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角闪烁抑制的高分辨雷达角跟踪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涛  王浩 《电子科技》2010,23(11):67-69
针对高分辨导引头雷达在近距离跟踪目标时出现角闪烁问题,采用基于角闪烁抑制的高分辨测角算法。对回波信号进行一维成像处理,以距离像幅度作为单脉冲测角幅度,利用单脉冲测角方法得到目标在各个距离单元内的角度信息,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得到目标几何中心空间角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抑制角闪烁偏差,提高导引头角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相控阵雷达和差波束法测角精度,研究了相控阵天线和差测角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角精度的不同因素.针对相控阵雷达测角误差函数随天线扫描角度变化问题,提出了任意扫描角度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工程计算方法,可实时计算不同扫描角度的测角误差函数.仿真得到的测角误差曲线斜率与暗室测试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吻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毫米波雷达高分辨抑制角闪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闪烁是影响毫米波末制导雷达角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致使脱靶量增加,甚至导致目标丢失。然而目前关于角闪烁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分析、建模和仿真,试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首先简述了角闪烁产生的机理,分析了角闪烁的特征,然后总结了抑制角闪烁的常用方法,并阐述了高分辨雷达抑制角闪烁的原理,开展了毫米波单脉冲雷达角闪烁试验,最后利用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高分辨可有效抑制目标上多散射中心间相互干涉引起的角闪烁。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雷达一般采用两套系统,窄带系统作为传统的坐标测量系统,实现目标检测和跟踪;宽带系统实现成像和识别,其在窄、宽带系统之间转换的工作方式会降低雷达的数据率。该文将状态空间方法引入基于宽带一维高分辨距离像的单脉冲雷达的坐标测量,从而实现了宽带系统中的测距、测角,在抑制角闪烁的同时,提高了扩展目标上各散射中心的坐标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吕小永  王俊  焦雪 《电子学报》2015,43(10):2022-202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外辐射源雷达的比幅测角方法,利用八单元均匀圆阵天线结合方向图综合技术形成覆盖全空域的十八个波束,用以对目标进行扫描.首先进行波束扫描、杂波相消、距离多普勒处理,然后在距离多普勒平面上进行测角.对参考信号中含有目标回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参考信号中含有目标回波时原始比幅测角方法的测角精度将受到较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修正的测角方法,修正测角方法与原始方法相比在参考信号含有目标回波时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得到目标的方位角.  相似文献   

6.
赵曜  曹翔宇  全相印  崔莉  许洪玮 《信号处理》2022,38(12):2532-2541
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中,当方位向合成孔径较大时,观测区域内目标的电磁特征会表现为各向异性,导致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传统SAR成像方法不再适用。为此,宽角SAR成像方法通过将宽孔径划分为多个子孔径,利用每个子孔径对应的回波数据单独成像,实现对目标雷达图像的多角度重构。由于目标的散射特性在相邻子孔径中通常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每个子孔径的强散射中心分布高度相似,使得宽角SAR的成像结果具有低秩结构,即相邻子孔径对应的目标成像结果的支撑集相近。为了使用这种相关性,将Karhunen Loeve (KL)变换引入到宽角SAR成像过程中,再利用目标强散射中心分布的稀疏特性,建立基于低秩结构的宽角SAR稀疏成像模型。采用增广拉格朗日法(Augmented Lagrangian,AL)和交替方向乘子(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对上述成像模型进行迭代求解,从而获得宽角SAR成像结果。相比于传统的宽角SAR成像方法,本文所述方法不仅能提高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重建精度,还能有效抑制旁瓣...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雷达测角方法,利用无线方向图去和实际天线扫描所产生的目标方位回波拟合,以达到较理想的测角精度。硬件方案上采用高速DSP芯片TMS320C30,以实现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角闪烁背景下,雷达导引头在近距离跟踪阶段存在不能稳定跟踪,甚至不能精确跟踪的问题。基于高分辨技术的单脉冲测角方法是抑制角闪烁、提高角跟踪性能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采用幅度加权的思路,在对目标角度的估计过程中只利用了目标多个散射点的幅度信息。对于雷达目标的角度估计和角度跟踪而言,目标几何中心具有确切的物理意义。在距离高分辨条件下,散射点的距离信息表征了目标散射点在径向上的分布情况,对目标几何中心的角度估计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充分利用高分辨雷达所能提供的有效目标信息,提出了基于目标几何中心的角信息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角闪烁,而且具有更好的跟踪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频率捷变的单脉冲雷达角闪烁抑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闪烁是雷达目标后向散射特性的重要物理量,它能严重降低毫米波末制导雷达的导引精度,影响雷达三维成像的质量。本文针对宽带毫米波雷迭角跟踪中的角闪烁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频率捷变技术获取目标回波信号的多个独立样本来抑制角闪烁的方法。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频率分集技术对宽带毫米波雷达目标角闪烁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峰  何松华  赵宏钟 《现代雷达》1999,21(2):12-15,27
