报告123例妇科盆腔肿块与手术病理对照。病例对象系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0年11月的住院患者,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38.8岁。仪器使用Aloka SSD-256型超声诊断仪。结果:子宫肌瘤56例,宫外孕18例,畸胎瘤10例,卵巢囊性肿瘤38例,阔韧带肌瘤1例,与手术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82,9%(102/123),由此可见,B超诊断盆腔肿块的准确率较高,且检查无痛苦,无创伤,可反复进行。本文对宫外孕与黄体破裂,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与单纯性囊肿伴感染,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误诊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以期不断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脏B超和心电图检查的有效率。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分别为本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脏B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情况。结果:经心脏B超检查后发现左心室增大患者36例,占比(66.67%),左心室肥厚患者23例,占比(42.59%),左心房增大患者18例,占比(33.33%);经过心电图检查后结果显示左心室增大患者20例,占比(37.04%),左心室肥厚患者12例,占比(22.22%),左心房增大患者9例,占比(16.67%),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该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中,应用心脏B超检准确率显著优于心电图检查结果,并且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廖志群  廖全振 《制冷》1999,18(2):79-80
对15例眼结膜囊肿患者进行冷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指出冷冻治疗是治疗结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前置胎盘的价值。方法%88例胎盘前置状态,28周后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结果与产后对照。结果%产后证实35例前置胎盘,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31例。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4例,部分性前置胎盘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2例,低置胎盘6例。漏诊4例,误诊2例,符合29例,诊断符合率82.86%。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漏诊4例得以纠正,但仍有两例误诊。一例侧壁低置胎盘误诊为完全性前置胎盘,一例后壁边缘性前置胎盘误诊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94.29%。结论%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安全、准确、费用低、可重复,是目前诊断前置胎盘首选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