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省石墨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3位,是我国石墨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来源地之一。因此,加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进行成矿区带划分、总结成矿规律和研究矿床成因,对于成矿预测、找矿潜力评价及促进矿产开发至关重要。在对河南省石墨矿勘查成果资料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赋矿地层、矿床特征和成矿区带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石墨矿床类型单一,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2)太华岩群水底沟岩组、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和陡岭岩群大沟岩组,均具有孔兹岩系特征,石墨矿化最强,为主要赋矿地层,找矿潜力巨大;(3)银鱼沟群赤山沟组具有黑色岩系特征,石墨矿化相对较弱,为次要赋矿地层;(4)河南省石墨矿总体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矿石易选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在对全国成矿域(Ⅰ级)、成矿省(Ⅱ级)、成矿带(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河南省石墨成矿区带划分为4个石墨成矿亚带(Ⅳ级)和8个石墨矿集区(Ⅴ级),石墨成矿亚带自北向南分布,石墨矿化自北向南由弱变强,与赋矿地层分布及其矿化规律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桐柏县大河石墨矿区属于河南省三大石墨矿带中最大的石墨矿成矿带——卢氏县朱阳关—镇平县柳泉铺石墨矿成矿带一向东延伸到桐柏的部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系统总结了大河石墨矿区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甘肃省晶质石墨矿资源及地理分布特征,总结了甘肃省晶质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2个晶质石墨矿成矿远景区,为今后全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柴北缘的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柴南缘的巴勒木特尔石墨矿床为典型矿床代表,着重描述了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初步总结了青海省柴周缘晶质石墨矿成矿特征,指明了石墨矿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北属秦祁昆造山系,青南属三江造山系,成矿带青北属秦祁昆成矿域,青南属特提斯成矿域,石墨矿较为丰富。省内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青北秦祁昆成矿域柴达木周缘地区,该区元古代变质老地层分布较为普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发现了众多的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点),找矿前景较好。对柴达木周缘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石墨矿分布以及典型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时代、成矿温压条件、碳质来源、矿床成因、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内石墨矿的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柴达木周缘石墨矿的赋矿地层柴北缘主要为古元古代达肯大阪岩群,柴南缘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富含有机质,碳同位素测定表明,碳质来源为地层沉积的有机质;②石墨矿沿元古代变质老地层及构造带分布,受岩浆活动影响,规模总体一般,但矿化规模较大,矿体规模一般,品位较高,矿石质量一般;③柴达木周缘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石墨成矿带、4个成矿亚带、6个成矿有利区段;④柴达木周缘晶质石墨矿的成矿阶段可以划分为沉积成岩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作用阶段,具有区域变质+构造-岩浆改造的特征,成矿温压条件具备,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⑤大通沟南山、黄矿山北和巴勒木特尔等地区的晶质石墨矿床选矿回收率较高,有一批具有工业价值的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可利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石墨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探寻石墨矿成因可为寻找石墨矿指明方向。充分利用陕西省洋县窑坪乡地区石墨矿床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和资料,通过对有关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时代、成矿构造、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地区石墨的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阐述了成矿有利地层为古元古界长角坝岩群湾牛坝岩组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石墨片岩。分析认为,矿体成因类型为沉积型区域变质矿床,地层标志、岩性标志、矿物标志是寻找石墨矿的最直观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河南省非金属矿床的分布、含矿建造、成矿系列等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了14个含矿建造,并阐述了他们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河南省非金属矿的成矿特点和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8.
豫西南南秦岭石墨成矿带分布于淅川县小陡岭—蒲堂—老灌河一带,地处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木家垭—内乡断裂与淅川断裂之间。为查明区域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床规模、矿石特征和矿床成因等,相继开展了矿产普查、预查工作,并对整个成矿带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石墨矿赋存于古元古代大沟岩组中,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片岩是石墨矿的主要赋存层位,矿层受地层控制明显,矿体与矿层基本吻合;②矿层多分布于成矿带西段和东段,中段较少,西段矿层多赋存于大沟岩组上部岩石组合中,中段及东段矿层赋存于中部岩石组合中;③西段矿石类型多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少量为石墨片岩型,中段和东段多为石墨片岩型,少量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④含碳沉积建造和区域变质作用是石墨矿床的主要成矿控制因素,成矿期为中、新元古代。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矿产勘查,在该成矿带上相继提交了小陡岭、徐家湾—李家营、下大扒、柳树沟4个大型、特大型石墨矿产地;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靶区内矿产地外围均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石墨矿层。综合成矿预测结果表明:豫西南南秦岭石墨成矿带远景资源量可达上亿吨,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墨矿开采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实施的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勘查项目,在豫西南地区探获一个厚度大、品位富的特大型层控型石墨矿床,探获石墨资源量1 298万余吨,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为目前河南省石墨资源量最大的矿床,实现了豫西南地区石墨矿找矿重大突破。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为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在前期矿调工作中发现并投入一定工作量,于2014年成功申报的省地质勘查基  相似文献   

10.
