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许云 《印刷世界》2004,9(12):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竞争。为了增强我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省经委正在按照“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积极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一、都市型工业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也相应有迅速的增长。对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来说,其工业的发展及结构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应如何把握,已愈来愈为各方面所关注。从世界一些特大城市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工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大体上都经历了“低、高、低”的过程。也就是说:城市工业从低向高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比重会再度逐年减小。上海也是如此。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在中央总体决策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产业结构“三、二、一”的发展方针,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  相似文献   

3.
零星 《福建轻纺》2012,(5):18-19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18日在福州举行的“2012开放型经济海西发展论坛”上提出,要有一个更好的世界经济格局,就需要一个更好的汇率体系,“全球经济现在需要一个全球的货币”。  相似文献   

4.
吴武汉 《天津造纸》2006,28(3):2-10
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1.学习国外经验的必要性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众人瞩目的可喜成果,现实的世界状况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做为国策。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环境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走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其重要特征是:主要财富的表现形式已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料,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造财富的条件也由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劳力,而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智能;知识基础也由工业经济时代的训练、手册,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信息资料;其成功性质也由工业经济时代的流通,变成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应用。所以我国必然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才能用跨越式发展模式追赶先进者。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高涨,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5.
《造纸信息》2008,(12):13-15
现代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在国外,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现代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众多的企业通过改进管理、创新求实,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汇点。在这一节点上,中国已经实现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向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在中国经济的世界座次不断上升的同时,未来发展的问题显得更令人深思,比如开局、发展、民生、阳光等。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到以四个国际性中心为目标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过去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我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一个缩影。这60年中的四个阶段.显示了上海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从起步的”赶超世界先进”,上海肩负了新中国经济发展中标志性的历史使命。到了第二阶段“战略后卫”,成了国家渐进式开放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逾15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突然宣布破产,轰然倒下,这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并从金融领域火速蔓延至实体经济。各工业领域都不能幸免,以出口为主导的中国玩具行业也遇到很大的困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2021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界疫情持续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这一年,也是中国经济调整之年,从“科创深化”“双碳行动”“专精特新”到“规范治理”“共同富裕”等,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饮料工业》2010,13(5):2-3
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得"低碳经济"、"绿色生产"成为2010年多次被提及的热门词汇。从哥本哈根环境峰会到国家不断倡导和推进的绿色GDP发展模式,使越来越多的行业和生产者认识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1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30年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五金行业也从“中国制造”迈向了“中国创造”。中国的崛起被称为是本世纪的一大传奇,但是中国经济远远未走完大国崛起之路,中国五金行业的发展仍有着无限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丰富多彩的现代家具舞台上,我国台湾地区的家具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60年代迅速发展,70年代进一步提升,成为世界上的新兴“家具王国”。台湾现代家具产业巳经成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成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台湾家具产业发展40余年的进程中,从早期的家庭作坊式工场发展至今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外销导向型现代家具工业,拥有4000多家工厂,10000多家零售商,年出口50亿元美金,一度在全球排名第三。台湾家具工业的成功经验,来自于“官产学研一体化” 的教育机制和外向型的产业经济政策。台湾家具工业成功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延伸产业,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从农产品加工业的角度探寻发展新极点,激活农四师经济活力,跃升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农四师“工业强师”战略的至关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纺织权威期刊《纺织世界》的鲁普报道近期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开放在所难免从中国政府的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商务部和人社部获得相关数据.鲁普报道认为,中国的经济状况仍然乐观。世界经济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地清晰记得.几年前中国发布的数据是相当诱人的。从那时起.中国就在一步步跻身世界经济圈,越来越接近国际标准。在另一方面,这些经济数据又表明.中国经济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它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它也反映出,正在扭转中急速发展的国家。纺织服装工业作为经济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要更上台阶。  相似文献   

15.
博采     
加快饲料工业战略性调整步伐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 :“工业改组改造的结构优化升级 ,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我国的饲料工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但是 ,我们应当看到 ,我国饲料工业在面临内外交流的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形势下 ,就必须强化改组、改造 ,进行结构优化升级 ,在发展中调整 ,在调整中发展。事实上 ,从 90年代开始 ,我国的饲料工业已从扩张发展期进入结构调整期。所有制构成从单一国有经济 ,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印刷》2010,(9):2-2
“要从经济社会全局来认识和把握文化体制改革发展问题,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06年将是中国肉类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充分展示中国肉类工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中国肉类食品工业的整体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国际同行业间的交流,中国肉类协会将于2006年7月24日召开“2006中国国际肉类大会暨中国肉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同期还将联合世界肉类组织于2006年7月25日-27日在北京展览馆共同主办“2006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2006中国国际肉类大会暨中国肉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确定了如下内容:1、全球肉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及未来趋势;2、政府部门对中国肉类工业品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酿酒科技》2007,(6):138-139
各省市酿酒工业(酒业、白酒)协会、有关单位:为了推动我国白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循坏经济建设”的战略国策,构建和谐社会,为广  相似文献   

19.
一、对外资的吸引力20世纪90年代伊始,蒙古国实行私有化改革,经过20多年的“阵痛”,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从投资环境的吸引力角度,蒙古国具有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等竞争优势。近年来,蒙古国政府实施“矿业兴国”战略,国民经济在矿业开发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矿业成为该国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部门。2012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相似文献   

20.
荐读     
《新食品》2010,(10):116-116
本书站在全球的高度,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人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中国的经济模式把中国实力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