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黑色涤棉针织物进行了色牢度测试色.测试结果表明,其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较一般浅色织物偏低.文章分析了色牢度偏低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色牢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GB/T 8427—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1]中的方法 3进行耐光色牢度测试一阶段与二阶段的比较,结果表明,有很少部分样品二阶段测试结果与一阶段测试结果相差半级,但最终结果与一阶段相同,而且一阶段测试时间明显短于二阶段.采用一阶段进行纺织的耐光色牢度测试可以缩短产品检测周期,同时能够节省大量能源,为企业和检测机构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是重要的检测指标,各国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有一些差异,而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不同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以避免贸易摩擦,本文介绍了耐摩擦色牢度的我国国标(GB/T 3920 5 1997)、美国纺织化学家及染色家协会标准(AATCC TM8 2004)、日本标准工业协会标准(JIS L 0849 1996)等三个测试方法标准,通过对相同试样的三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探讨了评定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三种测试方法所测得的耐摩擦色牢度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只有0.5-1.0级之差,但对于耐摩擦色牢度是否合格是至关重要的,AATCC湿摩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两种稍显严重。  相似文献   

4.
纺织品耐洗涤色牢度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是重要的检测指标,各国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有一些差异,而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不同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以避免贸易摩擦。本文比较了耐洗色牢度的我国国标(GB/T3920-1997)、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AATCC TM61-2003)、日本标准工业协会标准(JIS L0844-1996)等3个标准有关纺织品耐洗涤色牢度测试方法的差异。通过对相同试样的3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探讨了评定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种耐洗涤色牢度测试方法对于相同织物,相同温度的测试结果是有差异的,JIS方法的沾色稍严重,AATCC方法的变色稍显严重,GB方法的变色和沾色都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然染料耐日晒色牢度的问题选取了8种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和纯棉织物进行染色后的日晒实验,并对其测试结果ΔE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染色样品日晒前后ΔE值看,多个染料的日晒曲线呈现日晒初期褪色速率快、日晒后期其褪色速率又再次加快的典型"S"型趋势;栀子黄染料对真丝织物染色试样的耐日晒色牢度远优于纯棉织物;石榴皮染料对棉织物染色的耐日晒色牢度远优于真丝织物,因此,同种染料在不同织物上的耐日晒色牢度不同;栀子蓝和高粱红无论对棉或真丝织物均表现出较差的耐日晒色牢度,与染料的结构有关;一般而言,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大,其日晒色牢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6.
二甲胺聚合物在固色和絮凝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二甲胺聚合物在固色及絮凝方面的性能,以二甲胺水溶液、环氧氯丙烷及适量的交联剂为原料,合成了二甲胺聚合物,并对其固色及脱色絮凝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合成的二甲胺聚合物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进行固色,可以提高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色牢度1-2级、耐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0.5级,固色性能达到朗盛公司生产的固色剂WRP T水平;在pH值为6,二甲胺高聚物用量为50 mg/L时,对模拟印染废水和工业印染废水进行脱色,脱色率分别可以达到88%和92%以上;对工业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8%。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亚芴基醌式噻吩结构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的特点,研制双亚芴基醌式噻吩染料D1,探讨其光谱吸收特性、分散性能及对涤纶的染色性能等。确定染料D1与分散剂NNO的质量比为1∶2,研磨24h后染料粒径为260nm,达到染色要求。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进一步研究染料D1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染料用量为1%owf时,染料D1的上染率为64%,染色织物的色深值(K/S)为9.0。与常规偶氮类染料相比,染料D1的上染速率更慢,需要的温度更高。热力学研究表明,染料D1对涤纶纤维的吸附类型属于Nernst型吸附。染料D1的耐摩擦色牢度高于4级;耐皂洗和耐升华色牢度的变色牢度高于4级,沾色牢度在3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则偏低。  相似文献   

