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风蚀机理的分析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风蚀机理加以分析和总结.希望以此能对科学合理地防治土壤风蚀起有益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土壤风蚀模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勇  裴源生  翟志杰 《水利学报》2011,42(5):554-562
流域农业节水措施的大规模实施,直接影响到农田作物根系层含水率及其时空分布,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一个重要因子,农业节水是否会对流域土壤风蚀产生明显影响,已成为评估流域节水成效的重要指标.基于前期开发的分布式水资源分配与水循环模拟模型(WACM),本文开发土壤风蚀模拟功能,构建一个基于过程的、连续的、以日为时间尺度的...  相似文献   

3.
半湿润地区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土壤风蚀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像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徒骇马颊河流域土壤风蚀深入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土壤风蚀现状,深入讨论流域内土壤风蚀危害严重的地区,从自然和人工2个方面总结了土壤风蚀的成因,探讨了土壤风蚀对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危害,最后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和下一步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风蚀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蚀是造成土壤荒漠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进行自然环境和成因研究对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为例,在研究探讨其自然环境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风蚀对荒漠化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易风洞试验和自然风蚀试验表明,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以改善土壤抗风蚀能力,减少土壤风蚀量。聚丙烯酰胺用量增加.土壤风蚀量减少。施用聚丙烯酰胺1~10g/m^2,土壤风蚀量仅为对照的1%~47%。  相似文献   

6.
根据东北沟小流域观测裸地、等高耕种、水平阶等3种措施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资料,研究不同措施下径流泥沙与降雨等因素的相互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措施下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裸地和等高耕作措施下,径流深在土壤侵蚀特征因子中起主要作用,而在水平阶措施下,土壤流失模数在土壤侵蚀特征因子中起主要作用。不同措施下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不同,在裸地和水平阶措施下,可以通过降雨量、雨强和雨前土壤含水量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来预测径流深和土壤流失模数,而在等高耕作措施下,用降雨量、雨强、降雨侵蚀力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预测土壤侵蚀特征因子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大同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属大型火电建设项目。因项目区土壤侵蚀为风力水力复合侵蚀,水蚀集中在6~9月,风蚀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故水蚀与风蚀预测的时段不能直接套用施工阶段,而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按水蚀与风蚀在各年的实际发生时间按月计算预测时段。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试验研究资料匮乏的实际,采用类比法确定背景侵蚀模数和再塑地貌侵蚀模数,并进行了土壤流失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区新增土壤流失量为30101t;贮灰场和贮渣场是土壤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运行期是土壤流失最严重的时段;水蚀与风蚀对项目区新增土壤流失所起的作用不同,总体上风蚀作用大于水蚀作用,建设期水蚀大于风蚀,运行期风蚀大于水蚀。根据项目区新增土壤流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冬春两季的葡萄传统栽培方式需埋土防寒,导致地表裸露破坏,易引发风蚀。分析了模拟冬季埋土措施的起垄处理和可降解液态地膜防寒措施对葡萄园土壤风蚀作用的影响及葡萄枝条风障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埋土起垄对葡萄园土壤风蚀具有加剧作用;喷涂可降解液态地膜形成薄膜对葡萄园土壤风蚀具有保护作用;葡萄枝条风障的防风效能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处有明显差异。葡萄枝条风障主要对10~40 cm高度范围以及迎风侧的枝条模型高度至背风侧5倍枝条模型高度范围风速有明显降低效果。该研究可为埋土防寒期葡萄园土壤的风蚀防治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地形小气候对林木蒸腾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索了半干旱地区太阳生理有效辐射、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林木蒸腾作用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树种蒸腾强度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寒区冻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和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明确环境因子扰动引起区域融化期表层土壤水分的波动情况,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1年遥感和模拟数据产品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敏感系数和贡献率法计算了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冻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值变化自东向西依次递减,而多年变化趋势表现为南增北减状态。多年雪深呈增加趋势,气温、地温在积雪累积期呈增加趋势,但融化期回升速率降低。同时,降雨呈降低趋势,导致积雪覆盖时间相应得到延长。而多年春季表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最为敏感,其它依次为地温、气温和积雪。受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区南部春季表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敏感,其北部对积雪敏感;多年地温的负贡献率是导致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导因子。同时,返浆水在短时间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产生影响,但长时间尺度会被温度因素所掩盖,即温度升高,表层土壤含水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呼吸及其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动态模拟提供参数,进而为河口湿地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A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芦苇、碱蓬3种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同时测定了湿度、温度等,分析了3种群落的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碱蓬、柽柳、芦苇3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曲线都呈单峰形式,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都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最小值都出现在6:00左右。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与土壤呼吸速率间的关系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型来拟合。柽柳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碱蓬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受大气温度的影响较湿度的影响大,而大气温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对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沙地甸子地土壤蒸发的野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拟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甸子地不同深度的土壤蒸发量与土壤温度、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线性方程或指数回归方程拟合土壤蒸发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优于二次回归多项式或三次回归多项式.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大气温(湿)度,其次是风速和地下水位埋深,而日照时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温带河口湿地原生芦苇群落和人工棉田群落的土壤碳通量特征及其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棉田和芦苇两种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监测,同时测定了土壤和大气的温度、湿度,分析了两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棉花群落和芦苇群落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不对称的单峰形式,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12时-14时达到峰值,在6时-8时到达谷值,棉田的土壤呼吸高于芦苇地,且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棉花群落(0.927μmol/(m2·s))高于芦苇群落(0.705μmol/(m2·s)),这证明人为耕作会增加土壤碳通量的释放,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温度和大气湿度是影响棉花群落和芦苇群落土壤呼吸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前者对芦苇地影响更大,而后者对棉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沙地挟沙风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贵君  杨兴浪 《吉林水利》2010,(2):57-59,64
挟沙风破坏了土壤表面结构,削弱了土壤的抗风蚀性,使地表风蚀量加大,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风洞实验模拟挟沙气流下吉林省西部沙地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但当风速大于起沙风速后,挟沙气流下的侵蚀量大于净风条件下的侵蚀量,并且风蚀量随风速的提高而增加,土壤风蚀程度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对流沙源进行彻底治理,控制风蚀,以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说得好:“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环境问题,第二号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危害严重: ——土壤大量流失,全国每年达50  相似文献   

