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DNS的ENUM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阐述了计算机网络资源寻址定位技术,提出ENUM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资源寻址定位技术的一种,ENUM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推广对于下一步网络应用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电话网和数据通信网之间的基于VoIP通讯应用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文章还简单分析了ENUM的技术要 点和解析流程,重点设计了一套实验系统用来探讨ENUM技术和运行框架,并比较ENUM和现有典型目录服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研究状况给出了发展建议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ENUM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冰 《电信科学》2003,19(5):1-5
ENUM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织(IETF)的“电话号码映射”工作组提出的一种用域名系统存储E.164号码的方法,并进一步提供如何用一个E.164号码在DNS中查找可用服务的方法。本介绍了ENUM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ENUM发展面临的号码、管理和安全隐私问题。ENUM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电信网与因特网不同管理模式冲突的重要表现,具有国际和国内双重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对ENuM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有直接影响,对下一代网络管理模式也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ENUM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号码(ENUM)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中“电话号码映射”工作组提出的一项网络新技术,它把符合E.164标准的电话号码作为用户通信的入口,采用域名服务(DNS)技术和运行框架提供基于电话号码的通用目录服务。DNS是一种开放系统,给ENUM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带来隐患。文中简要介绍ENUM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ENUM中存在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并对ENUM中所用的安全协议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网络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软交换的出现使之成为可能.由于将来的终端都构架在软交换的核心网络之上.终端之间的寻址变得很久成为一个很现实问题,所以在ITU—T、IETF的合作下制定了RFC2916的标准,旨在推动电路网与分组网的结合,两者相辅而成。本文分析了ENUM架构和寻址解析方法,进而给出基于传统和基于软交换的ENUM的实现方法.希望对ENUM技术的应用能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NGN中ENUM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锋 《电信建设》2004,(2):29-32
本文讨论了ENUM技术在下一代网络(NGN)中的两种主要的应用方式,并就现阶段在NGN试验网中采用ENUM技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ENUM顶级域问题是ENUM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对ENUM顶级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解决ENUM顶级问题的新思路和相应的解决方法。针对目前业界关于ENUM顶级域问题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澄清了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ENUM顶级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电信技术》2003,(7):33-36
介绍了ENUM发展状况和ENUM顶级域问题的由来,深入分析ENUM顶级域之争的实质和意义,对如何解决ENUM顶级域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交换组网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  单秀云 《电信科学》2003,19(3):36-38
软交换网络技术是目前普遍关注的下一代网络技术,本就软交换组网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与现有SS7网络的互通,大规模应用时的呼叫路由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新兴的ENUM技术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电子号码(ENUM)技术采用因特网中的域名系统体系结构,提供基于E.164号码的通用目录服务,使任何IP分组通信业务都可以借助常用电话号码进行标识和寻址,在下一代网络中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特网协议-用户小型交换机(IP-PBX)作为企业的综合通信平台,具有成本低和服务质量好的优点。如何让IP-PBX系统支持ENUM技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中首先简要介绍ENUM技术和IP-PBX系统,然后重点讨论涉及ENUM查询的消息流程,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两种相反的思路:ENUM和电话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什么是ENUM近一年来,ENUM在通信行业越来越热,有人称ENUM为电话竞争中最后的闪光点。许多大电信运营商(如AT&T,Verizon)及政府机构也积极参与ENUM的发展。许多国家也纷纷对ENUM做试验,有的开始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那么什么是ENUM?ENUM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和IETF经过合作,以原CCITT所制定的E郾164建议书为基础制定的通信号码标准,标准的全称为“E郾164NumberandDNS”,简称为E郾164Number或ENUM。ENUM把一个E郾164电话号码先翻译为一个DNS类型的节点(URI)的名称,通过DNS协议在这个节点中找到该E郾…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超过了Web而成为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型应用。同时,P2P技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互联网,还间接地延伸到了电信网和广电网。使用P2P技术的新业务对传统领域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协助解决了三网融合的技术瓶颈。ENUM技术作为跨越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基础性架构,是融合网络的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将ENUM技术与P2P相结合,可以使P2P共享的优势延伸到电信网络,加速网络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E.164号码的用户标识是目前普遍接受的用户标识方式,如何将E.164号码转换成域名和IP地址,以便于IP网络进行寻址和路由,ENUM技术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方案之一.文章就ENUM的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其在IMS、多媒体消息路由以及软交换等多种场景下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目录服务的地址解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址解析是软交换网络组网的重要技术,在分析各种软交换网络地址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目录服务的地址解析的一般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DAP)地址解析系统的结构和技术,最后简要讨论了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的电话号码映射(ENUM)解析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前,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的数字域名(TelePhone Number Mapping,ENUM)技术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将电信网与互联网两者结合起来,有益于传统电信服务向基于IP包交换的方向发展,对促进两网最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近来一种全新的、比ENUM更具优势的寻址技术正在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通用超十进制地址(Universal Superdecimal Address,USA)技术。它的产生,对“三网合一”将具有比ENUM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冰 《电信科学》2003,19(11):11-14
电话号码映射是IETF定义的利用因特网域名系统管理E.164号码资源的方法,对PSTN和Internet进一步融合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国际电信标准组织和多个国家政府的重视。本对基于ENUM的电话号码注册管理方案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ENUM注册遵循的一系列原则,给出了国家码86下的三种ENUM号码注册管理方案,为国内ENUM注册管理问题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鑫 《电信技术》2004,(10):57-59
介绍了IPv6 DNS系统的体系结构,阐述了DNS在IPv6网络中如何实现地址转换、如何支持网络从IPv4演变到IPv6、如何在IPv6网络上提供Mobile IPv6和ENUM。  相似文献   

17.
ENUM作为电话网与因特网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无疑将会给传统的电信网带来巨托变革。虽然目前ENUM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一些ENUM项目还只是在实验或小范围内试用,但为了自身利益问题.世界各国厦各相关利益团体已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并就有关问题产生激烈纷争。中国信息产业部高层领导近日也纷纷对ENUM做出明确批示,同时责令有关部门具体研究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8.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电信网络资源如何与因特网结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问题。ENUM使得ITU-T制定的E.164标准在新形势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电信网络资源,而是作为电信网络与因特网的桥梁在网络融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新电信业务与因特网密不可分的联系纽带。对ENUM的产生背景、呼叫处理过程及其规模商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对融合PSTN和IP网络的初期成果抱有极高期望之时,业界仍然在等待真正的融合. 电话号码映射(ENUM:telephone number mapping)标准把电话号码当作所有通信服务的单一接入点.利用因特网的现有域名服务器(DNS)设施,ENUM可以将ITU E.164电话号码译为IP地址,许多人将其看作是走向真正融合网络的最初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捷 《电信网技术》2003,(1):57-59,61
介绍了ENUM全球实施中顶级域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在国际上对于ENUM全球实施中顶级域选择问题的争论,并阐述了我国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