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斜轧钢管矫正机压扁量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弹性极限压扁力和压扁量进行了分析,应用弹塑性弯曲理论对钢管压扁矫正过程中的各曲率值进行了定量计算。在保证矫正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压扁量的方法,为矫正机的合理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有限元分析和田口方法,提出了适合于2-2-2型六斜辊矫直机压扁量优化的方法.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V150油套管在六斜辊矫直机上的三维压扁矫正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V150套管的压扁矫正过程,根据田口方法对压扁量进行了优化稳健设计,采用望小特性之信噪比SN评估了椭圆度的晶质特性,并考虑了油套管的初始椭圆度和矫正后油套管椭圆度沿轴向分布两种干扰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误差很小,第1、3、2对辊压扁量分别为不重要因子、较重要因子、最重要冈子,压扁量的最优组合为1.4、4.0、2.6 mm.以压扁量最优组合进行矫正后,V150油套管椭圆度大大降低,小于允许的最大椭圆度0.4%,达到了圆度要求,实现了对压扁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管材压扁的回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材料力学中的单位力法求回弹值的新理论,对管材压扁工艺的回弹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理论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相符,可用于管材压扁中回弹量的计算预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规格为Φ10 mm×0.7 mm的Zr-4合金管材施加径向单次及多次压扁变形试验,研究压扁量和压扁次数对氢化物取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压扁量大小对氢化物取向有明显影响,当压扁量≤0.3 mm时,氢化物取向基本不发生改变;当压扁量>0.3 mm时,随着压扁量的增大氢化物取向因子明显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内形成的拉应力导致氢化物产生了应力再取向析出效应。压扁次数对氢化物取向的影响较小,随着压扁次数的增加,在大压扁量下氢化物取向因子略有增加,而压扁量较小时(0.3 mm)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提高管棒材矫正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在设计精密管棒材矫正机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增多矫正辊对数、增加管棒材在矫正过程中反复弯曲次数来提高矫正效果的,本文论述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在一对矫正辊中对管棒材进行弯曲、张紧和压扁的“综合矫正”方法来提高矫正效果;介绍了根据“综合矫正”观点设计的机器结构和对管棒材进行初步矫正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综合矫正观点是可行的,是提高中小型管棒材矫正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钢管在矫直过程中的压扁量、压扁力等工艺参数的计算时,采用英国Bronx公司的Pauk直梁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不够精确,数值偏小。本文采用曲梁计算方法,分析了钢管在矫直过程中的压扁量、压扁力参数,推荐压扁量8为1%~1.3%。计算结果在实践应用中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钛合金管材很难被矫直的问题,采用压扁加反弯的方法得到很好的矫直效果。设计了实现钛合金管材压扁加反弯矫直的分段等曲率反弯辊型,从弹塑性基本理论出发,推导了矫直过程中考虑材料强化条件下的弯矩公式,并建立了矫直精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借助该矫直精度计算模型对反弯量组合进行了优化,针对典型产品的分段等曲率反弯钛合金管材,提出合理的压扁量取值范围,为实际生产中辊缝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圆管压扁-压弯连续变形过程中的截面畸变,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分析了圆管压扁过程中的截面变化规律及弯曲下模圆角半径、模具与管材间的摩擦系数对成形过程截面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管压扁过程中形成扁管直壁部分的材料在外层周向压应力、内层周向拉应力的合力作用下出现塌陷。形成扁管圆弧部分的材料在外层周向拉应力、内层周向压应力的合力作用下出现扁化。在无芯轴、有芯轴压扁成形前期,圆弧部分均出现扁化,且无芯轴压扁成形中期,直壁部分出现塌陷。但有芯轴压扁过程中芯轴的支撑作用不但抑制了直壁部分的塌陷,而且还矫正了成形后期圆弧部分的扁化。由于圆管压扁-压弯过程中模具与管材的接触区域始终不大,因此成形过程中弯曲下模圆角半径,及模具与管材间的摩擦系数,对截面畸变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薄壁钛和进行高精度矫直,在对弯曲矫直和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及弯曲矫直与对辊压扁椭圆荞直相结合的矫直法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决定在六辊矫直机上采用弯曲矫直法与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薄壁钛管进行矫直。在详细分析了影响矫直精度参数的基础上,确定矫直的合适工艺。所进行的矫直实验结果表明:弯曲矫直法与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的改善薄壁钛管材的直线度和椭圆度。矫直的薄壁钛管直线度达到0.3mm/m,达到了较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冷轧过程中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轴向和切向分布规律,利用ABAQUS软件对组合式支承辊冷轧过程进行仿真,并结合EXCEL和MATLAB软件得到整个过盈配合面不同位置处轴向微动滑移、切向微动滑移分布图以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轨迹图。结果表明:在整个过盈配合面上,轴向和切向微动滑移分布都不均匀;支承辊辊身中部过盈配合面的轴向相对滑移量为零,越靠近辊端轴向微动滑移量越大;切向滑移量在过盈配合面压扁区中部和过盈配合面顶部为零,在压扁区和非压扁区临界位置处切向微动滑移达到最大值,在关于压扁区对称的区域上切向滑移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十八辊轧机板形调控性能,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十八辊轧机轧制过程三维弹塑性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施加-335~490 kN的中间辊弯辊力及中间辊横移量为-125~125 mm时,屈服强度为980 MPa带钢的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以及工作辊有载辊缝、弹性弯曲、弹性压扁变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间辊弯辊力对承载辊缝的调节能力明显大于中间辊横移量。中间辊弯辊力的二次凸度调节量约为238μm,四次凸度调节量约为78μm。中间辊横移量的二次凸度调节量约为6μm,四次凸度调节量约为2.7μm。中间弯辊力对工作辊边部弹性弯曲与弹性压扁的调控效果明显大于对工作辊中部的调控效果。中间辊横移量对工作辊弹性弯曲与弹性压扁调节能力明显小于中间辊弯辊力,说明了中间辊横移量对承载辊缝和板凸度调节能力小于中间辊弯辊力。  相似文献   

12.
