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影响缝纫质量的重要指标——缝纫皱缩的预测方法进行探讨。选择16种典型面料,在FAST织物风格实验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分量。通过缝纫实验,运用主客观方法评价织物缝纫后的外观质量,并借助于灰色模型研究以面料性能主成分分量为相关因素序列的缝纫皱缩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KES织物风格仪、YG811型织物悬垂仪、LLY-01B电子硬挺度测试仪、YG541E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回复测试仪,对6种领带面料的风格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40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影响面料风格的4个主因子:硬挺度因子、折皱回弹性因子、爽滑度因子和弹性因子。这为领带面料的开发应用提供选择依据。通过对6种领带面料进行测试发现:防水涤丝领带、三防处理的涤丝领带面料和细旦领带面料保持了涤纶面料各项优良性能,同时又改善了柔软性、弹性和保形性,使其手感硬挺、有身骨,可以作为男士优良领带面料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采用KES-FB风格评价系统对18种不同的竹浆纤维织物进行低负荷的织物性能测试,利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织物指标进行织物风格分类,找出竹浆纤维织物的4个主成分,可利用主成分和纱线性能、织物规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开发符合竹浆纤维织物性能的儿童外衣、衬衫、牛仔织物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KES织物风格仪所测试的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KES织物风格仪对16种纯棉织物的风格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16项指标进行了主因子分析,得到了影响全棉织物风格的4个独立的主因子:弯曲特性因子、柔软性因子、表面摩擦因子和回弹性因子。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各个主因子的得分和排名。结果表明:弯曲特性因子对棉织物风格影响最大,其次为柔软性因子和表面摩擦因子,回弹性因子影响最小;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织物经纬密度是影响棉织物风格的另外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防电弧织物性能对电弧防护值的影响及不同成分织物的性能优劣情况,并优化防电弧织物结构设计,选用14种防电弧织物进行性能测试,对织物性能和防护值进行偏相关分析,再利用聚类分析理论对各性能进行聚类分析,对各种防电弧织物性能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电弧防护性能与织物热防护性能、断裂强力及撕破强力相关性较大;以阻燃黏胶纤维为主成分的面料热学性能较好,以芳纶1313为主成分的面料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得出的织物结构参数对PTT混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织物紧度和组织,开发了一种仿毛产品,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该PTT混纺织物的综合手感风格,测试其全部16个力学指标,包括拉伸和剪切性能、纯弯曲性能、压缩性能、表面性能,并参考日本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将产品的测试结果与典型面料风格优良时的基本力学指标分布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开发的产品基本符合风格优良女装制服类精纺羊毛面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防紫外线纤维与防缩羊毛纤维的原料选择、混纺纱线纺制和织物设计与织造,获得了系列规格的毛混纺轻薄面料,赋予织物持久的凉爽性、防紫外线特性。对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织物用于夏季男士衬衫面料的手感风格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列织物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为保证织物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织物的的紧度不宜过大;该批织物作为男士夏季衬衣面料,其基本风格和综合风格数值属于中等或偏上水平,比较适合作为男士夏季衬衣面料。  相似文献   

8.
朱旭明  吴志明 《江苏丝绸》2007,(6):14-17,28
分析了面料性能与衬衫领下落量之间的关系。选取10种常见面料,使用KES-FB织物风格仪测试面料的16项力学性能,再利用SAS系统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4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拉伸比功WT、拉伸功回复率RT、压缩功回复率RC及单位面积重量W,用这10种面料分别制作领面宽为4cm、领座高为3cm的衬衫领,找出每种面料所制作领子的最佳下落量,最后运用SAS系统对WT、RT、RC、W以及最佳下落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景晓宁  李亚滨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2):52-52,54-56
为研究一类新型再生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再生纤雏针织面料进行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一类新型再生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再生纤维针织面料进行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花兆辉  杨丹 《国际纺织导报》2013,(9):51-52,54,55
介绍了一种仿机织物风格毛涤针织物的开发与研究.生产设计时,增加了织物的涤纶质量分数和线圈密度,并加入新型高弹长丝CM800,从而在改善织物风格的同时,保证了针织物的性能特点.对所用原料进行研究分析,合理安排了生产工艺及设备,并对织物成品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尺寸稳定性、起毛起球、色牢度、缩率等性能测试.分析发现,该仿机织物风格毛涤针织物性能完全可达到标准要求,且仿机织物风格毛涤针织物的拉伸回复性、悬垂性及手感都优于普通针织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旋流喷嘴所加工的纱线对织物风格的影响,分别使用传统环锭纺和环锭旋流喷嘴纺纱方法纺制的纱线织成织物,并运用KES织物风格仪测得织物的压缩性能、剪切性能、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环锭旋流喷嘴纺纱线的毛羽指数、断裂强度以及条干不匀均有一定改善,织成的织物比普通纺织物更加丰满和厚实,手感更加挺括;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环锭旋流喷嘴纺织物易发生形变,且织物的弹性回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赵磊 《国际纺织导报》2012,(8):66-68,70,78
以纯棉纱、黄麻/棉混纺纱为原料,采用相同的上机工艺参数,分别试织了纯棉及两种配比的黄麻/棉混纺织物,对3种织物进行了吸放湿性能、芯吸效果、拉伸性能、透气效果、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及织物风格等方面的测试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18texJ30/C70纱制织的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及撕破强力与棉织物基本接近,两种棉麻混纺织物相对纯棉织物均具有更为优良的吸湿性能、芯吸性能及透气性能,弯曲刚度大于纯棉织物,而折皱回复性及织物悬垂性差于纯棉织物。  相似文献   

14.
白锦 《毛纺科技》2006,(11):49-51
文章以生产纯毛高支单面哔叽为例,分析比较了拉细羊毛纤维与普通超细支羊毛纤维生产高支轻薄毛精纺面料的工艺重点及织物风格.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拉细羊毛纤维外观和结构的变化,使其性能特点与常规羊毛有所不同,从而赋予织物不同的风格特征.提出,若将2种纤维进行混纺,可充分发挥纤维自身优势互补的特性,改善其加工性能及面料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变换织物组织、色纱排列、织物密度进行产品设计来表现色织窗帘布的风格和特征,并对设计的窗帘面料进行了主要的性能测试、最后通过性能的对比研究得出了影响色织窗帘面料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梁颜芳  王国和 《丝绸》2007,(5):38-42
以纬麂皮织物为样本,通过FAST、YG811等仪器测试织物的31项性能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得到评价织物风格的主因子和影响织物性能的相关因素,对织物的规格参数取值进行定性分析,以指导纬麂皮织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紧密纺纱线结构和织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视频显微镜和织物风格仪等进行的实验,研究比较了紧密纺和传统环锭纺纱线的结构和织物风格特点,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紧密纺的产品定位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柿漆作为天然染料,其染色织物具有防水防腐的优点。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和紫外防护性能为目的,采用柿漆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态,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测定织物风格,得到染色棉织物存在硬化问题;探究染色次数和染液浓度对棉织物K/S值、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染色工艺,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接触角、紫外线防护性能、色牢度以及风格评价,分析柿漆染色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染色时间为15 min,柿漆稀释浓度为1∶4,染色次数为8次,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面料性能对服装褶裥造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梅  张悦婷 《丝绸》2007,(4):35-37
服装造型是形成服装风格、体现服饰美的重要因素,服装造型除了受款式和设计的影响外,面料性能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为此,通过试验探讨了面料力学性能对服装褶裥造型效果的影响和制约,使这一完全凭主观经验评价的过程得以量化。研究结果可以方便服装材料的选用,利于根据材料设计不同风格的服装,对服装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