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天做报告代表两个身份,一个是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发言人身份,另外一个是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信计算这块业务负责人的身份。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可信计算。其次介绍一下什么是TCM。最后给大家报告一下可信计算工作组的工作情况,包括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联想、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09年8月19—2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全国商用密码成果展”。展会上,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以“可信计算安享无忧生活”为主题。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中国可信计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8月19—21日,国家密码管理局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全国商用密码成果展”。展会上,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以“可信计算安享无忧生括”为主题,向公众首次展示了中国可信计算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可信成员”的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也在展区里展示了自己的可信计算产品及相关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1 7~18日,由中国密码学会主办、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和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一届中国可信计算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密码学会秘书长强志军主持,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侯建仁处长致辞。他指出,目前国内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处于低级阶段,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可信计算理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是信息安全技术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可信计算技术是目前计算机安全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可信计算技术。可大大提高终端和网络通信的可信性。本方案通过视频监控服务器内嵌可信计算平台模块TPM,将可信计算技术引入到视频监控系统中。利用TPM的密码运算引擎和存储保护功能,结合可信计算的相关思想,能够使视频监控服务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提高,而且这种基于硬件的安全技术,相对于基于软件的安全技术来说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可信计算芯片是可信计算的核心部件,承担着对可信计算平台软硬件系统的完整性度量、完整性报告和可信存储等任务。目前,国外可信计算芯片大多采用国际可信计算组织的可信平台模块TPM规范,而国内可信计算芯片依据的是可信平台控制模块规范。文中从芯片的主要功能、组成结构、接入方式和工作模式等方面,研究和分析了两类常见可信计算芯片,最后讨论了可信计算芯片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徐日  毛明  高献伟 《通信技术》2009,42(4):111-113
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功能与接口规范,用于指导我国可信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和TCM(可信密码模块)的组成结构,分析密码算法的支撑作用和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的完整性度量机制。从而发现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和TCG(可信计算组织)的可信计算平台在完整性度量和密码机制方面的差异,得出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可信计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拓展,可信计算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本讲座将分3期对可信计算的内涵、关键技术和未来进行讨论:第1讲从可信计算的演进过程简单叙述可信计算技术发展历程、可信计算的定义和范畴、相关研究领域;第2讲从技术的角度探讨可信计算研究的系统架构、主要关键技术及其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第3讲介绍可信计算的应用模式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PC构建的可信计算平台中可信计算基的构建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逻辑方式构建的可信计算基存在被篡改和绕过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密码技术构建可信计算基的方法。该方法以可信平台模块为信任根,验证可信计算基的完整性,防止可信计算基被篡改;将系统中受控可执行程序执行解释部分加密存放,密钥存放在可信平台模块,程序的执行必须通过可信计算基,防止了可信计算基被绕过。通过分析其基本原理,验证了基于密码技术可有效构建具备完整性和唯一性的可信计算基。  相似文献   

10.
可信计算(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拓展,可信计算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本讲座将分3期对可信计算的内涵、关键技术和未来进行讨论:第1讲从可信计算的演进过程简单叙述可信计算技术发展历程、可信计算的定义和范畴、相关研究领域;第2讲从技术的角度探讨可信计算研究的系统架构、主要关键技术及其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第3讲介绍可信计算的应用模式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可信计算(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拓展,可信计算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本讲座将分3期对可信计算的内涵、关键技术和未来进行讨论:第1讲从可信计算的演进过程简单叙述可信计算技术发展历程、可信计算的定义和范畴、相关研究领域;第2讲从技术的角度探讨可信计算研究的系统架构、主要关键技术及其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第3讲介绍可信计算的应用模式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基于可信计算的可信应用目前缺乏的主要原因,深入剖析了基于虚拟机的可信平台和基于可信计算的可信Web服务体系结构、工作机制和应用流程,以及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在AdHoc、传感器网络、网格计算、数字版权管理和RFID中的可信应用。通过对可信计算应用的研究,为推动可信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对可信计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集成电路应用》2012,(3):44-4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宣布与英特尔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共同推进可信计算技术标准和产业化、保护信息系统和用户安全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推动可信计算技术的产业化,打造健康的可信计算产业链;共同推进和验证可信计算技术新的国际标准TPM2.0。国民技术表示,公司成为英特尔公司在可信计算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有利于公司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进入国际可信计算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可信计算是一种计算运算与安全防护同时进行的新计算模式,通过对计算过程的可管可测,为通用计算平台提供对恶意代码或非法操作的主动免疫能力。可信计算体系结构的脉络是,将国产密码体系作为可信基础,将可信平台控制模块作为可信计算的信任根,并以可信主板为可信计算的平台,将可信网络作为可信过程交互的纽带,对上层业务应用进行透明支撑,保障应用执行环境和网络环境安全。本文介绍了《可信计算体系结构》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可信计算体系结构的原理及功能、核心组件及其在多种平台环境中产业化落地的应用等。《可信计算体系结构》标准为可信计算产业化过程在设计实现和部署应用方面提供规范和指南,促进了可信计算技术及其产业化更快更好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可信计算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已制定了一些可信计算标准,而且有些产品已得到应用,但信息系统的可信计算体系结构却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研究了可信计算的典型架构,包括TCG框架、NGSCB框架、LT框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系统和可信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可信计算体系结构。该结构将信息系统的可信分为五个方面:可信认证、可信评测、基本单元可信、信息网络可信和信息系统可信。该体系结构有利于指导可信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可信产品的研制,使信息系统真正做到可信。  相似文献   

16.
浅议可信计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信计算已成为信息安全行业的热点之一.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可信计算的背景以及国内外可信计算的发展现状,认为可信必须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之上,呼吁国内可信计算行业应重点加强可信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环境建设,最终实现"自主,可控"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因特网架构的安全困境引出可信计算,介绍了可信计算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可信计算的安全防护机制,并结合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需求特点,指出了可信计算作为高可信网络解决方案之一的应用前景及其可能对安全防护体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明 《通信技术》2013,(7):79-81,84
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如何建立高效安全的可信计算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背景。这里详细介绍和分析可信计算的国际发展历程、相关定义、关键技术、相关国际标准、相关规范。基于以上分析,指出目前可信计算研究存在理论滞后于应用,部分关键技术尚未攻克,缺乏配套软件系统等问题。最后指出可信计算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相应应用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可信计算技术是目前信息安全领域一项较新的技术,用于保护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信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的同时,却给计算机取证带来了困难.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背景和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分析了可信计算对计算机取证的影响,最后以Windows操作下的可信计算环境为例,分析了可信环境的构建技术对取证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可信计算平台之间的身份能够安全并高效地验证,通过对可信计算平台和PKI技术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一种基于PKI技术的可信计算平台之间的相互验证的协议。该协议通过引入可信第三方CA,用可信第三方向相互认证的可信平台颁发AIK证书,可信计算平台通过可信第三方验证对方AIK证书的真实性和AIK私钥加密AIK证书,验证平台的身份和完整性以及可信计算平台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