刘爱民  刘光明 《轧钢》2011,28(3):21-24
为进一步分析轧辊弹性变形对板形的影响,介绍了轧辊弹性变形影响函数解析方法,采用C语言编写了轧辊弹性变形解析软件,对四辊CVC冷轧机轧辊的弹性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作辊与支撑辊的挠曲均呈不对称的“V”形分布,辊间压扁量与辊间压力均呈“S”形分布.整个调控范围内支撑辊挠曲和工作辊与轧件间的压扁量变化较小,工作辊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临钢用Q235B材质生产的焊管压扁试验后,合格与不合格试样焊接接头金相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金相组织与焊接工艺的关系和对压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工艺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有限元法修正冷轧带钢工作辊接触压扁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对板带冷轧过程中工作辊的接触压扁进行模拟,利用数值手段对轧辊弹性压扁后的形状曲线进行拟合,并对计算轧辊压扁半径的Hitchcock公式进行了修正,大幅提高了轧制力的控制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塑性工程学报》2015,(2):127-131
以马钢CSP生产线七机架四辊CVC轧机中的F4机架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模拟方法,通过参数化编程,对影响机械板凸度的辊系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求解,得到了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应力分布状态,以及辊间压扁变形和工作辊压扁量对机械板凸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机械板凸度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所建模型与计算结果对板形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零部件焊接变形的矫正,通常采用热矫正和机械压力矫正的方法进行,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矫正精度不高的缺点。为探索一种矫正工艺简单,不损坏焊件,矫正量易于测量的矫正方法,对焊接矫正工艺进行了试验,并成功地用于生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RS P/M)工艺制备了Al-Fe-Mo-Si/5(Zn-30Al)阻尼铝合金(LJ5A),详细研究坯料形状、单向压扁变形、交叉压扁变形对LJ5A挤压棒材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J5A棒材的纵向(L)、横向(LT)和高向(ST)强度相近,但伸长率存在各向异性。LT单向压扁变形可明显改善锻件LT向的塑性,而保持强度无明显变化。LT/ST交叉压扁变形时,变形量在30.0%~45.0%可适当减小伸长率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连杆热锻过程的绿色设计,针对TC4钛合金连杆的热锻过程的单位体积能耗,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构建连杆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正交实验方案探究了锻坯初始温度、锻造速度、压扁量、摩擦因数4个工艺参数对单位体积能耗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单位体积能耗的影响程度:摩擦因数对单位体积能耗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锻坯初始温度和锻造速度,压扁量对单位体积能耗的影响最小;确定了优选方案工艺参数组合为:锻坯初始温度为1010℃、锻造速度为550 mm·s^(-1)、摩擦因数为0.1、压扁量为10 mm。在优选后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了连杆样品锻造,单位体积能耗由原来的418.54 J·mm^(-3)下降至288.17 J·mm^(-3),降幅达31.15%。TC4钛合金连杆热锻样品的金属填充正常,无锻造缺陷,实现了绿色制造。  相似文献   

19.
对线性强化圆环横向压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接触面同凹产生的机理,提高了内凹产生的判据。将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扁平沟槽烧结吸液芯热管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芯片热流密度的急剧增加及有效散热空间的日益狭小,具有高热导率、高可靠性、快热响应、无需额外动力等特点的扁平热管已成为电子领域使用的理想导热元件。提出了沟槽烧结吸液芯扁平热管的加热相变压扁制造方法;理论分析了加热相变压扁制造过程中热管几何形状变化和热管弹塑性大变形的成形过程,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发现:相变压扁过程作用机制为热管内部的饱和蒸汽压方程;相变压扁过程中,热管几何形状变化很大,最大等效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扁平段吸液芯/蒸汽界面上;当压扁温度为480 K时,压扁热管的屈曲率微小,可忽略不计;相变压扁力随着压扁温度的升高和压扁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