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房沟水电站自然边坡高陡,边坡岩石节理发育,浅部岩体卸荷作用明显,局部岩体松动,山脊突出或边坡陡峻的局部形成了危岩体、危石群等,严重威胁下部建筑物、人员及设备安全。笔者通过分析危岩体特点,确定了危岩体治理的总体目标、原则及设计方法,提出了治理方案、施工技术及监测、预警等综合措施,解决了边坡稳定及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国平  孟顺 《人民长江》2018,49(24):36-38
杨房沟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危岩体量多面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稳定性差。为保证枢纽施工安全,需对高位危岩体展开治理。高位岩体治理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踏勘采取综合措施,比如开挖清除破碎岩体、锚杆支护浅层裂隙岩体、挂网混凝土、主被动防护网,保证了枢纽区自然边坡岩体稳定,实现了高边坡治理安全零事故目标,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3.
徐建军  殷亮 《人民长江》2018,49(24):49-54
杨房沟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两岸边坡高达500~600 m,危岩体众多,近坝区分布有大型崩坡积体和泥石流沟。杨房沟水电站枢纽布置十分紧凑,建筑物包括混凝土双曲拱坝及坝身表、中孔和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河道左岸山体内。通过积极开展动态设计和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在危岩体分类及处理、地下洞室和边坡支护动态设计、拱坝体形和泄洪消能优化、崩坡积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关经验可供其他水电站枢纽优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房沟水电站大坝高边坡危岩体量多面广,达97处,其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作业人员及设备面临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技术人员通过对国内同类工程的信息掌握,结合该工程特点,梳理出了对安全波动影响较大的危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危险因素,并从人、机、环、法、测等方面分析原因、逐一确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予以实施,有效降低了主要危险因素的波动影响频率,达到了高边坡危岩体治理安全零事故目标。  相似文献   

5.
合理确定导流方案,对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杨房沟水电站全年导流方案和枯水期导流技术、经济及风险等方面的比较,最终确定杨房沟水电站初期施工导流采用全年导流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首个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于11月11日上午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该项工程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中游梯级开发再获重要进展。成功截流后,杨房沟水电站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计划2021年投产发电,2024年工程竣工。杨房沟水电站是国家清  相似文献   

7.
随着试验技术的发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已成为研究高拱坝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的重要方法。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200比例建立杨房沟水电站整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模拟拱坝-基础及两岸主要的断层、节理裂隙及风化卸荷等地质条件,采用水压超载法进行破坏试验研究,分析拱坝、基础及两岸坝肩抗力体的应力、变形和稳定安全度,研究拱坝-基础整体稳定性、失稳破坏过程及超载能力,并与国内同类高拱坝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杨房沟拱坝-基础整体稳定安全度。研究结果表明,拱坝起裂安全度K1=2.5~3.0,非线性开始安全度K2=4.0~6.0,整体稳定极限安全度K3=11.0。可见,杨房沟水电站拱坝-基础整体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杨房沟水电站大坝坝基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坝肩槽开挖要求质量标准高、难度大,技术人员通过对现场开挖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后制定了岩体质量提升措施,改变了坝肩槽成型差、安全风险高及超挖超填量大等现状,达到了工程创优,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受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苗尾水电站坝址右岸危岩体分布面积大,高差大,属卸荷型危岩体,受宽大卸荷裂隙切割的影响,危岩体稳定性差,强降雨或距危岩体边近的施工开挖、爆破等均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崩塌,对其下部的施工或过往人员安全危害大,必须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该站址右岸危岩体处理施工方案与技术。针对危岩体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3月,沿着奔腾的雅砻江,穿过重重叠叠的山峦,走进四川大凉山深处,这里,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华东院联合设计施工的杨房沟水电站施工正如火如荼。杨房沟水电站,作为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项目,开辟了国内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的先河,被誉为“第二次鲁布革冲击”,是将引领我国水电建设改革的又一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杨房沟水电站崩坡积体的开挖出渣较常规的土方边坡开挖出渣有较大的区别,笔者详细介绍了杨房沟水电站崩坡积体利用上游冲沟溜渣和下部集渣平台出渣施工方法,为大型土方边坡开挖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施工方法,同时也总结了该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房沟水电站作为国内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工程,坝基三角区帷幕灌浆在大坝混凝土浇筑封顶后,帷幕灌浆具备施工条件时在坝顶进行施工。为确保提前发电的目标实现,坝基三角区帷幕灌浆采用“无盖重+有盖重衔接”施工技术,使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更有效、有序,更科学、快速地推进,既保证施工质量,又使工期提前3~5个月,为工程下闸蓄水和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笔者通过对杨房沟水电站拱坝坝基三角区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探讨,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2月8日,中国水电七局·华东院杨房沟总承包部承建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杨房沟水电站2号机组转子成功吊装就位。杨房沟水电站发电机转子最大直径13 179毫米,重量约960吨,整体吊装重量约1 045吨,起吊高度约8米。为确保2号机组转子的顺利组装及吊装,总承包项目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加强现场综合协调管控,与经营履约深度融合,抓实质量、工艺、进度、安全管理,全力确保了2号机组转子的顺利组装及吊装。  相似文献   

