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曾成奎     
《硅谷》2015,(3):2
<正>1909.06.18-2005.01.20海洋生物学家,福建厦门人。1931年在厦门大学植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42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俄亥俄州主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1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永久荣誉会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誉所长、长期从事海藻生物学研究,发现了百余个新种,两个新属,一个新科,为中国海藻志的编  相似文献   

2.
院士风采     
<正>沈志云机车车辆专家。1929年5月湖南省长沙县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1961年在前苏联别宁格勒铁道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了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上广泛应用;在轮轨接触力学、曲线通珲理诊、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响应等方面取得一系对成果;提出了以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作为主攻方向的新观点,为我国铁路重载、高速  相似文献   

3.
《包装世界》2013,(1):34
艺术与传媒学院目前有动画、广告学、艺术设计3个本科专业及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2个专科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超过80%。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教改、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有设计艺术学和新闻学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动画市级特色建设专业和市校级精品课程等一系列建设项目。近年来,教师获科研、  相似文献   

4.
王伏雄     
《硅谷》2014,(23):F0002-F0002
植物学家。浙江兰溪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1年清华大学研究员毕业,获硕士学位。194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胚胎学和花粉形态学研究,特别对裸子植物胚胎学及系统演化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和见解。在中国首先开创近代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出版了许多专著,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人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5.
院士风采     
《硅谷》2014,(4)
正陈华癸1914.1.11~微生物学家。原籍江苏昆山,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先驱者之一。从事水稻土根层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和水稻土肥力的研究和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为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扩大双季稻种植紫云英绿肥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应用技术。培养了众多农学微生物学人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6.
院士风采     
《硅谷》2014,(11):F0002-F0002
姚鑫 实验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家。江苏常熟人。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实验肝癌等研究,建立了肝癌模型,发现化学物质诱发肝癌的发生率和肝癌组织学类型的性差别与营养因素有关。他和合作者建立了甲胎蛋白分离提纯和免疫检测方法,首先用于普查,为早期发现肝癌做出了贡献,并发现人体肝癌细胞还具有一种新的膜相关胚胎抗原。组织和主持了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具有较好选择性的抗人肝癌单抗,经用放射性点标记后已成功地用于临床肝癌患者定位诊断和治疗。开展对小鼠胚胎肝癌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建立了许多克隆细胞株,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和转基因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海藻酸盐、 聚精氨酸为壁材,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了球形度好、 表面光洁、 粒径均匀的新型药物载体——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 当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的含量为0.1、 0.5、 1.0 mg/mL时, 微胶囊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浸提产物在10.0 mg/mL时仍无细胞毒性作用。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不引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不引起溶血反应。通过本组试验可见,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的药物载体——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东哲男.1964年1月出生.河南巩义人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起在清华大学攻读金属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助理、特种合金公司总经理等职。系重庆市专家团成员、西南大学兼职教授二十多年来,王东哲同志无论在科学研究、新品开发、质量保障、企业管理、规模化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佳绩:获得重要科研与新品研发成果20余项,其中很多都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院士风采     
<正>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和能源领域专家,1932年10月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57年毕业于苏联包曼高工,获工程师学位,1962年于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学会会长。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全国低温生物学大会于1992年9月14-18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物学、医学、农牧业、低温物理、低温工程、军事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129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精选出142篇汇编成论文集。会议交流的论文涉及面广、内容新颖。1.在低温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低温传热学和反玻璃化机理,以及寒区冷适应研究取得较快进展。有的已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2.在医用生物材料低温保存方面,冻存的造血干细胞、角膜、皮肤、瓣膜、骨骼等在临床应用取得可喜的成果。业已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细胞、组  相似文献   

11.
院士风采     
《硅谷》2014,(12):F0002-F0002
高尚荫 病毒学家。浙江嘉善人。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0年~1935年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对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家蚕脓病毒、根瘤菌噬菌体、猪喘气病原物及昆虫多角体、颗粒体病毒等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源岗  白燕  王士斌 《功能材料》2013,44(12):1804-1807
为了研究新型膜材聚鸟氨酸对微囊化细胞功能的影响,制备了包埋有BRL细胞的聚鸟氨酸-海藻酸盐微胶囊并考察了微囊化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以及细胞功能。结果表明,载BRL细胞的PLO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细胞在PLO微胶囊内的三维立体环境中能够维持活性,且具有维持分泌尿素和蛋白质的功能,从而为该新型膜材在细胞微囊化的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院士风采     
《硅谷》2014,(17):F0002-F0002
生态学家。山东兖州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1948年在美国犹他大学研究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理论,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种群变境成长”以及系统防治等新观点,制订了预测方法,丰富了昆虫种群生态学、生态地理学及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并在植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经济生态学”原则等一系列新观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提炼。近三年来,学术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科学内涵、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两个方面,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不耐盐和不耐洗涤剂一直是困扰海藻纤维制备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采用四硼酸钠对海藻纤维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改性海藻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吸液量、纤维钙离子含量、纤维断裂强度、纤维和纺丝液微观形貌测试,研究了改性海藻纤维的耐盐、耐洗涤剂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四硼酸钠对海藻纤维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海藻纤维的交联程度和结晶度,从而降低生理盐水和洗涤剂中的钙钠离子交换对海藻纤维结构的破坏,有利于保持纤维形貌。经生理盐水和洗涤剂浸泡后,海藻纤维的吸液量仅为10.2%和10.1%,断裂强度损失仅为5.1%和9.0%,显著提升了海藻纤维的耐盐、耐洗涤剂性能。  相似文献   

16.
院士风采     
《硅谷》2013,(22):2
杨简1911.08.08~1981医学家,广东梅县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和金质奖牌。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实验肿瘤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首次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诱发小鼠皮下纤维肉瘤获成功;建立第一个纤维肉瘤SP,先后建立9个可移植瘤株,创建了第一个"瘤株保种传代室";对宫颈癌、食管癌病因做了研究,首次提出食管癌霉菌病因问题,并创立了"宫颈癌综合病因学说"。  相似文献   

17.
李诗杰  韩奎华 《材料工程》2019,47(10):97-104
与陆生植物不同,海藻中含有海藻酸和海藻酸盐,其中海藻酸盐主要以海藻酸钙、海藻酸镁等形式存在于细胞壁中。以马尾藻、浒苔、龙须菜、裙带菜、海带和石莼6种海藻为原料,对海藻炭化后得到的碳产物进行盐酸酸洗,除去海藻酸盐中的钙、镁等离子,形成“蛋盒”式初始孔结构,然后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海藻基超级活性炭,研究酸洗预处理对海藻基活性炭孔结构特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海藻炭化产物酸洗预处理,不仅明显增大了海藻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还大幅度提高了活性炭中介孔的含量。海藻基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张峰,男,博士,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该研究所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工作。2005年获德国马普(Max-Planck Society)研究基金,在德国马普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综述海藻酸钙凝胶在可食性包装材料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扩大凝胶的应用领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海藻酸钙凝胶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方法,提出海藻酸钙凝胶在可食性包装材料中的未来展望。结果 虽然海藻酸钙凝胶在可食性生物质包装材料、可食性药品包装材料、可食性食品包装材料、可食性固定化包装材料等中的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 未来海藻酸钙凝胶在流体食品包装保健品包装,以及生物质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CaCl_2为交联剂,制备了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共混膜。以溶胀度为主要指标,分析了聚乙烯醇的含量与交联剂浓度对共混膜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共混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6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的交联效果改善显著,共混膜具有较高的耐水性、亲水性与保水率;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钙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表面粗糙度提高.该研究将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共混膜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