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得少数长城遗址得以保存,但受自然环境、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现存的夯土长城遗址各种病害严重发育,尤其是裂隙、冲沟和掏蚀等结构稳定性病害,将引起长城墙体局部甚至整体坍塌,造成不可挽回的毁灭性后果。本文以甘肃境内山丹县小寨段明代夯土长城为例,详细勘察了其建造材料、形制及工艺,分类分析了结构稳定性病害及其造成的坍塌失稳破坏模式,采用原材料、原工艺的传统保护加固方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害治理和坍塌防治方案,可为夯土长城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赋存的生土建筑与遗址病害严重,急需进行加固。从微细观的角度深入认识土体加固时内部的胶结质量和强度问题,对构成嘉峪关关城及哈密烽燧的土样从不同土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了土块的工程性质及土体微粒的组成和微细结构性能,探索了生土材料的强度失效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纳米SiO_2溶液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无机粉状复合加固剂加固生土建筑的技术。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加固土体的工艺措施及相关材料性能指标要求,使得从材料设计到加固措施实施等问题得以相对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西城墙是晋阳古城城池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从墙体裂隙、顶面冲沟、剥蚀与酥碱、植被的破坏作用和人为因素等方面介绍了晋阳古城遗址西城墙的主要病害。并根据晋阳古城遗址文物本体、载体以及赋存环境,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土遗址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风蚀作用强烈、裂隙发育,遗址破坏严重。通过分析不同赋存环境中土遗址的地质病害,提出相应的保护加固措施,最后探讨了PS材料加固土遗址的机理,证明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5.
土遗址是我国古代社会变迁、文化演进的重要实物资料,然而公众对土遗址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还比较匮乏,现阶段公众对土遗址发育病害及展示利用效果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向非专业公众展示我国土遗址主要病害发育特征,揭示公众对不同病害的观感接受度。结果表明,公众对土遗址病害的观感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及认知的统一性,对直接导致遗址表面颜色变化、外形缺失的病害更加敏感,认为微生物植物生长,坍塌等病害是影响遗址展示效果的主要发育病害。研究结果给出了我国非专业公众对土遗址病害的认知结果,填补了遗址保护人士与社会公众对土遗址保护理念的差异,对我国土遗址保护加固及展示利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显著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晋阳古城遗址西城墙的现场调查,确定了晋阳古城遗址西城墙墙体的病害类型,包括墙体裂隙、顶面冲沟、表层剥蚀和酥碱以及植物破坏等,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电镜扫描分析,得到墙体材料与病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邓洪宗 《山西建筑》2012,38(28):149-151
通过近年发生的高填方路基病害案例,阐述了路基破坏对道路运营安全的严重影响,重点从工程地质条件、勘察设计、施工质量、工程造价和工期等角度分析了高填方路基主要病害类型的成因,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为防治高填方路基常见病害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晋阳古城遗址西城墙墙体病害发育情况,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西城墙进行了勘察,并介绍了工作及测线布置方式,指出通过电阻率的变化能够有效判别墙体内部夯实情况和雨水渗透影响深度,为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马城遗址现存3座关体,6座城门,月儿城门是养马城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关体,现存关体损毁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关体自身的安全和长久保存。对养马城月儿城门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为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月儿城门存在的主要病害有裂隙发育、砌块老化、城墙鼓胀、局部坍塌、生物病害以及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土遗址掏蚀区土盐渍劣化与风蚀损耗 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掏蚀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干旱地区 受气候因素控制最为典型和危害最为普遍的土遗址病害之一 ,研究基于吐鲁番高昌故城、瓜洲锁阳城、西宁明长城和银川西夏王陵 4 处典型遗址掏蚀区特征描述和盐分监测结果,证实了土遗址底部掏蚀区有盐渍土带的客观存在。结合经充分脱盐后人为掺入不同类型和含量盐分并经历 3 次干湿循环的遗址土重塑土样的弹性波速测试实验和风洞实验结果分析,揭示了土遗址 掏蚀病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盐渍劣化和风蚀损耗两种重要效应; 进而对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并揭示了盐分类型、盐分含量和挟沙风风速对其产生的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工程地质学和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出三类由其导致的土遗址变形破坏演化机制,为防治和监测此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对土遗址稳定造成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米兰遗址是鄯善伊循城旧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及艺术价值。米兰遗址以唐代戍堡为主体,周围分布有烽燧、汉代屯田遗迹、魏晋寺院等,建设年代横跨汉唐。在中央政权的主导建设下,米兰遗址的建筑遗存具有明显的中原营建文化特征,展现了其在大一统格局下融汇东西的多元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大型古遗址主要环境地质病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南方潮湿岩体遗址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与病害类型,得出水害、围岩失稳和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破坏是最常见的地质病害,而水害是其中最重要的病害,因而治水是关键。同时,指出这类遗址保护工程既不同于普通的岩土工程,也不同于其他类型遗址的保护工程。结合文物保护技术要求提出防治工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思路。以印山越国王陵为例分析遗址区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和块体极限平衡方法分析墓坑边坡的稳定性,提出高分子化学材料滴注+短锚的边坡加固方案,建立遗址区水文地质模型,提出地面防渗铺盖+排水暗沟的治水方案。工程实施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米兰遗址是鄯善伊循城旧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及艺术价值。米兰遗址以唐代戍堡为主体,周围分布有烽燧、汉代屯田遗迹、魏晋寺院等,建设年代横跨汉唐。在中央政权的主导建设下,米兰遗址的建筑遗存具有明显的中原营建文化特征,展现了其在大一统格局下融汇东西的多元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西炮台遗址的主要病害形式是风化凹槽、崩塌倾覆、围墙夯土的层状剥离等,遗址病害的形成,首先具备了夯土性质、成分、构造条件等特定的内在因素,在地表强降雨、地震等作用的触发下而形成,研究结果可为遗址保护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5.
永连公路路基“病害”勘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空洞等路基“病害”是引起道路失稳破坏的重要隐患。本文在研究测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浅层地震法、双频激电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下空洞进行了进行了勘察,探测结果可为路基病害的评价与处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盖州古城作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变迁中,城墙本体受到多种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测绘、现场勘察以及无人机拍摄技术,对盖州城墙东墙南段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对城墙病害面积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城墙的结构、工艺做法、病害种类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城墙本身的构造缺陷、包砌层材料劣化、植被生长和人为破坏等这些方面共同作用,是导致城墙病害的主要原因,其中结构性病害是该段城墙损坏严重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病害以及盖州城墙的结构特点,结合国内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城墙保护工程实例,提出预防性保护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山西境内光伏电站岩土勘察前资料搜集的主要内容,从地质调绘、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面,阐述了现场勘察的方法,为光伏电站的岩土勘察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京九铁路粤境内花岗岩风化岩残积土组成的路堑边坡病害勘察、设计、治理的经验,分析了沿线花岗岩风化剖面的综合分带特征,并对该类型滑坡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变形特征、治理措施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省半湿润地区,地处高海拔且常年遭受几种主风向作用下的土遗址,风力掏蚀成为其破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根据多年的气候数据及已观测的掏蚀量,并结合室内风洞试验与流体动力学(CFD)中常用的软件Fluent进行模拟分析,主要揭示风力掏蚀病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结合工程地质学和力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风蚀量与风速、风蚀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防治和监测此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预报一次风蚀事件的风蚀量,及其对土遗址稳定造成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遗址病害发展情况的量化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难点,本文针对土遗址的常见病害,提出了采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新型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和工业三维测量技术获取土遗址赋存基础与本体变化情况的新型土遗址监测技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技术应用于土遗址综合监测的经验和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