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串空间模型的认证测试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分析认证协议的有效工具,为了使之适用于类型更多、规模更大的安全协议,并提高其在协议的认证性、可达性、机密性、非否认性、会话密钥的新鲜性及主体间的关联度上的分析能力,对原有的认证测试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消息格式,细化分析步骤,增添相关符号以分析复杂协议的更多安全特性。利用该方法能缩减模型检测自动化工具的搜索范围,在解决空间爆炸问题的同时有效地找到多方协议的具体攻击路径,而且它对安全协议的设计和验证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串空间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密码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分别采用串空间模型争认证测试这两种前沿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对X.509协议的认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协议在认证正确性方面存在的缺陷.然后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改进协议,并使用认证测试方法证明了改进的协议能够实现认证的正确性.通过比较发现应用认证测试方法分析安全协议,比单纯应用串空间模型更为简洁和直观.  相似文献   

3.
串空间模型及其认证测试方法的一种扩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萍  章晓芳  张广泉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205-3207
认证测试方法是基于串空间模型的验证安全协议的一种形式化方法,由于串空间模型没有抽象更多的密码学原语,因此难以分析较复杂的安全协议。通过扩展消息项、子项关系以及入侵者模型,扩展了串空间模型及相应的认证测试方法。根据扩展后的认证测试方法,分析了SSL3.0握手协议,验证了该协议认证属性。  相似文献   

4.
TLS(传输层安全)协议被广泛用来保证Web的安全,为了分析其安全性,用串空间模型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并用认证测试方法分别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认证性进行分析,证明协议存在中间人攻击,通过修改认证测试方法的测试元素对协议形式进行改进,并证明改进后协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中,串空间模型和基于串空间模型的认证测试方法是比较常用的验证方法。针对Needham- Schroeder协议存在中间人攻击的缺陷,提出对协议的改进并采用认证测试方法,验证了改进的协议可以满足协议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码体制下挑战-应答协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挑战-应答协议只有满足特定的安全条件才能保证实现其认证目标,用串空间模型对满足约束条件的协议形式进行建模,分别在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两种密码体制下用认证测试方法对双方的互认证性进行形式化地分析,找出协议的漏洞及其形成的原因.凭借测试元素进一步完善不同密码体制下挑战-应答协议的约束条件,以保证其实现互认证的要求,并为设计更复杂的认证协议提供依据.同时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基于串空间模型的认证测试方法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领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形式化方法分析安全协议是协议分析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方法。串空间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密码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文章基于串空间模型,扩展了认证测试方法,使之能够描述和分析电子商务协议。并用该方法对一个具体的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得到了与以往文献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串空间模型中认证性测试方法存在的不足:1.分析认证性的过程中未考虑同一协议主体同时以不同身份参与协议运行的情况;2.分析认证性的过程中未考虑发生多轮协议同时运行的情况;3.认证性测试方法不能分析类型错误攻击。通过实例-——Needham-Schroeder协议分析了认证性测试方法存在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串空间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密码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其理论中理想和诚实概念的提出大大减少了协议的证明步骤。首次利用串空间理论从机密性和认证性两个方面对Yahalom-Paulson协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证明该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通信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对网络协议尤其是安全协议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安全要求及攻击方式的多样化对网络安全协议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各种协议安全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串空间方法对DTLS协议进行形式化建模,进而采用认证测试方法进行协议认证性证明,用简明清晰的方式验证DTLS协议的认证性,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郭宇燕  魏仕民 《计算机工程》2008,34(24):165-166
针对缪祥华提出的改进的Needham-Schroeder 协议,利用一种新兴的形式化分析工具——串空间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对协议的认证性,包括响应者认证、发起者认证和协议的机密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理想”和“诚实”2个概念简化分析协议的步骤,证明了K, Nb, Nb0是保密的。结果表明改进的N-S协议能够达到协议的安全目标,并与缪祥华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刘霞提出的改进的Server-specific MAKEP协议,首次利用一种新兴的形式化分析工具—串空间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先对协议的机密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理想”和“诚实”两个概念简化分析协议的步骤,证明了rs,rc是保密的,然后对协议的认证性进行分析,分析包括响应者认证和发起者认证。最终结果表明改进的SSM协议能够达到协议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认证测试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检测模型,通过对消息类型的检测和核对能够明确消息的初始产生主体,进而对主体的身份进行认证。将检测模型同认证测试方法相结合,能够克服原有认证测试方法缺乏判断消息初始产生者的缺点,从而在安全协议的分析中能够检测出协议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通过对Neuman-Stubblebine协议的安全性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原认证测试方法无法发现的类型攻击。  相似文献   

14.
在Andrew安全RPC协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安全协议的形式化串空间模型分析方法,对Andrew安全RPC协议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该方法进行协议分析的过程,证明了该协议在机密性和认证性方面的正确性,并分析了该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串空间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密码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其理论中理想和诚实概念的提出大大减少了协议的证明步骤.首次利用串空间理论从机密性和认证性两个方面对Neuman-Stubblebine协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证明该协议是安全的,而且理想对公开密钥算法和对称密钥算法产生的协议的分析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刘家芬 《计算机应用》2015,35(7):1870-1876
针对目前串空间理论依赖分析人员主观判断、无法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验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串空间理论的协议认证属性标准化验证过程。首先为协议消息项定义类型标签,对串空间及认证测试理论进行扩展;然后通过判断测试元素出现位置、检验测试元素参数一致性、确认变换进行边唯一存在性和检验目标串参数一致性,将基于串空间理论的协议验证过程标准化为可程序实现的步骤。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避免了模型检测方法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安全协议认证属性的自动化验证工具。以BAN-Yahalom协议和TLS 1.0握手协议为例进行了标准化的分析验证,找到了对BAN-Yahalom协议的一种新攻击形式。该攻击无需限制服务器对随机数的检查,比Syverson发现的攻击更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宋巍涛  胡斌 《计算机科学》2015,42(1):149-154,169
认证测试是一种新型的在串空间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用于分析协议认证属性的形式化方法,该方法因简单实用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不能分析协议中认证测试组件嵌套加密的情况,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现存的针对该局限性的改进方案,由于没有从本质上对串空间模型中关于消息项结构关系方面的语义进行完善,很难彻底突破认证测试的局限性.为此,通过在串空间模型中引入等价类、类组件、安全加密元及安全包裹元等概念,提高了串空间刻画消息项之间及内部结构关系的能力,并结合实例来阐明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以分析测试组件嵌套加密的通用的认证测试方法,并从形式化证明与实例分析两方面验证了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EAP-AKA(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是WLAN的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认证测试是一种以串空间理论为基础的安全协议分析验证方法。运用认证测试方法对EAP-AKA协议的双向身份认证过程进行了分析证明,结果说明EAP-AKA能够保证移动终端和认证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  相似文献   

19.
串空间模型是分析安全协议的一种实用、直观和严格的形式化方法。概述基于该模型结合使用定理证明和模型检测技术开发的安全协议验证工具AVSP的体系结构,提出一些剪枝规则对状态搜索空间进行剪枝。通过Needham-Schroeder安全协议的弱一致性认证属性验证过程来表明这些状态搜索空间剪枝规则可有效缩小状态搜索空间,防止状态空间爆炸。  相似文献   

20.
Strand空间模型是一种安全协议分析模型.使用图的形式来描述协议,证明协议的正确性.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建立了攻击者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Stmnd空间模型,对公开密钥协议NSPK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该方法进行协议分析的过程,证明了该协议在保密性和认证性方面的正确性,并分析了该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