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双用途子弹动破甲性能的要求,根据传爆序列理论,在不同子弹结构及导爆管装配方式下进行动破甲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子弹装药条件限制不变的前提下,影响导爆药与主装药能量匹配的主要因素为传爆机理、导爆药感度、起爆能量、起爆面积及子弹壳体材料.根据试验结果,对钢珠子弹体结构中的导爆管进行了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2.
内装炸药两种弹丸侵彻过程中装药安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某携药子弹在侵彻过程中的装药安定性能,利用LS-DYNA3D动力学分析软件对两种壳体的子弹在带有着角和攻角的不利情况下对靶板的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三维仿真得到有关子弹侵彻过程中两种壳体的等效应力及炸药所受压力的时程曲线。结果表明:两种壳体完整,均对中心装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黑索金炸药安定性判据合格,为携药子弹壳厚选择及炸药安定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侦察行动,与铁甲轰鸣、大地颤抖的战场无缘,套用现代人的一句话,它属于“白领”,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进行侦察行动就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斗,冷静地观察周围的地形和敌情,并迅速准确地将这些情报传送给指挥机关,最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回来,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五星上将是美国军队的最高军衔。历史上,美国一共只授予10位军人五星上将军衔,而在这10位五星上将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便是陆军上将潘兴。真是弹如其人,以潘兴名字命名的导弹与潘兴本人一样,也占有一个第一:即在地地战役战术导弹中,最先使用末制导系统。正是凭借着末制导系统,“潘兴Ⅱ”为地地弹道导弹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作战领域——使用常规弹头对固定、半固定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5.
导弹武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战术导弹技术保障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功能进行研究,提出了用框图建模方法描述地地战术导弹从储存到发射技术保障全过程的方法,利用OpenBlock仿真环境实现了地地战术导弹技术保障过程.  相似文献   

6.
徐刚 《兵工科技》2002,(1):89-89
强5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强击机,在我海空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发展了多种改型,作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用现代战争的标准来衡量,其性能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地攻击任务。在此,我就强5的改进作些设想,以达到在投入较少的基础上,使强5的对地作战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陈兴 《现代引信》1997,(3):47-50
引信全寿命周期由战术技术指标确立,方案论证与确立,工程研制、生产、使用(含处理)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产品承制的每一个阶段上,设置安全性控制点,有效地执行派定的任务是成功地识别、控制或消除引信安全性隐患的关键。在引信产品研制被允许进入下一个阶段前,清楚地理解除承制方提交的所有设计审查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引信安全性分析、评估工作,并完成引信安全性的阶段审查报告,是军代表在引信全寿命周期每一个阶段实施安全  相似文献   

8.
马力 《国外坦克》2005,(9):54-54
隐真示假法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战术手段,如何有效地在战争中隐蔽自己,欺骗敌人已成为军事科技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毫无疑问,将隐真示假的方法尽量科学地“物化”是提高这一方法有效性的最重要措施。伪装网、烟幕器材是隐真的最基本装备,假飞机假坦克等装备的仿真模型则是示假的最主要器材。  相似文献   