14.
熊建军  赵东海  刘涛 《人民长江》2016,47(20):52-54
杨房沟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中游河段,其1,2号导流隧洞进口岩体较风化,局部夹炭质板岩,围岩岩体较破碎,且导流隧洞进口边坡以外为较陡的自然边坡,导致导流隧洞施工时岩体稳定问题突出。经过对施工条件的比选,采用了大管棚作为主要施工支护措施。介绍了大管棚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流程,如钢拱架及导向管安装、钻孔顺序安排、管棚灌浆等。指出管棚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初次支护,并在施工中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指导导流隧洞施工。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12月29日,2020年度中国电力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发布,杨房沟水电站总承包部"提高水轮机层清水混凝土优良率"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QC成果一等奖。据了解,为确保清水混凝土"内实外光",达到高质量标准,杨房沟总承包部安排人员远赴云南黄登水电站、大华桥水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观摩学习,结合杨房沟水电站主机间结构设计特点,提前策划,从模板选型配置、禅缝明缝规划、配合比设计、振捣工艺、养护手段、成品保护等入手,通过多次清水混凝土工艺性试验,经过总结评价,最终确定清水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厂房属于典型的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工程区地质条件复杂,第一主应力方向与厂房轴线方向大角度相交,洞室岩体开挖卸荷变形明显。根据厂房的结构特点、地质条件及施工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开挖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地安排开挖顺序、布置施工通道,在开挖过程中采用控制爆破、安全监测、动态设计等技术措施,开挖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得到有效控制,为同类型地下厂房开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5日,水电七局承担安装任务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首台(1号)机定子磁化试验圆满完成,为杨房沟水电站实现2021年7月1日提前发电的目标奠定基础,杨房沟建设管理局给予高度评价。杨房沟水电站首台定子的直径为16 000毫米、高度2 750毫米,重530吨;磁化试验历时90分钟;试验数据显示,定子铁芯各部位温差、单位铁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标准值,机座与铁芯各机械部分无异常现象,杨房沟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  相似文献   

18.
危岩体的失稳会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并且在电站运行期还可能给枢纽区建(构)筑物带来重大破坏,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高位危岩体的成因机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危岩体分为三类,提出了相应的危岩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锦屏一级水电站为双曲拱坝,最大坝高达305 m,总库容为77.6亿m3,装机容量为6×600 MW,左岸和右岸30余个高危岩体形成对电站施工的安全威胁。文章介绍防御高位危岩体初期施工保后期安全的被动防护网快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EPC总承包模式有利于总承包单位全面统筹项目管理的各相关要素,使设计-采购-施工深度融合,将业主从频繁协调具体项目管理事务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介绍了杨房沟水电站EPC实践经验,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并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杨房沟水电站系国内首个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水电工程,发包、承包双方只有秉承务实的合作共赢理念,克服实施过程中各种困难与问题,才能推动这一模式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