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夯击次数是强夯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实现夯次自动计量对强夯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夯施工时序影像的夯次智能监测方法.首先,利用相机采集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夯锤运动时序影像并建立强夯施工过程中夯锤相对于相机测站点的运动时序模型;其次,基于采集到的影像序列提取夯锤运动速度特征,建立夯锤运动模式状态序列;最后,...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是工程界处理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归类为动力固结方法。加固处理深度取决于夯击能的大小。根据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夯击能是强夯法施工设计的关键。合理的布置夯点,可以有效控制处理范围内的加固效果。合理控制间隔时间,可以更好地提高强夯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回填料——高炉渣粉煤灰,研究其各主要施工参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为强夯施工参数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实现方案的合理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以高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为研究对象,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托包头钢铁集团新体系高炉矿渣地基处理项目,在FLAC~(3D)软件的基础上,选定夯击能、夯击次数,夯锤直径、夯点间距作为强夯施工研究参数,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夯击参数对强夯加固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夯击能越大,夯锤中心的土体产生的竖向位移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当超过最佳夯击次数后,就显得毫无意义;夯锤直径越大,作用面积越大,土体变形范围越大。因此,合理的选取强夯间距可以增强地基的整体强夯效果。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在麦德龙厦门商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玉刚 《人民长江》2003,34(3):27-28
麦德龙厦门商场工程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翔鹭3号地块,拟强夯加固面积约30 000 m2,地基强夯处理后保证承载力达到150 kPa以上.强夯施工前应进行强夯试验,经分析比较,确定试夯场地设在商场右侧中游坡脚处,面积20 m×20 m.通过试夯确定包括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击数、夯击遍数、两遍间歇时间、夯击能、加固范围及深度等技术参数.然后按正常施工工艺施工.强夯后对商场地基强夯加固效果进行检验,主要是采用轻型、重型动力触探及标贯试验,共布置测点24个,其中重探、标贯试验各6个,轻探12个.在夯后土性能指标中,干密度比夯前明显增大,自然孔隙比显著减小,压缩模量Es值明显增大,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介绍用于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的地基处理方法——传统强夯法及低能量强夯法。说明低能量强夯法与传统强夯工艺的不同,前者不是一次夯到位,而是通过“先轻夯、后重夯”多遍夯击,并逐遍加大夯击能来完成,是一个逐步加强、加深、逐层加固的过程,直到达到工艺设计要求。指出:采用低能量强夯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强夯法施工在软基处理中形成的“橡皮土”,确保加固质量,具有施工期短、工后沉降小、几个月基本稳定、造价低等特点;低能量强夯法适合在滩涂围垦工程围区开发回填中用于淤泥软土地基的加固,尤其适合用于围区道路回填工程的地基加固,突破了传统强夯击不适应软土地基处理的局限,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即动力固结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约三材、经济可行、效果显著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多种地基处理施工中,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黄水河支渠倒虹吸湿陷性黄土强夯试验,对有关试验的最佳夯击能、时间间隔、夯点布置等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总结了一些能改善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周文亮  蔡明祥 《人民长江》2010,41(23):102-104
对重庆开县新集镇移民建筑工程的强夯地基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进行了总结。强夯施工前准备阶段的监理内容包括:研究和审查图纸及地勘资料;认真学习规范、规程,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及人员资格;审核施工方案;施工场地准备;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检查;测量放线控制;组织现场试夯;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及旁站方案,并做好监理程序交底。强夯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内容包括:检查开工条件和施工准备情况;督促承包人按操作规程作业;详细检查承包人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情况;出现偏差应督促承包人及时处理。强夯施工完成后的监理内容包括:施工场地清理与成品保护;施工质量的检验;资料归档。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大坝加固的方法较多,但对填筑质量极差、多项关键指标均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的旧坝体,常规加固方法投资大、施工期长。本文以横泉水库旧坝体强夯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强夯技术来加固旧坝体的方法。通过采集夯前、设计试夯、施工试夯和强夯施工等各阶段检测数据,结合运行期观测资料,对影响大坝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法对旧坝体加固处理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均可达到设计要求,加固深度内的旧坝体湿陷性可全部消除,干密度普遍提高,整体压缩性大幅减弱,特别是较夯前趋于均匀化,渗透系数降低明显。经检测,强夯不会对旧坝体造成有影响的裂缝,通过蓄水运行观测,新旧坝体之间未出现不均匀沉降,大坝运行安全。