16.
灌丛沙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常见的景观特征,其形成标志着该区域存在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现象,也是荒漠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分布较广。该文基于荒漠化草原的研究,主要从风积物与灌丛沙堆之间的关系、不同发育阶段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藏锦鸡儿灌丛沙堆研究的发展趋势。灌丛大小不同表示着发育阶段的不同,其沙堆形态也不一样,影响沙堆形态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力作用下沙源量,灌丛大小和沙堆形态之间存在线性相关。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在风蚀力和沙源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灌丛沙堆间的整体协调发展表现出多样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森林对环境作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对环境有一系列作用。但在我国目前有一些流行的观念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又有一些是模糊而不确切的。现在就这些问题谈几点意见。一、森林保存土壤的作用土壤侵蚀有三种: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水蚀破坏更新很慢的资源——土壤,增加河流含沙量,在下游河床中或两岸淤积,使耕地、牧场变为瘠地,阻碍  相似文献   

18.
在测定该区气象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天然植被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速率与其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植被蒸腾速率具有明显的早晚低、中午高的日变化特点,并且在不同的日期,蒸腾速率日变化有一定的差异;蒸腾速率受很多气象因子的影响,由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和土壤表层温度是影响该区天然植被蒸散发作用的3个主要气象因子;蒸腾速率和叶片的气孔导度以及叶面积指数同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反季水位涨落导致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关于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还比较匮乏。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13个监测点3个海拔高程近10 a植物多样性长期定点调查,发现其多样性指数变化区间小,库区中游多样性指数较大。不同海拔高程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海拔越高,多样性越大。此外,干流监测点的植物多样性比支流监测点高。虽然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是对植被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是这些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并且海拔高程不同,驱动因子不同。低海拔区(高程145~155 m)土壤中的锰、可利用钾、汞以及土壤粒度(>0.25 mm)是主要驱动因子;中海拔区(高程155~165 m)土壤中的锰、铁、可利用磷、粒度(0.01~0.05 mm)以及含水率是主要驱动因子;高海拔区(高程165~175 m)土壤中的汞、锰以及氨态氮是主要驱动因子。所涉及的时空尺度较大,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消落带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前提.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成果,对平原风沙区某高速公路建设所造成的新增风力侵蚀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期及运行2年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风蚀总量为1 430万kg,新增890万kg,主要来自主体工程和取土场,其风蚀量占风蚀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8.4%和48.2%,说明这两部分即是布置水土保持措施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