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盈配合能传递较大的转矩(受冲击负荷时需要加键的配合),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轴与毂的连接、轮圈与轮芯的连接以及滚动轴承与轴或座孔的连接等。装配过程中采用压入法和温差法。压入法是利用压力机将被围件直接压入包围件中,由于过盈量的存在,在压入过程中,配合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峰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擦伤或压平,因而降低了连接的紧固性。温差法是加热包围件或冷却被围件,使之既便于装配,又可减少或避免损伤配合表面,而在常温下可达到很牢固的连接。加热一般是利用电加热,加热时还需要防止配合面上产生氧化皮。冷却则多采用液态空气或固态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2.
对大尺寸轴承公差带分布特点、轴承的制造误差、轴承的变形、箱体孔径以及配合轴颈等存在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就大尺寸滚动轴承装配中配合公差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磁阀阀体及挡铁过盈装配合格率低的问题,从过盈装配关键工艺参数确定以及装配工艺方法两方面开展了过盈装配工艺技术优化研究。从过盈配合影响因素入手,根据电磁阀工作机制分析其物理及几何结构,并对过盈装配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从而给出过盈量选取的理论指导。同时根据某型号电磁阀结构设计工装,对比冷压装配法以及温差装配法的压装曲线,并对压装后的结构可靠性进行分析,发现温差装配法比冷压装配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电磁阀装配过程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自消除间隙保护轴承机构中滚动轴承的运动特点,建立了磁悬浮轴承转子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的静态和高速旋转时的动态力学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转子、滚动轴承内圈以及外圈各处的位移变形。针对两组不同游隙值的滚动轴承,计算了转子与滚动轴承内圈所需的装配过盈量与转速的关系,并对转子、滚动轴承内圈和外圈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强度进行了校核。从滚动轴承内圈和转子配合过盈量的角度,给出了自消除间隙保护轴承系统中滚动轴承的选取准则。  相似文献   

5.
介绍滚动轴承装配前的清洗,以及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后轴承间隙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装有滚动轴承的主轴部件的回转精度,取决于滚动轴承的精度,主轴的制造精度,和主轴相配合的其他零件制造精度,装配质量及轴承的间隙(或过盈)等。其中轴承内圈的径向跳动,主轴锥孔中心线对轴颈的径向跳动,是造成主轴部件装配后中心线偏移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采用恰当的选配方法,则可降低轴承  相似文献   

7.
滚动轴承工作过程中,由于热变形将引起轴承工作游隙的变化,使轴承实际工作在不合理的游隙区间。本文分析了热变形与滚动轴承工作游隙的关系,浅谈了装配预紧力及转速对游隙变化的影响。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轴承的使用者根据轴承的实际工作温度、转速、装配时应力大小,计算选择合适的初始游隙与轴承和轴的配合公差,从而保证轴承在长期稳定运行时处于合理的工作游隙。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柴油机样机台架考核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滚轮运动卡滞现象,从装配工艺和零件加工误差两方面着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结构、热分析功能,进行冷装配及温差法装配工艺引起滚轮销变形量的计算,同时考虑各零件配合部位的形位公差及加工误差.经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滚轮销变形是导致滚轮运动卡滞的根本原因,调整零件配合部位的设计尺寸及公差可以解决滚轮运动卡滞的问题,而选用温差法装配工艺对减小滚轮销变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滚动轴承结构和装配工艺,尽量避免了滚动轴承装配不正确导致的电机振动及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对某力反馈电液伺服阀阀套组件装配应力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分别模拟过盈装配的压力压装和温差组装两种组装方法。分析了压装过程中阀套装配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配合过盈量、回油阻尼孔件最终安装位置对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阀套受装配应力影响最大的3个部位。结果对减小阀套应力变形、改进加工和装配工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