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婧  刘鹏  陈健 《重钢技术》2008,51(1):7-11
本文丰要介绍了重钢1^#、2^#焦炉在不影响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稳定装煤量、配合煤水分及煤气热值等技术措施,均匀系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我院设计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4^#、5^#高炉烟煤喷吹设施的工艺流程,设计特点及喷吹烟煤安全防爆措施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鼓风机的构造及操作性能,结合焦化厂鼓风机设备实际,对1^#、2^#鼓风机进行了改造,最终达到了节油效果,更加保证了风机的低耗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13^#高炉通过采取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加强操作管理等措施,使炉况稳定顺行,煤比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45^#钢内裂,2^#机对原二冷设计进行了修改,对温度,拉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存在较多的皮下裂纹,角部裂纹采取了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夏良 《柳钢科技》2004,(F03):19-22
介绍了中轧厂试轧新产品9^#、10^#热轧等边角钢的表面质量、几何尺寸、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等质量情况,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1880m^3高炉送风制度、布料制度、煤比提升进行攻关,对炉前出铁模式、设备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加强了对原燃料的管理力度,高炉生产逐步走向稳定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输焦系统3^#皮带机进行改造,使其提高了焦炭输送能力,满足了1^#、2^#皮带机和0^#皮带机同时向3^#皮带机供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承钢4^#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通过设备改造,改善原燃料条件,提高风温,混喷,优化高炉操作等一系列措施,技术经济指标得到较大改善,使2001年煤比达138kg/t,2002年1-4月达到163kg/t。  相似文献   

10.
安钢3^#高炉采用全烟煤喷吹。提高煤粉燃烧率、维持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保证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是提高喷煤比的关键。本文介绍安钢就如何提高3^#高炉喷煤量及大喷煤量下的高炉操作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技术指标(煤比提高24kg/t,焦比降低了43kg/t)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比,2^#1880m^3高炉从高炉操作制度和喷枪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高炉顺行状态较好的情况下,煤粉在风口前的燃烧率是限制提高煤比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喷枪的局部改造,扩大喷枪内径,提高了煤粉的燃烧率,在煤比攻关实验中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三钢厂4^#石灰窑的结构特点及石灰煅烧机理,就4^#窑投产以来表现出的不足、窑内组织燃烧形成的煅烧温度与石灰质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4^#窑优质、高效运行的前提是改烧转炉煤气、进行参数优化调试并制定合理热工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5^#高炉(350m^3)长期以来喷煤比较低,经过喷吹系统改造,提高精料、风温,完善操作制度等措施,喷煤比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宣钢8^#高炉1^#汽轮机改造中,监控系统采用大众586工控机,实现了防喘振和防逆流自动控制,并能在线检测60点热工参数,显示各种参数和工艺流程画面。自投运以来,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热风炉热效率,提高炉顶温度和送风温度,降低烧炉煤气消耗,合钢炼铁厂与安徽工业大学对炼铁厂3^#高炉三座热风炉度气进行了取样分析,结合燃烧制度并参照度气中CO2及O2含量,寻找合理的探作参数及空气、煤气配比,以改进热风炉热工制度。  相似文献   

16.
3^#高炉通过改善原料质量,确保炉况顺行,提高煤气利用率等措施,在降低生铁含硅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专利技术在3^#750m^3高炉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在单烧高炉煤气的情况下,送风温度可达到1150~1200℃,为高炉降低焦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冶金》2010,(2):56-56
2010年5月18日上午,马钢又一个绿色环保项目-煤焦化公司5^#、6^#焦炉煤调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余德河  付常林 《莱钢科技》2001,(5):44-44,60
Ac3线在含碳量0.45%-0.55%范围内的变化中出现陡谷,因此45^#优碳钢的淬火温度选择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杨明生 《南钢科技》2001,(4):53-54,56
介绍了5^#高炉技术改造革新对高炉生产进步的贡献,总结了技术革新与进步的重要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