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春节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在 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在组织管控、医疗救护、社区防疫的全民防护 过程中,社区在疫情防控、健康生活维系、社 区集体心理疏导以及社区文化和精神凝聚方 面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因此,基于社会生活组 织网络体系的城市居住社会及其空间单元, 对于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性重大 公共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韧性价值与 属性特征。从规划的全局观反思,基于多元主 体和治理理念,规划除了预留出应对突发事 件的城市安全预留用地,同时,基于城市社会 属性特征,更要注重建构以人为本、与城市社 会组织结构匹配的“生态链—防控链—组织 链—流通链”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基层安全防 控的“安全空间单元”,进而基于安全防护体系 下原有配套设施系统如何更好适应疫情防护 需求,形成既有设施与疫情防控需求的弹性 设施嵌套体系,又能在全民医疗和健康体系的 框架之下充分考虑城市居住社区基层防护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基于疫情防控的视角,从城市社会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基于疫 情防控的社区安全系统的建构及其防控规划体系与常态化规划建设的设施嵌套关系。  相似文献   

2.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 的突发,是对城市基层社区应急防控能力的 一次大考验。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空间治 理体系的最小细胞,社区的预防水平与抗疫 能力成为重要议题。基于城市社区规划与现 代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社区体检模型”, 使用截止4月15日南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数据及行政区划空间数据,以15分钟生活圈 作为最小评价单元,从源—汇城市人系统、 点—群公共点系统、集—散流行病系统三个 平行层面分析了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评价 单元的社区健康指数,分析得出低于5分的 亚健康单元,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有着 较高的建设密度与较差的通风环境。并借此 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管理建议,以期为城市突 发公共卫生威胁下社区有效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可通过改善建成环境促进公共健康。针对我国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问题,本文集中探讨建成环境对呼吸健康的影响和规划原则的优化方向。研究通过建构建成环境与呼吸系统健康之间的理论框架,确定建成环境影响呼吸健康的多元要素及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肺癌作为代表性呼吸健康结果,运用上海市某城区肺癌患病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实证模型建构,探讨显著影响呼吸健康的建成环境要素及其特征。研究进而针对明确显著的工业用地布局、绿地和开放空间布局、道路密度等方面,提出针对呼吸健康的规划设计优化策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面探讨罕见汛期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致灾因素;随后从极端天气下地下空间致灾风险评估、灾害防控规划及灾后城市恢复规划等方面提出特大暴雨下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控体系构建方略;最后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复杂多样性挑战,从生态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科学地下空间防控体系构建及完善地下空间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方面阐述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柳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状态进行调查,总结了柳州市目前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利用形式以及开发建设的竖向深度,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规划策略,提出“一环、两中心、两发展轴、七节点”的柳州市地下空间功能布局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灾害作用过程阶段的分解以及对灾害不同途径的破坏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城市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途径,建立起"灾害作用—空间破坏—人员伤亡"的灾害过程认识,结合国内外研究判断,提出以"规划干预—空间手段—灾害防治"的思路逻辑,建立以城市空间为着力点的空间途径应对灾害的框架,并从城市外围环境、城市内部空间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阐释了与灾害的联系,形成了动态适应灾害变化的规划干预方法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反规划”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指出导致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城市环境危机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混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规模-性质-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论;基于现行方法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规划”途径: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文章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荷  黄文圣  杨培峰  黎丽娟 《园林》2023,(3):114-124
高密度建成环境内自然式鸟鸣声感知特征与城市空间建设运营、鸟类活动行为以及居民感知状况密切相关,是衡量城市空间品质优劣程度、环境适宜性特征以及生态可持续性的关键。通过解析高密度建成环境内鸟鸣声感知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鸟鸣声感知的自然式和人工式影响因子评估体系,识别重庆市南岸区高密度建设空间,结合城市活力特征对比分析城市居民鸟鸣声感知现状和需求意向,针对高密度建成环境内承载鸟类活动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和附属绿地4类绿色空间,解析自然式和人工式影响因素与鸟鸣声感知现状的相关性特征。研究发现高密度建成环境内鸟鸣声感知呈现出“听者—环境—感知”复杂的互动关系,区位、外部环境和内部生态特征对鸟鸣声感知产生复杂的影响,生态特征愈优的城市空间,其鸟鸣声感知愈强,人类干扰越高的城市空间呈现对鸟鸣声感知的需求洼地。匹配高密度建成环境内居民鸟鸣声感知需求和建设开发现状,提出提高生态基底质量和降低人类干扰的合理管控和建设引导,并形成“增量—连廊—通源”“提质—优植—共营”“降扰—弱噪—增感”的优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与公共健康关系密切,20世纪初期作为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干预途径和方法出现。目前欧美对于健康城市规划的研究关注如何通过规划设计,减少特定疾病的患病率,国内相关研究开始起步。由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雾霾(PM2.5,PM10等颗粒物)频发,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上升;非常有必要探究如何通过建成环境要素的规划和设计优化,减缓颗粒物对于居民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本文基于颗粒物分布、呼吸系统疾病、城市空间要素三者关系的文献研究,以建成环境要素是否影响颗粒物浓度分布作为自变量选取原则,以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作为协变量,以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癌)的个体病患分布和特定空间单元患病率作为因变量,建构在颗粒物分布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并提出构建实证模型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