8.
选择匹染单色毛织物、条染混色毛织物、色织毛织物10个产品,通过水洗与干洗两种洗涤方式,设定洗涤温度、洗涤时间分别对10种试样进行色牢度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洗温度的升高、洗涤时间的延长,精纺毛织物水洗色牢度基本没有影响,粗纺毛织物随着温度的升高沾色情况比精纺毛织物要差,匹染单色粗纺毛织物水洗色牢度要比混色粗纺毛织物的稍差。对于毛粘混纺匹染深色织物,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其色牢度越来越差。10种毛织物的干洗色牢度随着温度与时间的改变并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染料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对于开发具有某种特定性能(如染色牢度)的染料分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还原性染料分子耐熨烫色牢度等级分类模型.基于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分类模型从训练集(含56种还原性染料分子)得到,并由测试集(含60种还原性染料分子)进行检验.从每种还原性染料分子计算4 885个分子参数、并缩减至756个分子参数之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Wald向前逐步方法得到包含3个分子参数的分类模型.所建分类模型对训练集染料分子耐熨烫色牢度等级整体预测精度为83.9%,对测试集染料分子整体预测精度为80.0%.此外,从机理上解释了还原性染料分子结构对染色织物耐熨烫色牢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纯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整理剂和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纳米SiO2的SiO2/SMPU复合整理剂对青花瓷印花棉织物进行整理,并进行织物折皱回复性、断裂强力、色牢度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纯SMPU整理剂降低了织物的断裂强力,而含有纳米SiO2的SiO2/SMPU复合整理剂不仅能提高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力保持率,同时还改善了织物的色牢度;在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6%时,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最好,有效解决了棉织物易起皱、洗后免烫性差、整理色牢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纯棉织物预处理及用分散染料对其转移印花,分别测定了处理前后棉布转移印花得色量和耐洗牢度,结果表明这二项指标均优于末处理的棉布,个别染料的皂洗牢度可达4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直接深棕ME和湖蓝5B对蚕丝/棉复合丝针织物的同色染色工艺,包括:染液pH值,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染色温度。又采用中心旋转法对直接桃红12B进行染色条件的优选,确定在两种纤维上色差试验,检查在两种纤维上的同色性,耐洗牢度、干湿摩擦牢度及染的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较好,所优化的染色工艺条件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碱性染料在棉纸上着色的坚牢度及迁移性作了研究,在对染色鲜艳度、着色力、日晒牢度及染料价格、使用简易等方面作了综合性考虑的基础上,对绢花生产中绿色棉纸变兰的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丝绸的天然染料染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苏木黑,苏木红,咖啡色素,红花素,黄连素,辣椒色素,茶叶色素等7种天然染料上染丝绸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茶叶色素直接上染丝绸,苏木黑,咖啡,红花素轻铁盐或铝盐媒染丝绸,皂洗牢度匀可达4级或4级以上;大部分天然染料染样托洗后色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常规的中性浴染色工艺认为:某些色泽比较鲜艳、色牢度较好并可被还原剂破坏的直接染料不能上染真丝纤维。采用酸浴染色不但可使这些染钭上染,而且上染率很高。本文就直接染料染真丝的主要工艺因素对上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无醛固色剂SF以多种阳离子叔胺型化舍物为原料聚合而成,通过大量应用实验表明,可以明显提高活性、硫化等染料的湿处理牢度及皂洗牢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法对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在蚕丝/棉复合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改变染色条件:pH值、温度和电解质等,研究染色条件对上染率、染色牢度、同色性等的影响,初步确定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在蚕丝和棉纤维上的同色染色条件,并用生物显微镜观察两种纤维上染料的分布状态和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聚酯纤维在染色同时进行抗静电整理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抗静电剂的选择,不同种类抗静电剂对染色性能影响有三种可能:协同、抵消和无影响。烷基磷酸酯盐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不但具有满意的抗静电效果,且能提高上染率,上染速率,其染色牢度及纤维强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光萤光树脂颜料是以载色基树脂和萤光染料为主而制备的.这种共聚的载色基树脂是由三聚氰胺、芳基磺酰胺和甲醛组成.这类颜料因其具有优越的亮度、鲜明的色彩和抗溶剂性能而受人注意.它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织物、纸张的着色以及用于制造印刷油墨、油漆中.本文根据试验得出,影响日光萤光树脂颜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萤光染料的用量、载色基树脂中各组份的配比及树脂固化脱水程度.  相似文献   

20.
亚麻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的染色性差和色牢度低一直是制约高档亚麻织物产品开发的主要因素.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PDA,将PDA与NaOCl进行氯胺化反应,经Hofmann重排使部分酰胺基转变为活异氰酸酯基团,与亚麻纤维素大分子上的-OH基反应,在亚麻纤维素的大分子接枝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聚合体系温度、反应时间、PDA浓度对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接枝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DA)能够明显改善亚麻的染色性和色牢度.并通过染色实验考察改性后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