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技术(WDM-PON)是被FASN认为可以作为下一代光纤接入网技术来研究[1]587-588。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可以解决WDM-PON中光网络单元(ONU)无色化问题[2]。文章先简单介绍WDM-PON技术,在重点研究基于RSOA对WDM-PON系统中上行光源的再调制技术基础上,用OptiSystem软件对基于RSOA的WDM-PON系统仿真,验证基于RSOA的WDM-PON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总结WDM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WDM-PON是未来宽带光接入网的发展趋势,基于动态波长分配的WDM-PON在系统安全和网络带宽升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文章介绍了WDM-PON的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着重对基于动态波长分配的WDM-PON作了研究,并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多波长光源、ONU光源和MAC协议等)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总结了WDM-PON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WDM-PON技术研究(本期优秀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TH是未来宽带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WDM-PON作为一种大容量、易升级、长距离和网络安全性能高的新一代光接入网技术,被认为是FTTH的最终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WDM-PON的工作原理,分析了WDM-PON系统实现方案,重点介绍了基于波长锁定F-P激光器WDM-PON方案的研究情况,提出了WDM-PON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与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作对比,得出WDM-PON技术优势,随后介绍了ONU波长固定的WDM-PON系统、ONU宽光源频谱分割WDM-PON系统,然后着重分析了采用再调制技术的两种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作了简要分析,最后分析了WDM-PON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NG—PON系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描述了NG-PON的演进思路,WDM-PON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分忻了当前WDM-PON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较详细地讨论了WDM-PON的系统结构和H-PON(WDM-PON与TDM-PON的混合)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6.
WDM-PON技术研究及实现方案(本期优秀论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WDM-PON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分析了WDM-PON技术的优势,进而研究了WDM-PON系统中的无色ONU技术和WDM/TDM混合型结构技术,并综合这两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WDM-PON的实现方案,为将来WDM-PON接入网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WDM-PON的无色ONU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实现了点到点的连接,可为每个用户提供专有波长,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宽带接入的代表性技术.WDM-PON的关键在于:要求采用低成本、"无色"的光网络单元(ONU),以避免波长选择器件所带来的安装、运营以及维护成本的增加.本文简要分析了3种WDM-PON的无色ONU的实现方法,指出无色ONU是构建WDM-PON的一种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技术(WDM-PON)的实现在经济和技术上变的可行。首先介绍了一种TDM-PON和WDM-PON共存的系统,并着重阐述了全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full WDM-PON)技术,对光纤色散、AWG温度稳定性问题以及非线性效应等在WDM-PON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其技术优势.分析了WDM-PON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即多波长光源的解决方案.讨论了WDM-PON在宽带接入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WDM-PON作为下一代PON技术,能充分利用光纤丰富的带宽资源来满足不断增加的高带宽网络应用业务的需求。文章在简要介绍WDM-PON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基于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再调制技术的WDM-PON系统结构,并利用光通信仿真软件Optisystem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提出了WDM-PON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梁振  王昭  郑卫国 《通信技术》2011,44(1):87-89
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同步码多址技术(TD-SCDMA)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滤波器带宽校正方法及校正电路。该方法应用于RS1012芯片(TDSCDMA无线收发芯片),该芯片采用0.18um射频(RF)COMS工艺。滤波器带宽的调节范围和调节精度在理论和投片中都得到了验证。实现该方法的RC校正电路结构简单,版图面积很小,只有0.04 mm2,电流仅为600 uA。校正电路最大调节范围设计值为+30%,校正精度为+2.1%,此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陆青梅  尹四清 《信息技术》2008,32(2):118-120
邮件过滤技术是反垃圾邮件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垃圾邮件的过滤主要有基于内容、基于IP地址和基于信头、信封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垃圾邮件的过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信体是垃圾邮件的最终载体,而仅依据IP地址、信头、信封中的特征容易造成错误判断.在贝叶斯分类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反垃圾邮件模型的原理与实现方法,将反映垃圾邮件的特征综合在一起统称为"属性",避免了单纯基于IP、信头、信封过滤的规则性太强的缺点,降低将正常邮件判断为垃圾邮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以由KS0108控制器控制的LCD为例,研究如何使用Proteus进行LCD显示的仿真。仿真软件Proteus在原理图设计、电路、单片机仿真及PCB电路的制作等方面都表现卓越。以一款128×64的LCD为例,一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液晶上显示,另一方面突出了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仿真领域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的思路和调试过程,对学习Proteus的仿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将PSpice的参数扫描分析和优化分析结合起来对电路进行最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即先用参数扫描分析实现电路的次优化设计.再用优化分析实现电路的最优化设计。给出了应用该方法实现带通滤波器电路最优化设计的流程和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滤波器电路的最优化设计不仅能完全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而且还可以降低优化迭代运算和仿真执行的次数,提高优化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对电路进行最优化设计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因多样性是影响算法收敛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维持种群足够的多样性以保证演化高效进行,从变异算子设计思想入手,分析了传统变异算子存在的不足,即固定的、与问题无关的变异算子的设计思想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变异算子,并讨论了它在克服早熟收敛方面的作用;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黄林  陈向东  谢宁宁  李晓钰 《半导体技术》2012,37(6):425-428,441
利用了集成芯片AD7150完成了对微位移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采样。对AD7150芯片设计了相应的外接电路,为了增强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加入相应滤波电路;通过单片机模拟I2C通信方式来进行AD7150的读写控制。测量结果给出了10 pF以下不同标称电容值的电容,误差在2.5%以内。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当接入双叉电容传感器探头时,电容值随测量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在不同位移量下,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距离越近,灵敏度越高,最大灵敏度为686 fF/mm,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灵敏度分布,并总结了影响电容传感器工作的电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法的学员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学员综合素质评估中,针对高校学员的特点,提出一个三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确定其权系数,并以3名学员为例,得到各自的加权总分,从而可进行排序达到评价目的。该方法经过在实际中的初步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客观、可行,可较为科学客观地评估学员综合素质,且操作简便,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ALOHA的宽带接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扩频技术与ALOHA技术相结合的扩频ALOHA(SAMA)多址接入协议的性能,推导了通用的ALOHA系统吞吐性能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宽带随机多址接入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网络吞吐量,显著改善分组传输时延,从而有利于满足未来无线数字网络对各种业务支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权友波  张伟  王甲峰  严俊  岳旸 《通信技术》2011,44(3):146-147,150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在信号处理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产生高采样率的模拟信号源,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利用DDS技术输出数字信号,经过MUX芯片复用提高码速率,再通过DA芯片输出模拟信号。该方案调用FPGA内部并串转换器OSERDES,采用双倍数据速率(DDR)模式。多路低速信号复用成高速信号,输出不需要MUX芯片复接,直接输出到DA芯片。该方法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了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扭矩测量是传动线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扭矩测量方法是当今各国机械测量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式扭矩传感器的研究。系统介绍该测量方法的原理与结构,并对新研制的传感器进行了加载试验。从实验曲线中得出的拟合方程证实了该测量原理的可行性,设计的扭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一致性,重复精度≤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