角闪烁误差是影响毫米波导引头末制导阶段雷达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抑制。频率分集技术抑制目标角闪烁的有效必一步取决于去除脉间相关性的性能,即要求雷达发射信号必须有较大的频率间隔,宽带毫米波雷达正好满足了这一常规微波雷达不能满足的要求,本文将复杂目标后向散射回波近似为若干强散射中心回波的合成,结合几何光学法得到了某种飞机目标的确定性模型,并用该模型评定发集对角闪烁抑制改善性能。所有结论及分析都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双通道测角系统粗精耦合的原理,在RTLinux嵌入式系统中对旋转变压器和感应同步器两种测量传感器经变换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对耦合后信号的进行补偿处理,实现角位置的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2.
单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体玲  李兴国 《现代雷达》2006,28(12):24-29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单脉冲探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从单脉冲天线的发展出发,详细介绍了单脉冲测角技术,角闪烁的问题以及单脉冲距离的高分辨率的获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讨论了单脉冲成像技术和通道不一致性对单脉冲探测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单脉冲和差波束测角的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密跟踪雷达中单脉冲测角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体制,测角精度的好坏将关系到雷达对作战目标的跟踪性能。对于影响系统测角误差的诸多因素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各种噪声影响的测角误差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测角精度有影响的接收机热噪声、目标振幅起伏噪声、目标角噪声、伺服系统噪声和多径传播噪声等因素进行了梳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给出了相互影响关系,文章的结论对于该类系统的设计与使用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旋转变压器作为现代伺服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角位置测量元件,大量应用于高精度大中型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工业控制、武器火力控制及惯性导航领域;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目前常用多极旋转变压器粗精组合的方法,完成角度测量;基于此主要介绍了多极旋转变压器的测角原理,并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频域信息的无源定位对角速度测量要求较高,分析相位差变化率模型可知相 位差变化率对角速度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将其应用于机载单站无源定位,建立新的无源测 距模型并进行误差分析。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减小了参数测量难度,定位误差主要受相位 差变化率和频率变化率影响,并随载机和目标相对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原方法相比具有更 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圆感应同步器高速数据处理电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超 《红外》2006,27(4):42-46
圆感应同步器是一种精密的角位置传感器,其高精度高速数据处理电路意义重大。本文分析比较了圆感应同步器不同的激磁方式及输出检测方式,介绍了绝对角度测量原理、IRDC芯片及绝对式感应同步器角度测量电路的误差来源,最后给出了初步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圆感应同步器的高精度角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明  邹继斌  刘承军   《电子器件》2007,30(1):263-266
为了实现对角度的高精度测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达到16位高分辨率,并且数字信号能稳定输出的圆感应同步器角度测量系统.根据圆感应同步器和轴角数字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核心器件AD2S80A芯片的外围元件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并且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低噪声的前置放大电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显示角度分辨率为0.1",角度测量误差为±0.3",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改进的交叉眼角度欺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多阵元天线角度干扰技术和交叉眼,建立了多阵元交叉眼干扰模型,提出了多阵元交叉眼角度欺骗改进算法,改善了交叉眼干扰角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增加了角度欺骗的范围,同时此算法可以控制干扰角的方向。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和角度干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