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濮凹陷盐滑脱变形构造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东濮凹陷北部老第三纪时期发育了巨厚的盐岩沉积,构成了盐滑脱变形构造发育的物质基础。持续的拉伸应力作用,导致盐层上覆盖层差异沉降形成伸展型强制性褶皱。同时,由于盐层下伏层各次级断块的不断掀斜作用,盐层下滑剪切应力增大并超过了盐的抗剪强度,从而引发上覆盖层中犁式滑脱断层发育,以及在盐滑脱断层的上盘发育滚动背斜。盐滑脱变形构造这一特殊构造组合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且也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众多类型的含油气圈闭。如东濮凹陷已发现的断块油气藏、伸展型强制性褶皱拱顶圈闭油气藏、盐滑脱断层下盘圈闭油气藏、反向牵引断层圈闭油气藏及滚动背斜圈闭油气藏等。东濮凹陷北部盐滑脱变形构造的发育,形成了该凹陷中央隆起区的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浅层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浅层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生油岩,油气沿断层及互相连通的储层向上垂向扩散运移,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储盖组合条件优越,明下段顶部发育一套150-300m厚的泛滥平原相泥质岩系,具有封堵油气能力,是东濮凹陷上第三系区域盖层;明下段下部砂岩发育段是主要储集层,储层厚度大、物性好。对浅层圈闭形成期与油气运移期的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认为浅层圈闭形成与油气运移具有较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因此。东濮凹陷浅层具有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层系。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平衡剖面与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平衡剖面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构造演化史,并对其构造运动进行了分析,认为东濮凹陷的形成和演化受基底构造和断裂作用控制,其演化过程可分成6个阶段;东濮凹陷南宽北窄的构造特征主要是拉张量南大北小造成的;东濮凹陷滑脱面深度不大,基底沉降南部普遍大于北部;西洼南部,滑脱面深度较大,构造幅度大,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张性应力场下重力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结合束鹿凹陷的地质结构,本文研究了束鹿凹陷西斜坡重力滑脱断层组合形式,进而分析了重力滑脱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据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在断层下降盘形成的正向正断层圈闭是反旋回沉积岩性组合,与之相反,反向补偿断层形成的反向断块圈闭是正旋回沉积岩性组合,它们均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本文的结论可望能对其他凹陷的勘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9日科技开发部组织专家对中原油田分公司和中原石油勘探局共同承担完成的《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解释方法研究及复查成果》项目进行技术成果鉴定。低阻油气层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对于在勘探中寻找新的油气藏及在开发油田中、后期寻找剩余油的潜力层都是至关重要的。东濮凹陷的地层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油质轻、流动性强、泥质含量较高等诸多复杂地质条件,形成了东濮凹陷特有的低阻油层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西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对文西地区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和断层封闭特征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的地震勘探始于1973年,共作二维地震测线27000km,1982年以来,又在有利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到1986年,已发现8个油田,现已建成数百万吨产能。东濮凹陷已成为勘探程度较高的探区。实践表明,该区的断层特别发育,直接影响着构造的形成和油气的聚集。该区勘探程度虽然较高,但在未作三维勘探的地区,断层的解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在“东濮凹陷的断层解释”一文的基础上对该凹陷几个构造上的断层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各自的模式。应用这种断层解释模式,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多年来有争议的石油地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一些有利的含油区块。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将东濮凹陷划分为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系统,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3种成藏模式及特征。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探讨研究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东濮凹陷油气源岩发育,泥岩裂缝发育,泥岩裂缝油气成藏有着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东濮凹陷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高压区及超高压区,盐岩分布区,构造转换带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层系上,沙三^2-4是勘探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系,一些稳定的泥,页岩标志层也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勘探开发信息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濮凹陷地质演化历史与盆地结构的特征,并结合找汪需要,相应地提出油气成藏系统归类方法的新概念。文章最后结合盆地沉积构造与石油地质条件,评估了东濮凹陷油气勘探探有前景从而提出了今后应以“深层油气为主,深浅分探”为原则的石油勘探建议,并从整体上指出出深,浅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域,也是中原油区当今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的古近系充填在由兰聊断层控制的一个复式半地堑断陷中。兰聊断层总体上为铲式断层面形态,但是沿东濮凹陷轴向断层面形态和拆离深度有明显变化。北段为浅层相对缓倾的铲式正断层,拆离面深度约9~12 km;中段为浅层相对陡倾的铲式正断层,拆离深度约为14~16 km;南段为坡坪式正断层,浅层的拆离深度约8 km,深层拆离深度约11~13 km。不同区段的兰聊断层在古近纪不同时期的运动学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中段的伸展量相对较大。由于兰聊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沿东濮凹陷轴向发生变化,导致凹陷的构造样式、沉积作用、石油地质条件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伸展模式—以东濮凹陷为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典型的裂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至三叠纪的克拉通盆地旋回和新生代的裂陷盆地旋回。新生代裂陷盆地旋回又划分为早期裂陷、强烈裂陷、晚期裂陷和晚第三纪整体坳陷4个阶段。东濮凹陷基底伸展量的变化总趋势是由北向南加大,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变形为简单剪切伸展模式,而地壳下部具有纯剪切机制。滑脱面变异带可能是造成东濮凹陷内桑村集-桥口-白庙横向构造变换带、南北构造活动差异性以及油气富集程度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是一典型的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发育,西部斜坡带自南而北发育有长垣、石家集、邢庄、五星集、马寨及六塔等Ⅱ级大断裂,断裂具有明显的幕式和区段式活动特性,同一断裂从南向北沿走向活动时代逐渐变新,不同断裂的活动具有自早到晚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的特征,并且断裂活动对沉积演化和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幕逆断块——东濮凹陷可能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生 《石油学报》1989,10(4):12-18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第三系大陆裂谷盆地的南端。通过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在东濮凹陷边界的兰聊断层上升盘内幕之中,解释了一条规模较大的古老的逆冲断层系统——新罗逆断层。东倾的新罗逆断层与西倾的兰聊断层,在剖面上呈“人”字形交切,在空间上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屋脊状逆断块带。该断块带紧邻生油凹陷,具有独特而理想的石油地质条件,可能成为一个油气勘探新领域。罗1井钻遇一条逆断层得已验证。在传统的地台区发现这种逆断层不仅具有实际勘探意义,而且有一定理论和学术价值。本文阐述了逆断层及其所形成的逆断块带的地震反射模式,分析预测了它的圈闭条件和成油机制,并指出该逆断层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研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铭哲  方成名  邓棚  张永  朱建峰 《石油学报》2020,41(9):1089-1099
多个构造带的复合叠加过程及其形成的地质结构是陆内构造变形研究的前沿问题。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位置,是研究这一问题的良好窗口。小宽断裂带是梨树断陷内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单元,与区域内的油气藏关系密切,其地质结构和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研究通过开展三维地震数据解释和地震相干切片分析厘定了小宽断裂带的地质结构和演化过程;通过总结前人认识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了走滑-逆冲活动的成因机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认为:①小宽断裂带整体向西倾,可分为南段、中段、北段3部分;②在早白垩世,小宽断裂带经历了早期伸展构造变形和末期左行走滑-逆冲构造变形,断裂带的走滑-逆冲构造活动导致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内形成多个背斜;③小宽断裂带形成于中国东北地区由古亚洲洋构造域主导向太平洋构造域主导的转换过程,受控于早白垩世晚期古太平洋板块的加速俯冲;④小宽断裂带走滑-逆冲构造活动所形成的背斜构造是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内油气富集的重要构造。小宽断裂带南段发育封闭性良好的背斜构造,生-储-盖条件较好,具有成为梨树断陷下一步勘探方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断块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单元,断块群则是断块的有序组合,是油气藏组合体。断块油气藏的勘探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断块群分类方案。文中从几何学一运动学方面出发,讨论了裂陷盆地断块群分类方案,然后结合裂陷盆地结构,讨论了不同构造部位可能出现的断块群类型,也从这个角度初步讨论了断块群的成因。最后,结合东濮凹陷实际,讨论了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不同类型断块群的构造特点和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物探资料解释研究认为:秦祁贺三叉裂谷的形成和演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形成南北两大不同逆冲断裂带的主要原因。两个区域不整合面、两个滑脱面、两组断裂是油气长距离、大规模运移的主要通道。以南部逆冲断裂体系为主的四个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圈闭类型多样,具有油气并举、深浅层并举、地层岩性圈闭与构造圈闭并举的有利条件,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可能的大场面。主要勘探领域有三个:一是主滑脱面以上,各逆冲大断裂之间成排成带的中生界、上古生界构造群;二是主滑脱面以下在下古生界中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三是逆冲断裂带前缘带及前缘外带。  相似文献   

