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缅甸D区块位于伊洛瓦底盆地最富油气的西部深坳带,目前在始新统塔本组钻探3口井测试获高产气流,表明该区块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但该区块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始新统主要目的层普遍存在超压,成藏条件复杂,超压体系内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明确,大大增加了未来勘探的风险。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全球具有代表性的超压油气藏,结合D区块最新的地质认识及勘探成果,并与邻区油气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缅甸D区块发育两套烃源岩,原地发育的塔本组烃源岩埋藏浅,演化程度低,因此油气可能来自区块相邻生烃凹陷或者深部的朗欣组烃源岩;缅甸D区块超压带内部成藏主要受控于储层及保存条件,有效的运移输导体系与时空配置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缅甸D区块缺少南部沙林凹陷渐新统优质储层,主要储层为塔本组中孔、低渗砂岩,因此纵向上应当重视超压体系中次生孔隙、裂缝发育段;D区块断层下盘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是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洛瓦底盆地是缅甸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西部深坳带是主要含油气区,始新统发育朗欣组、塔本组和尧河组三套烃源层,为钦敦凹陷、沙林凹陷和皮亚凹陷的主要供烃层系;中新统标贝组为三角洲凹陷的主要供烃层;始新统塔本组、蓬当组及渐新统和中新统砂岩储集体发育。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成藏和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成藏为其主要油气成藏模式。烃源条件、输导体系及油气运移方向控制了油气富集,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涠西南凹陷是北部湾盆地最富的生烃凹陷之一,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中浅层油气藏的发现急剧减少,为了缓解涠西南凹陷增储稳产的问题,亟待摸清深层具备良好成藏条件的始新统流沙港组的储层特征。通过综合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流三段储层物性、储层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流三段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岩性以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为主,储层物性表现为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2)流三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是压实(溶)、交代、胶结、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可大幅改善储层物性;(3)岩石组分、沉积微相及断层是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刚性颗粒含量与储层物性呈正向关,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物性好,断裂带附近发育有强溶蚀相的储层。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KX构造始新统平湖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平湖组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主,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一好、成分成熟度低、磨圆程度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小喉、小孔小喉组合;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平湖组储层主要受潮汐改造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印度西部海域孟买盆地Heera—Panna—Bassein台地与东部单斜之间的中央地堑(见图1)。它紧邻中央地堑(已知的生烃凹陷),而且其南部邻区存在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所以被认为具有油气潜力。在盆地的这个区域,主要的储层岩包括从古新统到下始新统的砂岩和中、上始新统碳酸盐岩。早期在二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在中、上始新统层序中识别出了几个碳酸盐岩岩隆。以地层一构造复合圈闭为目标钻了几口新探井,但这些井大都是干井,主要是因为缺乏储层或盖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清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成因和分布,从分析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和控制油藏形成的因素入手,指出火山岩岩相、优质烃源岩、断裂和不整合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优质烃源岩为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提供了充足油源;不整合和广泛发育的断裂不仅为火山岩储层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下部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下步油气勘探应在二叠系条湖组剥蚀线和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近水体的火山岩风化壳发育区展开,有利区带为牛东东南缘、马北构造带和马东构造带。  相似文献   

8.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砂砾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晶间孔为主,属中孔低渗储层,不同层段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砂砾岩储层物性最好,砂岩和含砾砂岩次之,凝灰质砂岩最差;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砂体次之,水上分支河道、决口扇和河漫沉积物性较差;抗压实作用、表生风化淋滤作用和深部溶蚀作用是较高孔隙度储层普遍发育的主要原因,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和分布差异最终决定了储层渗透性和物性,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高岭石大量富集带内。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歧南断阶带及渤海海域中生界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区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玛湖凹陷斜坡区YB4井区百口泉组低饱和度油藏的形成机制,为油气勘探工作奠定基础,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百口泉组储层物性、构造特征、构造发育史、油源供应以及隔夹层发育特征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归纳总结了研究区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YB4井区百口泉组低饱和度油藏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储层物性差、构造平缓、油源不足、构造反转以及隔夹层发育等5个因素,前3个因素为主控因素,构造反转及隔夹层发育进一步加剧了百口泉组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下降;油源不足为客观油藏地质背景,构造和储层是玛湖凹陷YB4井区油气聚集的两大主控因素,有利沉积相带和继承性发育的局部高点同时满足的区域,其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的有利方向。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隆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主要沉积凹陷,凹陷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和被覆四个阶段。凹陷由西部缓坡断阶带、中央洼陷带和东部陡坡带组成,主要填充新生界沉积层系。