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40V钢级油层套管在进行全井筒试压时管体爆裂,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几何尺寸测量、力学试验、金相检测、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套管管体爆裂原因。结果表明:该失效套管显微组织、几何尺寸、力学性能及抗内压强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其管体爆裂模式为韧性断裂,爆裂的主要原因是管体内部压力超过了管体自身承压强度,导致发生过载断裂。  相似文献   

2.
通过钻杆刺缝宏观形貌、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及EDS谱分析,结合钻杆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对尺寸为127mm×9.19mm的G105钢级钻杆管体的刺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钻杆刺漏属于早期腐蚀疲劳开裂;钻杆外壁表面受到井下弱酸性液体的腐蚀而存在多个腐蚀坑,腐蚀坑底部易产生应力集中,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多条裂纹分别在腐蚀坑底快速萌生;钻柱在钻进的过程中存在跳钻及钻柱组合结构中严重的截面突变,加速了该钻杆疲劳裂纹的扩展;这些疲劳裂纹不断扩展,当其中一条裂纹穿透管壁时,钻杆便发生刺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宏观观察、显微组织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方钻杆内螺纹接头的刺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钻杆内螺纹接头发生了疲劳失效,疲劳裂纹不断扩展至穿透壁厚,造成其发生刺漏.钻具振动及水龙头转动过程中发生的甩动引起与之连接的方钻杆上产生的交变弯曲应力,是导致方钻杆内螺纹接头最末几扣螺纹根部应力集中严重处发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某四缸增压直喷发动机在整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排气歧管开裂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现场确认失效排气歧管的开裂程度及位置。其次,进行失效分析,对失效样件进行断口分析、断口周边元素检测,初步确认排气歧管开裂原因。再次,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对排气歧管开裂真因进一步确定,并制定整改对策。最后,样件整改并策划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开裂位置为热应力分布最大的区域,长期冷热冲击致使排气歧管在此位置表现为开裂失效。因此,通过排气歧管结构优化,降低开裂位置的热应力,并通过发动机可靠性试验验证确认整改方案有效,此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石油套管的服役状态直接影响石油钻探与开采的正常进行。由于套管服役环境的影响,往往造成套管具有各类缺陷,检测并掌握这些套管缺陷对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各类套管检测手段难以定量定位的判断套管缺陷。漏磁检测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测磁性材料的多种缺陷特征。将漏磁检测技术引入在役套管检测领域,构建了一种新的在役套管漏磁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并识别在役套管的各类缺陷。  相似文献   

6.
某TC4钛合金气瓶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发生壳体开裂失效,对断口进行了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能谱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气瓶的开裂模式为脆性开裂,开裂原因是由于气瓶外表面局部区域存在Al偏析(含量偏低),偏析区域组织粗大、硬度高、脆性大。在多次充放压(疲劳试验)过程中,裂纹首先从外表面偏析区域起源、扩展,最终发生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7.
双套管废热锅炉失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蓉 《压力容器》2008,25(12):33-38
某公司乙烯裂解装置双套管废热锅炉发生内管和椭圆扁管泄漏和变形失效。通过试验对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长期超温运行是导致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设计和工艺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某燃气站场投产前的试压过程中,发现一处弯头外弧侧管体出现纵向裂纹,导致试压泄漏。通过力学性能检验、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能谱分析,讨论了该弯头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弯头中的疏松缺陷是造成弯头开裂的主要原因。其中,弯头中的疏松缺陷起源于原材料在冶炼过程中存在的夹渣,因后续工艺未能及时发现和清除,在弯头成型过程中裂纹缺陷恶化,因此在很小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下裂纹起源于弯头内表面,主裂纹沿晶界间疏松缺陷向心部开裂扩展,主裂纹两侧及尖端周围有沿晶开裂二次裂纹,最终部分裂纹贯穿整个壁厚,发生了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9.
抽油泵固定凡尔端面刺漏是造成密封失效问题之一,也一直是国内各油田的技术难题.结合现场解剖的大量实例,文中对固定凡尔球座结构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抽油泵的密封性能,延长了抽油泵在井下的使用周期,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Z形折叠薄膜充气管充气展开过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开过程仿真是评估空间充气折叠结构展开力学行为的重要工具,仿真结果可以进一步指导折叠方案和展开构型的设计改进。笔者基于控制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建立了多次Z形折叠充气管的有限元模型,阐明了折叠管充气展开仿真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建模处理方法。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充气速率条件下充气管在展开过程中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表明充气速率是影响Z形折叠充气管展开性能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充气速率越快,展开越快捷。但充气速率过高,展开过程对母体的扰动力也越大,并且带来展开后期管体自身的严重振荡。适当选择充气速率,可以有效降低扰动载荷峰值,并且有利于展开后期管体自身振荡的迅速衰减。适当增加充气管薄膜的厚度,虽然增加了对母体的扰动力,但可以有效降低管体展开后期的振荡速度。  相似文献   

