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文中对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与以壳供供热堆为主热源、燃煤锅炉房为调峰热源的核供热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经济对比分析,探讨了核供热堆的临界比投资,以及核供热系统的最佳供热系数和最佳计算温度。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提高燃气供热能力,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热力站处二次网侧采用热泵进行供热调峰,同时利用热泵原理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为热源处低温余热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系统供热效率.为了评价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为例,对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燃气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和常规燃气锅炉调峰供热系统在设计工况及运行工况下进行比较.在系统输入燃气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系统较低的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更多的烟气余热,在提高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供热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系统供热能耗降低6%,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为3.1 a,可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区域单热源供热系统调峰热源设置进行方案设计,以提高供热系统可靠性、热源运行效率及降低主热源初投资.在充分掌握燃煤锅炉与电锅炉特性、地域特性及建筑用能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费用年值法对某单热源供热系统调峰热源的设置进行优化分析,得出与调峰热源特性相匹配的最佳容量和启动温度.当低谷电价为0.25元/kWh时,对于石家庄地区的系统最佳基础容量系数约为0.7,全寿命周期内经济费用年值节省约270万元;对于哈尔滨地区的系统最佳基础热源容量系数约为0.75,全寿命周期内经济费用年值节省约171万元.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集中供热的现状,对集中供热系统中没有调峰锅炉房和有集中锅炉房调峰供暖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集中锅炉房调峰供暖系统在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调峰时段调峰负荷分布与比例等关键问题,基于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及系统流量与室外温度的函数关系,得出供暖调峰时的调峰室外启动温度、调峰运行时低温热源与调峰热源各自承担的负荷比例,考虑了当tp0=tg^*条件下低温热源出力比例最大时的运行流量和流量分界温度的确定,以及低温热源与调峰热源的出力负荷分布.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中宁电厂扩建项目工程为例,从2台1025t/h锅炉及2台30万kW燃煤发电机组的落成到运行,考察了试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实施监测,掌握了除尘设施出口监测因子,比较和分析了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项目建成投产后排放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量,并对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预测和实际监测.为环境管理部门采取不同手段,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依据,也有助于环境管理更科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为积极响应河北地区煤改电政策,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针对张家口市某中学燃煤锅炉污染严重、能耗高的问题,对该中学的供热热源进行升级改造。采用电锅炉水蓄热的供暖方式,并提出合理的运行策略。该供热热源投入使用后,实现了清洁供暖,锅炉房污染物实现零排放。通过对电锅炉供热系统运行方式的合理调控,充分利用了张家口地区的夜间低谷电及风光弃电,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燃煤发电厂是煤炭消耗的集中区域,煤炭燃烧生成的污染物飞灰和SO2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通过对125 MW燃煤机组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实际测试,得出了飞灰中不同碱性物质含量对SO2生成减弱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德国西门子环保系统、英国燃气公司及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了一种移动式环境污染监测系统。这种环境遥感监测系统(ERSS)是专门设计为供测量大面积范围内的石油、燃气及石油化学复合物之用,以便能够检测出排放在大气环境中的非可见污染物。移动式环境污染监测系统  该监?..  相似文献   

10.
住宅小区间歇供暖的实测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住宅小区采暖供热系统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热平衡原理,从目前住宅小区集中锅炉房供暖系统热交换设备容量特点和供热、得热、失热的关系及对室温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间歇供暖制在住宅小区供暖中普遍实行的原因:从建筑物热工特性,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规律,热源热设备的热效率方面阐述了间歇供暖的节能条件和途径,为供暖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现有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作市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建模预测方法对城区主要大气环境污染因子浓度进行了建模预测分析,并对未来可能的变化进行了预测和预断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现有城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及技术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手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焦作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石嘴山市1995—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15 a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嘴山市主要污染物是SO2和PM10,其质量浓度年内变化呈U型,即冬春季污染严重,主要由冬季采暖和不利气象条件造成;自2004年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以来,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同时,针对石嘴山市SO2质量浓度长期超标现状,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拱顶油罐是石化企业无组织捧放源之一.拱顶罐的无组织捧放主要是由于油品“大呼吸”损耗和“小呼吸”损耗所引起的.API公式是一种基于实测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油品蒸发损耗计算公式,相较于纯理论公式更贴近实际情况,更加准确.因而选取API经验公式作为源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大呼吸”损耗量远远大于“小呼吸”损耗量.以高斯扩散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拱顶油罐无组织捧放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拱顶罐与油气收集回收工艺以降低油气的无组织排放.  相似文献   

14.
