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防洪工程建设概况根据《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新建江尖、仙蠡桥、利民桥、北兴塘、严埭港、寺头港6个枢纽;扩建伯渎港、九里河2个枢纽;沿锡澄、京杭运河,顺接北塘联圩的百子桥、新西、瓦屑坝、高桥和三里桥5个老泵站,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洪控制圈,其保护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及水文、水质、污染源同步观测资料,推求了河道糙率及水质降解系数。通过建立的河网模型计算了不同水质、水量及污染源条件下伯渎港河COD、氨氮水质浓度,对伯渎港河的水质达标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使水质达标的工程措施。研究表明,边界水质条件对伯渎港水质达标影响很大,要根治水环境,必须从源头抓起,进行截污。  相似文献   

3.
王金娥  李恺 《江苏水利》2021,(9):35-42,49
研究选取无锡市新吴区作为海绵城市模型,对城市内河—伯渎港、半成市内河—张塘河及自然河道—亲水河3类不同类型的河流,从河流的形态结构、水动力、水质状况、水生生物、堤防工程状况、岸线利用管理状况、居民满意状况、供水水量状况这8个方面展开分析,综合计算12项水文、水质、水生态和公众意见的指标系数,评估河流的健康情况,为建设"海绵城市"实践中对河湖系统的生态健康开展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军  吴钢  王洁磊 《江苏水利》2013,(10):38-40
分析了伯渎港水利枢纽自动化改造技术路线:在原有自动化设备基础上,利用已有条件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伯渎港泵站、船闸、节制闸工程运行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满足“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达到远程监控、数据共享和视频图像网上实时浏览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分析太湖流域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城市洪涝灾害的状况及无锡市建设全封闭控制圈消除城市洪涝的情况,提出防治城市洪涝总体思路,并介绍了无锡市控制圈城市洪涝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容量一直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依据无锡市点源和面源监测成果,运用水动力模型、水质模型推算,初步计算了无锡市主要控制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并依据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确定了主要控制河段各污水处理厂的允许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1 工程概况 仙蠡桥水利枢纽位于无锡市南部与京杭运河交汇的梁溪河上,是无锡市运东大包围的八大控制建筑物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防洪、除涝和引水改善城市水环境。工程由南、北枢纽和穿京杭运河的引水地涵等3部分组成,南枢纽包括2座净宽20m的节制闸和地涵南涵首,北枢纽包括1座净宽16m的节制闸、1座75m^3/s的泵站和地涵北涵首,穿运地涵引水流量30m^3/s。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水利经济考察点滴张玉凤1997年10月20日至28日,我参加了由省防办组织在无锡市召开的“山西水利经济研讨会”,经过几天的研讨和考察,收获很大。1无锡市水利经济发展特点无锡市水利经济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全市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史源  刘俊 《水资源研究》2009,30(3):13-15
作为水质型缺水城市的无锡市,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了无锡市近几年来的水资源形势和用水节水水平,提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思路,并研究和规划了未来几年无锡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市主城区控制圈取得的良好洪涝防治效果和改善水环境效益,及无锡市区其他区域存在的洪涝问题,提出全面建设高标准控制圈(区)是无锡市区实行分片洪涝防治的最佳途径。控制圈(区)应有适当规模,宜建尽建,因地制宜,河道和雨水管道防涝标准统一,控制圈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步实施;流域机构因势利导,高标准统一规划流域洪涝防治工程;控制圈(区)的分类和建设原则;高标准洪涝防治和改善水环境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深秋时节,碧水轻澜,"一城风光半城湖"的江苏省无锡市客来八方。院士、教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河长代表,聚集一堂,约容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参会人员比预期多了很多,不少都是慕名而来。"承办这次会议的无锡市滨湖区河长办的孙丽说。太湖美,看无锡;无锡水,看滨湖。滨湖区,面积不到无锡的1/8,却坐拥太湖、五里湖以及333条纵横交错的河道。这个太湖治理的"桥头堡"、"河长制"发源地之一,如今正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治水新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针对无锡市城区排水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了无锡市城区排水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排水泵站运行情况及灾情现状。通过与水利和气象系统的联网,及时掌握现状水文和气象情势并预估未来河道水位。  相似文献   

13.
无锡市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和水环境变坏的问题日益加重,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无锡市大力实施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无锡市水利部门主动介入,努力开拓,积极实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锡位于长江下游,北临长江,南滨太湖,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区,境内雨水丰沛,水网密布。地理自然环境决定了无锡水患的多发性和兴修水利的重要性。 解放初期,无锡水利设施极为简陋,涝不能排,旱不能引,河道淤塞、污染严重。1954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水,大灾之后全市掀起第一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疏浚环城河、锡澄运河、伯渎港,拓浚骂蠡港等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梁鸿水利风景区位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依傍我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伯渎河,东邻漕湖、鹅真荡,西望太湖,南傍望虞河。规划面积为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0.67平方公里。景区根据河流分布设置人文景点,合理配置植物,灵活运用园林小品,使得水、植物、建筑互衬互映,并深入挖掘吴文化精髓,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杨邗 《江苏水利》2010,(7):36-38
无锡市处于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地带,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年平均降雨天数约125d;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秋初有台风。从地理环境上看,无锡市区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17.
周浩清 《中国水利》2011,(21):11-12
在《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之际,2011年10月30日水利部在上海召开《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条例的出台非常及时,无锡市作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试点市,有条例的保障,必将更好地实现无锡市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推动太湖  相似文献   

18.
梅梁湖是太湖的一个湖湾,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4km处,南北长16km,东西宽7-10km。沿湖风光秀丽,水厂密集,是无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取水水源地集中区。由于梅梁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蓝藻容易爆发的水域。对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和生长规律的研究,对于科学治水,控制蓝藻大规模爆发,保护旅游经济和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邗  许粉英 《中国水利》2014,(12):46-46
<正>一、无锡防洪工程整体控制思路及实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锡主城区面积逐步扩大,大片低洼农地划入城区建设管理范围。汛期暴雨不仅导致本圩区内积水排不出,甚至还出现"客水"倒灌,"因雨致涝"灾害频繁发生,致使城市防汛形势日益严峻。20世纪90年代末期,无锡市水利局提出在运河东片主城区实行整体设防的控制方案。基本思路是:在无锡市区运河东片,新建江尖、仙蠡桥、利民桥、北兴塘、严埭港、寺头港6  相似文献   

20.
李玲 《江苏水利》2012,(11):30-32,35
1概况分析1.1自然地理条件宛山荡位于太湖之滨,它的形成与演变同太湖及其周边的众多湖荡一样,是由海湾~泻湖演化而来。宛山荡、陆家荡和谢埭荡原三荡水系相通,接纳周边来水。宛山荡是天然湖泊,形态狭长,具有河流特征,部分地段仍为天然湖岸线。1.2水系、河流状况宛山荡属太湖流域湖区水系,地处大运河以东,望虞河以西,太湖、伯渎港以北,锡北运河以南,是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区域性排洪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