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宝珠寺水电站建厂以来与设计发电量相比,发电量严重不足,造成实际发电量与设计发电量差距较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入库流量偏少;其次宝珠寺水电站运行以来基本都是按设计的水库调度图运行。宝珠寺水电站结合实际情况,休正原水库调度图,积极开展水库优化调度工作,同时改变以往发电量最大的目标,积极寻求发电量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即考虑丰平枯及不同时段的电价,结合电网的需求,寻找经济效益最大的电站运行方式,确保了最近几年宝珠寺电厂发电量逐年提升的佳绩。  相似文献   

2.
2008年.大唐广西分公司对红水河梯级水库进行科学管理.挖掘潜力.合理调度,以优化调度为抓手,扎实开展水库节水增发工作.发电量和节水增发电量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水平,红水河梯级5座水电站共完成发电量156.5亿kW·h,同比增加22.7亿kW.h.增幅为17%。其中,岩滩、大化、乐滩等水电站的单日发电量、月发电量和年累计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水库优化运行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3.
跨流域混联式水电站群联合补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反映清江梯级与三峡梯级相互补偿作用为目的,对由两梯级所组成的跨流域水电站群进行联合调度研究,重点分析了相对于两梯级单独调度时联合调度带来的电力、电量补偿效益.分别以系统保证出力最大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相应模型;并采用与水电站水库调度图相结合的判别式法及动态规划逐次逼近分别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清江梯级与三峡梯级联合运行后,系统保证出力提高34.281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增加1.216 2亿kW·h,补偿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动态规划水库调度中水电站保证出力约束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满足约束条件的动态规划水库优化调度图运行,可使水电站提高发电量约3~5%,但这种调度图却不满足水电站设计保证率的要求。在动态规划水库调度模型中,先对以保证出力为最低出力约束推求水电站最优发电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满足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的条件下,使丹江口电站发电量最大,建立了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丹江口水库1980~2008年的实际径流资料进行计算,并与实际运行数据作对比分析,总结了优化调度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若采用优化调度将比实际年均发电量增加4.27亿kW.h、年均弃水量减少26.42亿m3,经济效益显著,可供同类水库调度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据水库调度图按平均水头计算水电站发电量,不能完全反映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调峰运行的特点,2000年实施的《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明确指出了电量可能与实际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计算水电站发电量的软件予以更新,软件更新不但要考虑电站进行能量指标计算,复核,考虑以及调峰优化排序的需要,同时还可预测水电站(群)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7.
陈永生  钟琦 《人民长江》2001,32(2):28-30
制定有利于水电站水库发电运行的调度方式,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是水电站运行调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从分析隔河岩水库发电运行特性入手,总结隔河岩水电站发电以来的实际运行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便于电力系统操作运用的、并能提高水电站发电效益的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绘制了水库发电运行调度图。隔河岩水库发电调度图的制作方法,在以往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可供其它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安标 《水力发电》2007,33(1):80-82
飞来峡水库以防洪为主,属径流式水电站,以水量利用系数作为考核指标不太符合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用可发电水量利用率来考核更为客观、科学。充分考虑水库及电力的优化调度,可发电水量利用率可达到85%-90%比较现实,多年平均发电量预计可达4.71-4.99亿kw·h之间,但难以达到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电站考核电量定为4.85亿kW·h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沅水上游水电站投运后,对五强溪水电站发电效益的影响,首先根据流域实际来水还原计算五强溪的天然来水过程,利用还原计算的天然来水,按五强溪实际运行控制水位计算发电量,五强溪实际年均发电量比还原计算年均发电量增加3.297亿k W·h。通过梯级水库的调节、补偿作用,可显著增加五强溪及梯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0.
调度图是指导水库调度与运行的重要工具,调度图的精确度与可操作性直接决定水库的经济效益。以金牛岭水电站为例,根据典型年法进行等出力调节计算,求得金牛岭水电站的常规调度图;之后引入动态规划优化算法,在满足系统的约束前提下,以年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对选取的典型入流过程进行水能调节计算,优化水电站调度图。通过对其常规调度图与优化调度图对比分析,以期为水电站实际生产调度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哈尔滨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实测水下地图及水文资料,针对桥梁上、下游浅滩变化,分析桥梁对水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赵波 《吉林水利》2013,(8):29-32,64
针对水库重力式大坝加高加固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对后帮式、前帮式、外包式以及戴帽式加高方式建立实验模型评价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粘结性能。抗折强度试验和微观电镜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类型的加高方式,外包式的结合面最大,抗折强度最高,粘结性能最强。采用水泥砂浆处理后增多了结合面的纤维状C-S-H凝胶,增强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合理的加固方式加上结合面处理有利于提高坝体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地下厂房围岩稳定计算地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工程勘探资料,在分析小浪底枢纽地下厂房区主要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几何传真概化地质模型,并采用不连续介质有限元离散化计算模型,模拟计算地下厂房围岩的应力应变。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概化地质模型符合实际地质状况,计算的应力分布与实测的变形特征相吻合,这与目前按常用的其它模型及连续介质计算的结果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稳定河床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计算方法建立流量与综合落差、稳定流流量计算公式,从而使受洪水涨落和变动回水影响的非单元值的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为精减测次、简化外业洲验,水文预报、水文及整编工作电算化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