强夯加固法可在旧坝体和大坝两岸黄土岸坡处理、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能级强夯置换施工产生的振动效应,基于山西某油库搬迁工程,通过对现场14000kN·m高能级强夯置换试验地基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振动监测数据进行频域分析及规律拟合,给出了14000kN·m高能级强夯置换前后三向地表振动速度衰减规律、地表振动加速度及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行规范就场地东侧现存的临近铁路悬臂式路肩挡土墙进行了振动安全评估,最终确定最小安全距离为23.66m,强夯置换施工对其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高能级强夯置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路基作为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承受着岩土自重及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其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软弱地基部位更应采取加固措施。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弱地基的现场试验,对实测夯沉量、夯击次数、填料量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动力触探测试及室内土工试脸等手段对夯后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及检测结果表明:针对深厚杂填土软弱地基,应用强夯置换法处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把强夯单击瞬时变形简化为侧限变形,运用Boyle定律分析孔隙气体的体积变化,根据有效加固深度、影响深度与夯沉量的关系确定孔隙气压力随深度的衰减系数,建立夯沉量计算模型,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提出的单击夯沉量计算模型,分析了夯前土体饱和度、孔隙比、夯击能对强夯加固位移模式和夯击效率的影响。采用最大孔隙比变化量和附加孔隙气压力随深度的衰减系数β描述强夯加固位移模式,结果表明:系数β与孔隙比无关,只与饱和度和夯击能有关;随着夯击能的增大,夯击效率降低。设夯击效率与夯击能曲线的最大曲率所对应的夯击能为最优夯击能,求出最优夯击能与饱和度、孔隙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饱和度的增大最优夯击能减小,随着孔隙比的增大最优夯击能增大。  相似文献   

12.
张福泉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4):21-22,7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漳古段永年县段局部存在湿陷性黄土,不利于渠基稳定,按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了强夯处理.通过探索性强夯试验确定了主要施工技术参数,并按此进行了强夯施工,夯后检测表明,消除了湿陷性,满足了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某公益性水库工程坝基强夯施工过程中,通过试验对比确定了夯击次数、夯击振动能量的均一性,以及减震沟对振动能量的衰减作用;监测夯击产生的地面振动,给出地表振动峰值速度与夯击距离的关系,依据国家标准评价了振动对周围地表构筑物产生结构性破坏的影响距离,分析了振动能量衰减规律与减震沟的隔振效果,提出了强夯施工的安全距离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软黏土路基强夯施工参数,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某公路软黏土地基进行强夯试验分析,并采用路基加固检测方法对强夯前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拟定的强夯施工参数为单夯能量第一遍为800 k N·m、第二遍为1 400 k N·m,夯击次数第一遍为夯击5次,第二遍为夯击6次。拟定的各夯实参数最终的夯实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能对本工程7 m深度的软黏土进行有效夯实。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软黏土强夯置换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李金  滕伟福 《人民长江》2011,42(15):50-52
为了估算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参数(有效加固深度和有效加固水平半径),利用LS-DYNA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对单点夯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一次夯击后夯击塑性区分布半径和深度,这与施工试夯试验确定的有效加固深度和有效加固水平半径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试夯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基于LS-DYNA的土动力数值模拟与现场试夯试验相结合,可较好地估算有效加固深度和水平加固半径,并可作为强夯施工参数估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实践,总结强夯法施工监理工作重点。监理事前工作重点为:通过试夯,对设计提出的"砂性土地基消除(或减弱)液化、提高承载力"的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验证,并确定后续施工主要参数;事中主要通过旁站监理的方法,按试夯确定参数进行控制,并对特殊地层按设计要求处理;事后主要通过试验、检验的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认定。可对类似项目监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地基处理深度及防渗有较高要求时,超高能级强夯在消除深厚地基湿陷性,增强地基抗渗透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性价比。在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中,我国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引进了15 000 kN.m超高能级强夯。本文介绍了超高能级强夯处理中的强夯参数、施工要求,并通过夯前夯后室内试验,现场静载试验、静探试验的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超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推广提供经验和为地基处理规范中强夯部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 25000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干旱地区天然含水率条件下,利用强夯法处理中浅层湿陷性黄土的试验及应用情况。采用加大夯击能措施,摒弃原规范中强夯法对土壤含水率的要求,简化施工工序,同时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辉县七标湿陷性黄土状土需处理长度为2235.4m。由于黄土状土的湿陷变形将影响渠坡和渠基稳定,按照设计图纸处理方式为强夯、重夯和土挤密桩。在强夯施工前要做好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施工参数,指导渠道强夯处理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