9.
提高命中精度是地地弹道导弹当前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简要探讨了地地弹道导弹实现精确打击的技术途径,并分析了这些技术途径所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现代履带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聪聪  金黎 《国外坦克》2006,(11):46-47
当今时代,全球维和行动已经部分地在城市和人口聚集区域外围展开。履带技术的最新发展必须迅速应用到部队中去,才能使装甲车辆圆满地完成任务和保护士兵的生命。履带式装甲车辆,尤其是重型履带式装甲车和主战坦克,在城区外部署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履带优越的性能和战略状态不仅是车辆占据优势和提高生存性的法宝,而且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引信全寿命周期由战术技术指标确立,方案论证与确立,工程研制、生产、使用(含处理)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产品承制的每一个阶段上,设置安全性控制点,有效地执行派定的任务,是成功地识别、控制或消除引信安全性隐患的关键。在引信产品研制被允许进入下一个阶段前,清楚地理解除承制方提交的所有设计审查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引信安全性分析、评估工作,并完成引信安全性的阶段审查报告,是军代表在引信全寿命周期每一个阶段实施安全性管理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木石 《兵工科技》2002,(9):45-46
在青岛海军博物馆的广场展区中,最吸引人的展品莫过于“巨浪1号”潜地弹道导弹了。作为我国最早研制的一型潜地导弹,“巨浪1号”不同于一般的导弹,它不仅可携带常规弹头,还可携带核弹头,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在我国各军事类博物馆中,展出战术型导弹的颇多,而展出战略型导弹的则非常少,更何况还是潜射式的战略导弹。因此,“巨浪1号”潜地导弹可称得上是海博的镇馆之宝,而海博以“巨浪1号”为馆标主体也说明了他们对该型导弹的重视。在馆标的正后方,陈列着的是整个导弹展区,而“巨浪1号”在导弹展区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基于TOPSIS的地空导弹总体方案评价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空导弹总体方案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空导弹性能的优劣,科学准确地评价总体方案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针对地空导弹总体方案定量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基于AHP法分配权重,模糊数学量化定性指标,最终运用目标决策分析中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对总体方案进行排序,比较好地克服了以往方法区分度小等不足.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而又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虽然火工烟火装置已成功地完成了航天飞机的许多重要机械功能,这些功能有点火,服侍,抛射和螺栓等,但失效却连续发生。本文列了二十三年来设计的火工烟火元件所出现的84个失效和一只近些都是由来自各个航天局中心,空军航天部及海军武器中心的专家非正式地搜汇总。  相似文献   

15.
核爆炸存在多场耦合效应、强非线性以及岩土介质大变形等问题,使核爆炸对地冲击波成分复杂,难以对核爆炸对地冲击效应进行准确仿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感生冲击波与直接冲击波叠加效应的核爆炸对地冲击准确描述方法,并建立了仿真模型。以美军某试验为例对核爆炸对地冲击作用下的土体运动特性进行分析,捕捉到了由冲击波超压引发的感生冲击波,揭示地面及地表浅层目标在遭受空气冲击波作用的同时还承受感生冲击波的作用,完整的核爆炸对地冲击效应是感生冲击波与直接冲击波联合作用的产物。仿真结果与美军试验数据[3]、TM 5-858-2手册经验公式[8]计算值相吻合,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可为地面及地下结构在核爆炸对地冲击效应下的强度校核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突防问题的分析,运用现代仿真技术,建立了突防仿真数学模型,在对抗仿真平台上进行了突防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依此提出了提高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突防对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弹膛适配器是指加装在枪械弹膛内,以发射另一种口径弹药的装置。美国人设计了最早的弹膛适配器,目的是使一支12号或20号口径的霰弹枪不仅能发射相应规格的霰弹,还可以方便地发射更小号的霰弹或手枪弹。在美国,较为流行的是“霰弹枪用手枪弹适配器”。它的体积很小,除了稍长一些外,其外径与弹膛吻合,内径与枪弹吻合,可以很方便地装在衣兜或旅行袋中携带。它的结构也十分简单,是用圆钢按相应规格霰弹的外形尺寸车制成形,然后按所要适配的枪弹的具体尺寸钻孔,加工成一个弹膛,再车削出合适的膛线。实际上这就是一支完整的枪管,不过…  相似文献   

18.
汤志成 《兵工科技》2009,(11):18-24
2009北京航展上,在军事模型展区展出了一套DF-21弹道导弹发射车的缩比模型,而在发射车的旁边,还难得地展出了平时总位于发射筒内的模型弹,其工艺精细,细节非常逼真,清楚地表明了DF-21弹体的结构及外形特点。此前公开看到的DF-21,都是以发射车系统出现的,迄今还从未见过其内的导弹,这次北京航展上的这枚模型弹,可以说是首次展露了DF-21导弹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9.
惯导系统是导弹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其抗干扰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自动驾驶仪制导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以及看门狗等方面,给出了抗干扰的措施,使导弹控制系统更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地效飞行器(Wing-in-Ground Effect Craft,WIG)是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原理,具有超低空飞行能力的特种飞行器。当飞行器在接近地(水)面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水)过程中,由于地(水)面与机翼下空气相互作用,在机翼下方产生气垫,环绕在机翼四周的气流发生改变,使飞行器升力增加,阻力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