班巴拉维石墨矿位于坦桑尼亚中东部的莫罗戈罗—多多马石墨成矿带上,其含矿岩性为古元古代乌萨迦兰超群鲁匡古勒组的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矿区内共发现13个石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近南北向展布,倾角11°~45°。其中Ⅴ号、Ⅸ号石墨矿体为该矿区的主矿体,在矿区南部共圈定(333)+(334) 类石墨矿石量约3 807.20万t,石墨矿物量约237.37万t。通过班巴拉维石墨矿研究及与中国典型地区石墨矿对比,发现它们在矿床地质特征、变质特征、成矿时代、炭质来源、矿体及矿石类型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证明班巴拉维石墨矿属于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区域性断裂构造和地层区划,结合以往全省石墨矿产勘查成果及收集相关资料及野外调查,初步确定了河南省石墨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划分出华北地台南缘灵宝—鲁山—舞阳、秦岭—大别山褶皱系北秦岭朱阳关—柳泉铺、东秦岭复杂构造带南支荆紫关—师岗复向斜北翼3个主要石墨矿带。依据分布特征,太华群水底沟组地层为Ⅰ号分布区内石墨矿的直接找矿层位,秦岭群雁岭沟组、陡岭群大沟组地层分别为Ⅱ号、Ⅲ号分布区内石墨矿的直接找矿层位。  相似文献   

12.
李铭  黄诚  樊光明 《现代矿业》2016,32(9):141-144
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对河南崤山地区老李湾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组构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矿体主要受断裂及其次级断层控制,成矿对围岩的选择性较差;②老里湾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区内成矿关系较紧密,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③矿区矿石结构以碎裂结构、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常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等,银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然银、硫铜银矿,次为银金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④老李湾银矿具有与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银矿相似的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和分带特征,显示崤山地区斑岩型银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陈金铎 《现代矿业》2014,30(9):100-104
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西南部410 km2范围内的花岗伟晶岩脉群进行系统的大比例尺矿脉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区域内矿脉体的分布特征及成矿特性,总结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铀、非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加里东末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灰池子黑云母花岗岩体为该区域内花岗伟晶岩脉群的母岩,伟晶岩脉群因岩浆结晶分异及交代作用富集形成了稀有金属、铀、非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淅川县五个不同矿点的石墨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11%左右,杂质成分以SiO2、Al2O3为主。目的矿物是石墨,含量10%左右,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为主,含量分别约为40%、25%,石墨主要与石英、白云母相间分布。五个矿点可归为两类(1#、2#为第Ⅰ类,3#、4#和5#样为Ⅱ类),这两类石墨片的粒度不同,要使石墨单体解离达到90%以上,磨矿细度分别需达到-0.0026mm、-0.013mm。综合分析,该两类石墨矿均属于难选石墨矿,而第Ⅰ类(1#和2#样)石墨矿比第Ⅱ类(3#、4#和5#样)更加难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摸清了该区域地层特征及含矿性情况,以及在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新发现的矿(化)点9处,主要有成矿潜力点5处,即上龙湾北石墨矿点、来路村北铁矿化点、俄加萤石矿点、松巴铜矿点、上峡铁矿点、红嘴滩泥炭矿点。结合拉脊山一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了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区域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旺苍石墨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区内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并对石墨的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石墨主要呈脉状或细脉状与石英、云母相间分布,部分呈自形或半自形散布在脉石矿物中,不同层位石墨粒度大小区别较大。固定碳含量为23.73%~47.41%。酸法纯化后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显示,石墨的ID/IG比值为0.02~0.07,说明各样品中不含非石墨结构的碳类物质,且石墨晶体结构缺陷较少、三维晶体结构发育完善。判定该矿区石墨为晶质鳞片状石墨,且不含隐晶质石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浙东山门地区铜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并对该地区铜矿床进行找矿预测,首先系统分析了区内地质、物化遥特征,然后对产出于该地区的半岭—黄施岙一带铜矿床(山门铜矿床)的产出状态、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区内铜矿床成矿的同时具有浅成热液和斑岩成矿系列的某些特点,简单地以构造热液充填或典型的斑岩成矿理论指导找矿是不合理的,应以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作为主攻对象;2矿区所见矿化大多属高位或远端的矿化,其延深部位是现阶段找矿的主要目标,而斑岩成矿则可能在更深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五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即针对NW向断裂裂隙带、次级火山机构、多期次的潜火山-侵入岩、蚀变分带特征和物化探异常等5种不同的矿化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找矿思路,为区内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淅川县五里梁石墨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五里梁石墨矿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是河南省主要的晶质石墨矿矿产地之一。根据目前工作程度,该矿区内共发现3个石墨矿体(层),石墨矿体(层)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陡岭群大沟组地层中,矿体(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本文作者介绍了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河南铝土矿成矿特征对勘探开发方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河南省铝土矿的成矿特征,分析了河南省铝土矿的成矿特征对勘探方法选择和预测资源储量的影响,对铝土矿的勘查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淅川县官沟石墨矿矿区区域构造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构造活动发育,变质作用较强,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研究了河南省淅川县官沟石墨矿矿区地质特征,得到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地质特征以及变质作用对矿床的影响;分析了矿体地质特征,得到了石墨矿体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夹石分布,影响、破坏矿体的因素,矿石质量特征以及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并对矿区内共(伴)生矿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企业职工就业水平和生活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