始新统至中新统发育四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存于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地层中,存在四套有利油气成藏组合。2005年油气资源评价,西湖凹陷油气当量为15.6亿方,西湖与基隆凹陷为一个统一凹陷,只是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时期被短暂分隔,石油地质条件应基本相同。油气地质分析表明基隆凹陷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凹陷西部缓坡断阶带油气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流体包裹体及其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比分析方法和综合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储层现今处于晚成岩A阶段,部分处于晚成岩B阶段。由于沉积阶段水体能量的差异和埋藏阶段成岩作用的不同,气层和非气层的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条件、沉积相、成岩作用等,沉积条件是基础,成岩作用是关键,构造演化史和埋藏史是动态影响因素。由于沉积物质基础不同,后期成岩演化和构造条件不同,可以导致不同储层之间物性的较大差异。在成岩演化晚成岩A阶段,大量有机酸的排出,溶蚀了凝灰质和长石等易溶组分,形成了有利储集成岩相带--较低孔低渗储层中的“甜点”。  相似文献   

12.
辽河西部凹陷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发育大规模砾岩体,受沉积环境影响,不同相带储集性能差异大,制约着该区砾岩油藏深入勘探。为此,综合运用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以及测录井等分析手段,对牛心坨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孔隙主要由原生孔、次生溶蚀孔和裂缝构成,整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的物性在横向上受沉积作用的控制,纵向上受埋藏深度的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埋深和断裂是研究区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扇三角洲前缘为有利储集相带,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域。研究结果对牛心坨地区及同类凹陷的深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梯度低(约为2.3℃/hm),其腹部西侧侏罗系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埋深差异极大(约为2100 m)、成岩作用复杂,影响油气勘探开发部署。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包裹体荧光显微鉴定,结合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西侧沙窝地、莫西庄及征沙村3个小区三工河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及其差异性的控制因素。准噶尔盆地腹部西侧三工河组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受埋深、砂岩碎屑组分、地温梯度及油气充注等多因素控制。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使得不同小区之间呈现出极大的埋深差异,是制约其差异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沙窝地小区和莫西庄小区的三工河组因埋深相对较浅,砂岩的压实作用相对较弱,胶结作用以方解石胶结和高岭石胶结为主,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征沙村小区的三工河组埋藏较深,砂岩的压实作用显著,胶结物以白云石和铁白云石为主,伊利石含量高,可见长石等溶蚀形成的大量次生孔隙,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原生孔隙极不发育,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砂岩碎屑的组分是成岩作用的物质基础,塑性岩屑含量越高,砂岩的抗压实能力越弱。准噶尔盆地的低地温梯度延缓了三工河组压实作用和有机质成熟的进程,是盆地腹部三工河组储层在深埋条件下仍处于中成岩阶段的重要原因。埋藏史分析表明,地层超压的存在有效延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储层的压实作用强度。白垩纪晚期以来的3次油气充注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胶结作用的发生,促进了三工河组储层中钙质胶结物、钾长石及岩屑等的溶蚀。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近期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对于埋藏深度较大的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为了给该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优选与油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已获得的钻井、岩心录井、薄片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和生产测试资料,探讨了秋里塔格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含量低,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②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次为裂缝,具有"排驱压力高、孔喉半径小、进汞量小、细孔喉"的孔隙结构特点,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型储层;③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巨厚膏盐层分布和埋藏深度的综合影响,其中岩相、溶蚀作用和构造挤压是主要的控制因素,溶蚀作用与构造挤压造缝是储层储集性能得以改善的关键;④储层孔隙的演化模式可划分为早期浅埋粒间孔发育、早成岩期强胶结孔隙缩减、早表生期溶蚀增孔、中成岩期孔隙持续保持、晚期裂缝沟通孔隙改善储层性能等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砂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以长石岩屑细砂岩和岩屑长石细砂岩为主,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属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强烈的成岩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压实作用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溶蚀对储层物性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碱-酸-碱交替的成岩介质环境变化控制了粘土矿物形成、碳酸盐胶结物沉淀以及长石溶蚀作用。综合多项定性和定量参数,将长8段砂岩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定量计算不同成岩相埋藏过程中孔隙演化表明,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不同成岩相中砂岩原始组分差异是导致胶结类型和溶蚀程度差异的物质基础,不同成岩相中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是造成砂岩孔隙演化及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优质砂岩储层分布与成岩相密切相关,其中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的弱压实绿泥石胶结相和中压实次生溶蚀相砂岩物性最好,是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中最有利的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lomite reservoirs and diagenetic systems of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we studied carbon, oxygen and strontium stable isotopes, iron, manganese and strontium trace elements and the Mg/Ca (mol%) ratio, dolomite order degree, and determined that burial dolomitization is the key to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dolomite reservoir in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The dolomite of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diagenetic systems: (1) penecontemporaneous stage syngenetic brine diagenetic system, (2) early diagenetic stage strata seal brine diagenetic system, (3) middle-late diagenetic stage mixed hot brine diagenetic system and (4) tectonic uplift stage mixed hydrothermal fluid diagenetic system.