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南油田自1998年在乌4-5井间歇试注水,2002年在乌4断块开展规模试注水。虽然该油田已注水开发近10年,但该注水开发效果不是很理想,油井见效缓慢、稳产效果差。本文根据乌南油田近些年的动静态资料,提出几个影响该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为油田确定合理的水井措施、注采井网的局部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洼油田经过十多年的开发生产,由于地质、工程等原因,很多油井、注汽井闲置或报废,造成局部地区井网不完善,油层动用程度较低。近几年来,随着侧钻工艺及其配套技术不断地发展并成熟化,利用侧钻井技术恢复停产井、完善层系井网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为小洼油田剩余油挖潜开创了一条新路。目前侧钻井技术已成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油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储层变化大,导致油田投入开发后出现一些低效井,另外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部分井区含水突升,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和地质认识、开发规律的不断加深,无论从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方面还是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方面,都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对海拉尔油田低产井的成因系统性分析,总结往年治理手段及效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开采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必将产生低效井,分析找出低效井的形成原因,针对其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提高低效井的产量,从而保证并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某油田低效井产生的原因,应用的治理方法,以及得到的治理效果,说明了该油田通过对油藏特点和开发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油藏工程等方法确定的治理措施,对提高低效井的治理效果有明显作用,并对其他油田低效井的治理提供了借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垚  马贵阳 《当代化工》2015,(2):325-327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井网密度关系到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和控制程度,直接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笔者对油田井网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着重对井网密度影响因素、井网密度的确定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了一些实际油田井网确定的规律。因此,油藏井网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油三厂所辖的文、卫、马、古等四个油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断块油气田,由于长达20多年的开发;受地质、工程和套管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套损井越来越多,套管的损坏已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遏制井况恶化,恢复注采井网,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急需开展“油水井套管损坏防治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针对尕斯库勒油田砂西区块E31油藏出现单井开发效果变化大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井进行了开发效果分析,对部分井有针对性的采取了补孔、压裂、堵水等措施,完善区域注采关系,提高储层动用状况,降低单井综合含水。文中从跃19井的开发效果出发,以跃19井基础数据及地质概况为基础,通过编制压裂开发方案,选择合理的压裂措施达到了提高单井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苏丹Main Unity油田层系划分粗、注采关系不完善、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开展了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研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综合考虑影响层系井网调整的小层埋深、有效厚度、地质储量、地饱压差、粘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变异系数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分析,建立层系重组模型,从而快速地确定了最优层系组合。在层系划分重组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开发层系合理井网井距,并对Main Unity油田进行开发调整方案部署。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案最终提高采收率5.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狮子沟油田为岩性构造油藏,近年随边水推进和注入水的增加,部分井含水大幅度升高,综合含水上升加剧,自然递减快,油田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研究。分析油田生产现状,提出了钻调整井、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及调剖、油井补孔等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50多年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区块间差异逐步缩小。在对影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基础上,分地质因素、开发效果两个方面建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质因素包含了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5个方面14项指标,开发效果则包含了开发指标、压力系统等5个方面14项指标。为表征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效果,创新提出了低压井比例、多向受效比例、井距变异系数、细分层段数及五年阶段套损率5项指标。针对原有石油行业标准已不适应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需要的问题,利用多级次平均值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准,形成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方法应用于大庆喇萨杏油田重点治理区块效果评价,指出了区块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精细挖潜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井楼油田稠油热采井经过近30a的降压吞吐开发,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由于热采后备潜力逐年减小、化学辅助多轮次效果差、汽窜及边水内推严重、平剖面动用不均、井况影响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油井产能下降,关停的井层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以井楼油田关停井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69口地质关停井进行静、动资料收集统计、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在对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现状总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长停井层井楼油田关停井现状及原因分析、长停井层潜力研究、长停井层挖潜对策研究、现场应用效果评价。形成了高周期吞吐后关停井挖潜技术对策,为其他浅薄层稠油区块高周期吞吐后效益开发提供经验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阶段性地总结了一个极复杂小断块油田——文明寨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十八年高速开采历程中的实践经验 ,记述了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紧紧围绕井网完善、注采结构调整、滚动增储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为目的而采取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地质研究对策、工艺手段及注采管理措施所做的大量工作 ,以及由此而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为复杂小断块油田实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个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阶段性地总结了一个极复杂小断块油田——文明寨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十八年高速开采历程中的实践经验和认识 ,记述了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紧紧围绕井网完善、注采结构调整、滚动增储 ,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为目的而采取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地质对策、工艺手段及注采管理措施所做的大量工作 ,以及由此而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为复杂小断块油田实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个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14.
吐哈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受地质因素等影响,造成部分油气井闲置,局部井网不完善。随着侧钻工艺及其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侧钻井技术恢复停产井、完善井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满足了剩余油气挖潜的需要。目前侧钻井技术已经成为老油田剩余油气资源挖潜的主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井中低效井的比例逐年增加,对油田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治理这部分井成为油田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低效井采取有效的治理手段,以保证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潜力。本文在全面复查某油田低效井地质情况的基础上,从剩余可采储量、砂体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及平面矛盾等多方面入手,对某油田低效井的不同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低效井治理效果,总结提出有针对性地低效井综合治理方法。本次研究为今后的低效井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并对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持续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寿命油水井培育贯穿于海上油田开发的全过程,关系到油田实现生产开发的长效发展。以海一采油管理区地质资料及生产资料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管理经验,围绕基础资料建设、注采调整、水井治理、低液井治理等方面进行油田开发过程中长寿井的培养措施及效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卫城油田卫 2 2低渗复杂断块油藏 ,强化地质基础研究、滚动扩边、调整完善注采井网 ,提高水驱储量 ,及行之有效的地质对策、生产措施和工艺手段 ,并介绍了高含水递减期油藏开发由油藏生产管理向油藏开发经营管理转变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Discovery软件具有进行地震精细解释、测井多井解释、储集层预测以及地质研究等综合功能,利用软件平台对石南4井区三工河组油藏进行测井解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油田今后稳产以及油田调整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其他油田来说,低渗透类型的油田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比如油层孔隙比较小等。而这些特性的存在使得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出现了一定的困难,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技术才能够保证地质开发的最终效果。本文先阐述了低渗透油田地质的特征,接着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了目前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开发技术,最后从尽可能选择富集区块、布设油田井网体系、积极使用各类新型技术三个方面,深入全面的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地质开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至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低产低效井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整体经济效益。本文旨在从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入手,对某区块低效井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为保证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