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振动水冲法加密技术对三峡二期围堰深水抛填风化砂进行加密 ,确保了防渗墙施工造孔顺利进行。介绍了振冲加密的施工工艺和振冲加密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二期上,下游横向深水土石围堰工程分为试验段,预进占段和河床段3个阶段施工,施工时分水下抛填,陆上填筑,堰体风化砂振冲加密和防渗体施工。其中振冲加密施工是为了提高不下抛填风化砂体的密度度,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保证防渗墙造孔过程中槽壁稳定,改善防渗墙应力应变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工程于1996年6月11日开始,进行左右岸3个接头段振冲加密生产性试验,到1997年12月28日全线完成,历时一年半,  相似文献   

3.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河床段土坝为均质坝,其坝基高程14m以下为未经压实的吹填中粗砂及天然覆盖砂层。为防止河术段土坝砂基地震液化,确保土壤砂基稳定,减少大坝坝基沉陷,设计要求对该砂层进行振冲加固处理。为取得合理的振冲施工技术参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由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对河床段土坝及纵向围堰联接段振冲加固的设计,施工及其效果检测,对试验成果进行论证,表明振冲加固砂基确保大坝砂基稳定在技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深槽防渗墙施工槽孔稳定 ,水下抛填的低密度风化砂应达到一定密实度 .采用振动水冲法加密技术对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深水抛填风化砂进行加密 ,最大振冲深度达30m ,使振冲后风化砂达到中密至密实状态 ,风化砂干密度大于 1.80t/m3,确保了防渗墙施工造孔顺利进行 .工程实践表明 ,振动水冲法加密技术对围堰深水抛填风化砂进行加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2):60-60
1.大隆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版图最南端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2.大隆水利枢纽工程是海南建省以来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 3.在大型土石坝工程中无基坑坝基填砂振冲施工21万m,创国内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6.
塔贝拉四期扩机工程钢板桩围堰设计和施工难度大。本文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直腹芯墙式钢板桩、多功能水上施工平台、53m高喷防渗墙成墙、桩格填砂免振冲自密实和桩格填砂变形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进行围堰结构设计和施工,解决了抗渗稳定性、水上拼装、填砂控制、基础防渗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l基本情况广州黄浦港新沙港码头为格墩钢板极回填中粗砂而成的重力式码头.回填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3~7击,十分松散.设计要求达到相对密度>60%或标准贯入锤击数>15击.格形墩直径为Zlm,共42个,填砂厚度13.7~14.7m,钢板桩落在经30kw振冲器加密的回填中粗砂基床上.见附图.格内中粗砂开始采用55kw振冲器加密,因振冲器性能问题,损坏严重,工程受阻.后改用75kw振冲器施工,工程进展顺利.2施工情况新沙港码头的格体内砂加密在水中进行,使用一艘130t起重船进行安装、起吊振冲器,振冲孔按2.sin孔距正三角形布置,加固深度13.7…  相似文献   

8.
双头加气振冲施工法,是采用1台起吊装置通过连结梁起吊2台振冲器同时施工2个相邻孔的新施工法;在振冲加密过程中,地层颗粒可得到2台振冲器激振力的共振和叠加作用,加密效果更好。在加密水压较小时开动空压机辅助供气,在水、气的共同作用下可保持四周排渣畅通,以防止卡钻、卡料、振冲器抱死或贯入困难的发生。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地基振冲挤密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且地质条件具有一定代表性,为双头加气振冲施工法研究与施工提供了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李全福 《四川水力发电》2010,29(3):106-108,123
鲁基厂水电站大坝建在覆盖层地基上,地基为砂卵砾石层、块石层、泥质粉细砂等地层互层,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500 kPa,需加密处理深度达33.5 m。采用180 kW大功率电动振冲器加钻机引孔的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地层复杂、振冲加固处理深度大的施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预进占段风化砂体振冲加密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振冲工程公司担负并完成了三峡二期围堰右上, 右下、 左下3个预进占段水下抛填风化砂体的振冲加密施工任务。根据3个接头段振冲加密生产性试验,此次设计布桩方案主要是加大内排桩与防渗墙轴线的距离,由原来的1.5m改为2m,布桩形式拟为2m正三角形布桩。