11.
某乘用车副车架在台架试验中出现早期开裂,路试其发动机在特定转速时发生强烈震动,并伴随出现开裂失效。因此,对副车架进行模态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对改进后的副车架进行了台架试验及路试试验,证明改进后开裂及震动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某公司煤气化装置自2006年12月建成投产后变换系统设备,管道就多次发生焊接接头开裂。通过对2009年某发生开裂的奥氏体不锈钢管段进行失效分析,对开裂部位进行取样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焊接接头的敏化区发生了沿晶开裂。  相似文献   

13.
卡套管式接头具有拆装方便,密封性良好的特性,它是一种很好的管连接形式,这里将介绍卡套管式接头的密封性工作原理,然后对卡套管式接头的密封性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卡套管式接头密封性失效性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服役40000h的HPNb炉管的失效分析,发现炉管失效的原因是属于低温碳化物脆性相启裂,而非高温蠕变开裂。由模拟试验得知:此类炉管在手锤敲击下就可能开裂,因此,最好应避免敲击。  相似文献   

15.
某乘用车副车架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早期开裂失效,根据该台架试验对应的副车架工况确定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到危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通过电测试验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开裂原因,并提出对策。对改进后的副车架进行的台架试验证实,改进后开裂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扭转梁后桥由于其受力复杂,在满足整车刚度柔度以及强度工况的条件下,尤其容易出现局部的疲劳失效问题。在遇到疲劳失效的问题时,往往由于各载荷的综合作用需要平衡的问题导致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针对扭转梁后桥疲劳开裂的问题,即后桥在后悬12通道试验中178%(目标100%不开裂,200%不断裂)发现裂纹已经很长,无法继续进行试验。介绍了该疲劳失效的分析思路和改进方案的确定与验证。通过对失效模式的进一步分析以及不同工况对该热点的影响分析,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及相应的单通道载荷试验验证,单通道验证有效后又进行多通道试验验证,最终解决了该疲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某产品在作用可靠性交验时失效,弹头未作用,回收发现尾管呈纵向开裂后仍套装在发射嚣上。针对开裂的尾管进行断口分析、微观观察、原材料分析,并对靶场试验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开裂原因属材料存在原始缺陷,致使尾管强度降低,导致尾管在射击试验过程中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高温蒸汽管道封头开裂失效原因,针对封头进行了开裂形貌、裂纹断口和金相组织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封头开裂的失效性质是热疲劳,造成封头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雨水长期泄漏对高温封头外壁急冷产生热应力,封头锻造工艺造成的组织缺陷也促进了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避免了类似失效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无损检测、常规力学性能试验以及金相分析等手段对制氧压缩机组中间冷却器不锈钢封头的开裂失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失效属于304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由于1级冷却器管的开裂泄漏而造成的高温氧气 含氯离子冷却水介质环境,封头一筒体对接环焊缝区域的残余应力以及封头一侧热影响区中的晶界碳化物析出是诱发应力腐蚀开裂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E-BA111乙烯裂解炉对流段底部对流管开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延灵  樊静琳  张书贵 《压力容器》2006,23(11):42-45,38
某石化公司烯烃厂E-BA111裂解炉运行6年后,对流管最底部的对流管发生环向开裂。为分析其开裂失效的原因,对发生失效的对流管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检验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综合分析指出对流管发生失效的原因是奥氏体不锈钢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引起的热脆化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