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汉代以来,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文化发展开始步入高峰期,在古代楼阁式建筑方面更可谓是取得了飞跃发展。陶楼作为汉代时期的一种宗教礼仪性器物,其产品的设计形制、质料工艺选择和设计制作的尺度要求等特点均体现出了当时社会政治结构变迁过程和与其他宗教墓葬信仰演化更替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汉代陶楼是作为一种古代现实建筑中形制、技术等特点的镜像,本文通过汉代造物的审美观以及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对汉代陶楼的造型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北京万寿寺是明清两代皇家寺院,为了解万寿寺建筑彩画颜料的使用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天王殿内檐梁架处的5个多层彩画颜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历史上万寿寺天王殿彩画至少经过3次重修,彩画绿色颜料主要为巴黎绿,红色颜料为铁红、铅丹,蓝色颜料为群青、石青,白色颜料为石膏、立德粉,金色为库金箔、赤金箔。内层一般为传统颜料,外层发现了合成群青、巴黎绿、立德粉等近代颜料。本次研究为万寿寺彩画的科学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孔庙是中国古代为纪念儒家创始人孔子和提倡尊孔崇儒、传播儒家教化而修建的建筑场所。儒家的哲学、礼治、伦理思想对孔庙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建筑布局和形制、单体建筑、建筑装饰上有所体现。建筑动画则是随着科技发展而新兴起的一种表现建筑及建筑相关活动的动画影片。本文主要介绍了孔庙文化的内涵,建筑动画的概念,以及建筑动画出现对孔庙文化的表现方法所引起的巨大改变。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重要构件,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晚期,此后先秦、两汉、隋唐直至明清时期,历代均有瓦当的制作与使用。近三千年间,其基本形制包括半圆形、圆形与大半圆形,制作材料则涵盖了灰陶、琉璃及金属等材质,纹饰可划分为图案、图像与文字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瓦当的出现既是其自身功能转变与生产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特殊的时代背景对于建筑文化的深刻烙印。可以说,瓦当是时人思想观念、艺术品位与精神诉求的物质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秦岭地区多元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使得对文化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外相关学者很早就对文化建筑进行研究,我国对文化建筑的研究也在近年快速发展,本文基于秦岭地区文化背景,对当前秦岭地区多元的文化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秦岭地区的自然条件、秦岭地区多元文化的研究以及秦岭地区多元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是吉林地区仅有的两座清代蒙古贵族建筑府邸,其建筑风格融合满、汉、蒙等多种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笔者通过对七大爷府、祥大爷府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后,对建筑历史、建筑特征以及建筑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整理,为日后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里头文化陶爵与龙山文化的陶鬶是两种不同功用的器物。陶鬶不是陶爵的祖型,陶爵的祖型是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三足杯,它和陶爵不仅功用相同,形制也有相似之处。在海岱地区和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三足杯传播到豫北地区,并与当地的单耳杯相融合,产生了更加便于饮用的原始陶爵。原始陶爵逐渐演变,最终形成了二里头文化陶爵。龙山文化晚期陶爵和二里头文化一期陶爵风格上的突变源于二里头文化统治者对稳定、规范的礼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好川文化是距今4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是浙江省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之后确立的又一支考古学文化,是浙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好川墓地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其形制演变轨迹清晰,发展序列明确,型式丰富,颇具特色。它们构成好川文化的一个鲜明的文化特征。本文试图从美术、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好川文化陶器造型的分类、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辽宁化工》2013,(1):85
近日,中铝公司下属包头企业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企业独立兼并重组资格。中铝包头企业将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参与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正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获得煤炭资源整合资格的非煤企业。  相似文献   

10.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陶瓷在生活当中是人们的必须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陶瓷艺术欣赏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作品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传承陶瓷文化和科学技艺创新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自己创作的结晶釉彩画体会,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师生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庭空间作为一种积极的空间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师生们的交往和学习质量,在严寒地区冬季室外不宜停留,一个良好的中庭空间环境能给师生提供一个室内交流活动场所,因此对严寒地区高校教育建筑中庭空间的研究意义深重。本文从空间的使用方式划分的角度出发,将中庭空间分为交通、交流、展览功能,构建起严寒地区教学建筑中庭空间使用后评价的三级指标层次模型体系。该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公共文化建筑也成为了当今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这一类公共文化建筑在使用人群,流线以及空间设计上有着不同于居住、办公、商业等建筑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实地调研的两个建筑,分别从建筑概况,建筑设计特点,,疏散的不利因素,解决方案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说明。以此为基础对公共文化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一个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大门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种建筑类型,是幼儿园建筑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大门设计除了考虑功能特征之外,应体现其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趣味性等特征,并以此探讨创建具有传承民族地域文化教育功能的幼儿园大门建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陶瓷在生活当中是人们的必须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陶瓷艺术欣赏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作品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传承陶瓷文化和科学技艺创新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自己创作的结晶釉彩画体会,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15.
地域建筑意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其发展过程涵盖了地区社会的整体,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特定的民族与文化群体以及独特的历史时期与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地区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运用类型学理论,对其农村、牧区的居住建筑的空间特征进行解读并对户型平面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出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多元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是形成地域性居住建筑的主导因素,以期为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一种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彰显不同朝代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政治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的重要媒介。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的特色显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建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建筑艺术创新。初步讨论了国际主义风格对我国近几年建筑表现形式的影响。探讨了建筑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下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最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设计手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实例简介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秦皇岛分部李立青高层建筑是指层数多,高度大的民用与工业建筑。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不仅是供人使用的房子,,它更是表达人的精神意义的载体.很多现代建筑物都体现了文化的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本文以上海著名的现代建筑物为例,浅谈其体现的建筑文化.丰富的文化涵义蕴含其中,使现代建筑物深显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国内动态     
▲“九五”稀土发展规划确定 据有关方面消息,“九五”期间我国稀土工业发展将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适当增加生产能力。根据规划,北方将重点改造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和甘肃稀土公司,使其成为两个使用包头稀土精矿的万吨级(氧化物)稀土冶炼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