18.
双城断陷地质结构与主控断裂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双城断陷主控断裂构造形迹复杂,其形成机制和期次一直是争论较大的问题。根据断陷类型分类的依据,对双城断陷主控断裂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指出双城断陷NNE向、NW向和NEE向断裂是在同一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主控断裂,NW向(NWW向)和NEE向(NE向)构造为张扭性断裂,控制着双城断陷构造深凹区的形成和发育规模。研究成果为深层天然气富集区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连片解释,落实了断陷结构和构造格局,结论认为:莺山凹陷为构造深凹区,规模较大,受张扭性断裂控制,是继徐家围子之后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力接替区。  相似文献   

19.
许化政 《石油学报》1987,8(3):18-30
东濮凹陷是一个天然气资原非常丰富的地区,现已探明的天然气有煤成气、油成气和二者的混合气三种成因类型。下第三系的快速沉积使下伏石炭~二叠纪煤系进入二次生气过程,并使本身所含生油气岩系的相当一部分进人过成熟生气期,形成丰富的气源.多种碎屑岩和泥岩的交互沉积,以及多套盐膏层的发有,在空间土构成各种砂泥以及砂泥岩和盐膏岩的迭置,形成多套完整的生储盖系列。强烈的断陷活动造成深沉降和高抬隆的并列出现,并形成多种与断裂活动有关的构造或构造带。  相似文献   

20.
东濮地洼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地洼以前新生界为基底,具地堑构造形态。基底受三条北东向大断裂和五条东西向断裂切割而分为八个地质块体。北北东向地幔隆起与地洼呈镜象对映。地洼演化早期(晚始新一渐新世)是在区域性拉张和地幔底辟两因素联合作用下拉张-断陷,后期(中新一更新世)是在区域性挤压和地壳均衡调整两因素作用下挤压-坳陷而向广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