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of dolomite reservoir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Reef shoal facies belts controlled regional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Burial dolomitization of a strata seal brine diagenetic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mainly developing pore reservoir. Burial dolomitization of mixed hot brine diagenetic system expanded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improved the reservoir quality, mainly developing pore-vug reservoir. Fracturing and dissolution of a mixed hydrothermal fluid diagenetic system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reservoir quality, mainly developing pore-vug-crack complex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7.
河坝气藏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岩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涛 《石油学报》2013,34(2):263-271
川东北河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发现气藏,显示飞仙关组三段(简称飞三段)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利用岩心样品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并结合部分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分析等测试结果,对该区飞三段鲕粒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坝地区飞三段颗粒滩型沉积储层发育,但物性总体以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主,储集岩岩性主要为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的孔隙空间。飞三段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为泥晶化、溶蚀、胶结、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破裂作用,其中储层的发育主要与准同生期的大气水选择性溶蚀、深埋条件下的菱锶矿胶结、鞍状白云石充填等相关的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的发育有关。沉积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是飞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基础,白云石化、菱锶矿化、埋藏溶蚀等埋藏成岩作用有利于孔隙的改善,微古地貌高地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可能为储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天然气富集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由于晚古生代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演化,沉积相类型不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为此,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储层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对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主要发育潮坪相,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盒8段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本溪组潮汐水道、山西组和盒8段水下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储集相带。本溪组潮汐水道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局限,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期迁移叠加,有一定规模,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呈“毯式”分布。本溪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山西组和盒8段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含气性的主要因素,储层整体具有特低孔、超低渗特征,但自下而上岩石组分中石英含量逐渐降低,岩屑和填隙物含量逐渐升高,自本溪组至山西组、盒8段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逐渐变差。本溪组厚层状的潮汐水道和山西组、盒8段连续叠置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纯、粒度粗、物性好、含气丰度高,为优势储集体,本溪组优质孔隙相对更发育,易于天然气富集高产。研究结果对宜川-黄龙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增储上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凹陷北洼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孔隙定量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彤  朱筱敏  张自力  刘宇  郭诚  李卓 《石油学报》2020,41(6):671-690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是一个"小而肥"的富烃凹陷,其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较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阴极发光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分析结果显示,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深层储层的岩性主要为中粒-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偏好,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类型,储集性能良好,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阶段A1期。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和成岩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指示,储层孔隙空间的演化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减孔、早期胶结减孔、酸性溶蚀增孔和晚期胶结减孔4个阶段,其孔隙度的变化量分别为7.73%、4.61%、5.99%和2.54%,由此可建立储层孔隙定量演化的综合模式。受长期浅埋环境和成岩演化阶段影响,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在古成藏期的储层孔隙度约为25%,油气充注情况良好。现今的孔隙类型仍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油气保存情况较好,勘探潜力较大。这一认识可为研究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