右上段进占施工时间1997年2月5日 ̄2月19日,采用液压驱动150kW振冲器。右下段进占自1997年1月28日 ̄2月13日完成,采用BJ-75kW振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岸堤水库大坝迎水坡松散砂壳振冲加固施工工艺,对比分析近年来的大坝观测资料,说明振冲是处理松散砂壳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堰塞坝开发利用理论,探究其改良加固的可行性,对易贡大滑坡残存的天然堰塞体进行取样,设计了不同频率的室内振冲模型试验,研究了振冲法对堰塞体材料的加固效果和密实机理。模型试验采用砂雨法制样,综合测试了振冲后地基的孔压累计消散规律、土压力发展规律,加固效果和复振效应等。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冲器的贯入过程中,松散堰塞料中的土压力和超静孔压迅速上升,在振冲器的上拔和分段留振作用下,堰塞料的超静孔压表现为小幅上升和消散、逐渐稳定的总体趋势。随着振冲次数的增加(2~3次复振后),堰塞料地基的土压力逐渐稳定,超静孔压峰值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因此振冲对松散堰塞体材料的加固效果明显,振冲后堰塞体材料的锥尖阻力大幅提升,但堰塞料密实后,进一步提高复振次数不能有效改善加固效果。满足易贡堰塞体材料的振冲设计方案为:采用125 Hz频率进行4~5次振冲,或采用150 Hz频率进行2~3次振冲。研究结果可为堰塞坝料地基的振冲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马河水库除险加固的具体工程实践,通过对大坝砂壳振冲和翻压两种加固方法的试验资料的分析,证明了这两种加固方法的可靠性以及加固效果,为砂壳坝的加固提供可借鉴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4.
红叶二级水电站厂房基础建基高程1917.00m以下12m深处的含卵砾石砂层,承载力较低,厚度变化较大(2~4.74m),局部为纯砂透镜体,存在不均一沉降变形问题。采用150kW振冲器进行了处理。加固后,允许承载力由350kPa提高到625kPa,变形模量达到52MPa,地基整体密实度提高,沉降均一,消除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受机械性能限制,振冲器无法穿过深厚漂卵砾石地层,对此类地基无法用振冲技术进行 处理。采用冲击钻机造孔后引孔振冲工艺克服了振冲器局限性,成功地进行了多个水电站的基础 处理,实现了振冲技术在深厚漂砂卵石复杂地层中应用,拓展了振冲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了新 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泄水闸深厚粉细砂土层地基厚约25 m。为解决地基沉降量大与饱和砂土震动液化问题,经对强夯法、振冲法和水泥土搅拌桩法等处理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现有搅拌桩工程实例大多是处理摩阻力较小的黏性软土,对于处理摩阻力大和存在流动地下水的粉细砂层尚属少见。为此,对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证实了搅拌桩适宜于处理兴隆泄水闸粉细砂地基。搅拌桩采取格栅式布置,置换率约20%。施工完成后的搅拌桩质量检测全部合格,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沉降量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绍彪  谢蒙 《人民珠江》2010,31(4):12-14,61
地震剪应力理论对饱和砂土振冲加固的振动压密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根据砂土水平剪应变的大小,对振冲加固深度范围内砂土的液化状态来确定最佳振冲间距。在工程实践中,通过在饱和砂土地基现场振冲试验剪应变大小的监测分析,确定最佳振冲间距,与传统孔隙水压力监测等方法确定最佳振冲间距相比,更经济快捷、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8.
卢晓鹏  龚伏秋 《人民长江》2012,43(11):43-45
用振冲法加固土石坝具有效果可靠、施工方便、工期短等优点。结合云南下口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除险加固方案、施工技术、加固效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践证明:振冲碎石桩起到了抗滑桩、排水砂井和垫层3方面的作用;在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需采取碎石固壁、增大孔径等方法确保成柱质量。经振冲法加固后,下口水库大坝土体和坝基土的标贯击数平均提高了38%和50%。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是二期导流期间重要的挡水建筑物。二期围堰工程施工历经平抛垫底、大江截流、风化砂振冲加密、防渗施工、围堰加高渡汛等关键步骤,解决了许多施工技术难题。围堰建成后,经受了长江洪水的考验,其变形监测和渗漏观测成果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二期围堰工程施工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振冲法处理液化土层的多种复合功效的系统分析,采用功效当量标贯法计算抗液化临界标贯击数,从而得出合理的抗液化临界桩距.基于抗液化振冲处理的能量准则,开发研制了振冲法施工过程的自动监控系统,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