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2004年8月—2007年12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每天15:00抵达北京地区10、100和500m高度上的后向气流轨迹.对整个研究时段、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这3个时段到达北京地区的主要后向气流轨迹聚类.其中整个研究时段的后向气流轨迹分成3个聚类,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后向气流轨迹都分成5个聚类.结合各段时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观测的大气污染物体积分数资料,分析不同时段气流输送作用对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体积分数的影响.发现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北京气体污染物体积分数高值主要集中在来自风速较小的西北方气流聚类.采暖季污染物体积分数低值主要出现在偏北方向风速较大的后向气流轨迹聚类.非采暖季污染物体积分数低值主要出现在偏北低速气流聚类和西北向高速气流轨迹聚类中.从各时段污染物最值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风速较大的后向气流轨迹聚类影响下,北京的污染物体积分数较低;途经了较严重工业排放地带的后向气流轨迹聚类会使北京气体污染物体积分数显著增高.此外,虽然非采暖季的大气污染物分布与气流输送的影响基本符合,但各聚类污染物分布结果与气流输送作用的影响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5.
为从环保角度控制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提出了基于环境空气容量的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确定方法.将用A值法计算出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一部分分担为区域环境空气容量,把由路网容量换算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与区域环境空气容量作比较,通过调节路网流量使比值为1.剔除过境交通后,利用OD反推理论和调节后的路网流量反推出各小区出行量,根据区域总出行量和可利用土地面积计算出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以深圳市某区域路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环境空气容量约束下的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在土地开发时考虑环境空气容量,有助于从根源上保护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大气环境预测中使用非常规气象资料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美国法规空气质量(AERMOD)模式,以2011年哈尔滨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构建标准情景和NCEP气象情景,分析NCEP气象情景与标准情景大气污染物预测质量浓度的符合度指数和相对误差.结果表明:NCEP再分析高空资料、云量资料用于大气环境预测与标准情景相比误差小,可以替代同类常规观测数据;而NCEP再分析资料替代地面自动站资料进行大气环境预测误差偏大,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镇江内江底泥淤积及污染物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底泥污染物分层释放试验,建立内江不同区域底泥污染释放强度随水体流速关系曲线;建立了考虑内源释放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定量评估了内江拟开展的疏浚工程所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内江底泥淤积及污染物含量分布较不均匀,南部滩地底泥淤积严重且污染物含量较高;底泥污染物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基本呈现逐步递减趋势;在相同流速条件下,表层底泥污染释放强度大于中间层,中间层底泥TN、TP、COD释放强度平均约比表层底泥分别降低了40.8%、32.1%、28.3%;疏浚措施后,内江底泥污染释放强度显著减弱,洪、枯两季典型全日潮内源污染释放总量较现状条件下平均削减了26.3%、22.3%.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建筑环境性能分析方法的主要不足,基于客观环境和生命周期性环境影响观点,应用[火用]方法分析建筑造成的3种环境影响: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火用]分析通用模型,提出了用建筑环境影响炯足迹来评价建筑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对重庆某住宅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建筑使用阶段环境影响占到88%,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分别占到约75%和24%,该建筑在50年的生命周期中,每m2建筑面积需要169m2的全球平均生产力的土地承担它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2005-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家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市区2005-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SO2(二氧化硫),呈现尘污染和煤烟型污染特征;SO2和NO2(二氧化氮)、PM10月均值总体呈非采暖期小于采暖期的趋势,PM10在非采暖期3-5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沙尘天气影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API(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均值与PM10月际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总体上,PM10呈现显著下降趋势,SO2和NO2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能源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减轻环境空气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不同植物种类 ,因其生态功能上的差异 ,使其环保作用有显著的不同。本试验通过人工熏气方法 ,研究测定了部分园林绿化树种对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的吸收净化能力。结果表明 :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 ,并依污染气体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