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应用实验计划法研究了煮茧工艺及制丝助剂对差原料茧的净度解舒率、缫折等指标的综合影响,得出触蒸前处理后加助剂等方案,使解舒率、净度提高,同时缫折也下降的效果,在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煮茧工艺优化处理在煮茧生产中应用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缫丝煮茧机连续温度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结构、仪表选型与安装以及工作原理。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煮茧温度控制自动化,可有效解决缫丝煮茧因锅炉供汽波动大和生产工况变化、人工控制不及时引起煮茧偏生偏熟的问题,大大提高蒸煮质量、减轻煮茧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丝产品的质量,提高解舒率和降低缫折。是一套较适合于缫丝生产企业推广应用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荧光色蚕茧的理化性质和工艺性能以及与生系洁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荧光一、二级和三级色茧,在丝胶溶解性、异状茧丝的数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三级色茧的解舒和洁净成绩劣于一、二级色茧。由此认为,对蚕茧按荧光显色不同进行分别煮缫,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适合自动缫丝的煮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自动缫偏生煮的煮茧工艺相比,适熟而沉的煮茧工艺更有利于改善生丝品质,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适合自动缫丝的煮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 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自动缫偏生煮的煮茧工艺相比,适熟而沉的煮茧工艺更有利于改善生丝品质,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关于煮茧前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联系我国的原料茧质,认为我国的煮茧前处理的开发应从两方面入手:对解舒好的原料茧,通过改善现有的浸渍、减压渗透等前处理工艺,在防止净度下降的前提下,提高出丝率;对解舒差的原料茧,应开发研究以化学前处理为主的新的前处理方法,使解舒率和净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煮茧用钠型软水中所含的阴离子HCO_3~-、Cl~-、SO_4~(-2)对茧层溶失率、解舒率、光析、生丝含胶率的影响。认为当前丝厂采用的钠型软水不是理想的煮茧用水,它是影响煮茧溶失率、出丝率和生丝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了一套煮熟茧动态解舒张力的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在不同的煮茧工艺条件下,对解舒优劣不同的两种原料煮熟茧的动态解舒张力进行了检测分析,定量检测得到了较为可靠的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完善煮茧理论、评定煮熟程度、鉴别茧质优劣、改进煮茧工艺、提高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2)的实验结果,本文就劣质茧的煮茧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劣质茧单纯采用加大渗透压差、提高煮茧温度和清汤煮茧等强化煮茧作用的传统工艺,无助于茧层的均匀渗润和适当煮熟。相反,由于丝胶溶失过多而使异状茧丝的脆弱性得到充分暴露,从而导致茧丝湿强力下降。经正交试验,采用加压前处理和化学气体等开发应用技术,劣质茧的解舒率比以往的传统工艺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煮熟茧动态粘弹性的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在不同的煮茧工艺条件下,对解舒优劣不同的两种原料煮熟茧的动态粘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得到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指出了有关文章所采用的煮熟茧动态粘弹性参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选用参数的方法。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完善煮茧理论、评定煮熟程度、鉴别茧质优劣、改进煮茧工艺、提高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定粒配茧缫丝中不同茧层的茧粒数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定粒缫丝工程中采用粗细茧丝搭配的方法进行配茧缫丝时,需要根据落绪茧及茧丝粗细搭配状况选择适当的接绪茧接绪,以保持厚薄茧型的搭配,减小生丝纤度方差。本文从理论上对这一缫丝动态过程建立差微分方程组,得到定粒配茧缫丝时不同茧层茧粒数的分布。通过对定粒缫丝动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对得到的理论结果进行了讨论,为缫丝工程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结果及管理基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将茧丝区分成厚薄两层茧态的定粒配茧缫丝理论解析模型,拓展茧丝的分层方法,建立定粒配茧缫丝外、中、内层茧粒数分布的动态过程差微分方程组,得到平衡状态下各种配茧组合的概率分布。同时,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就此模型探讨了原料茧特性、缫丝工人技术水平对生丝纤度方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定粒配茧缫丝模型及各茧层茧粒数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茧丝周期丝长分布理论,对定粒缫丝中厚薄茧层茧粒数变化通过建立该动态过程的差分微分方程,获得定粒生丝的各茧层茧粒数分布和中心配茧率的解析结果。阐明了原料茧特性和缫丝工的技术水平与定粒中心配茧率之间的概率论关系。通过模拟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并讨论定粒缫丝工程管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定粒配茧生丝的茧丝周期丝长分布的解析(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讨论了在定粒缫丝工程中采用配茧缫丝法缫丝时,原料茧的落绪部位分布是L型或J型的条件下,生丝上的茧丝周期丝长分布的解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对此理论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讨论了落绪部位分布的概率论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定粒缫丝工程中采用配茧缫丝法缫丝时,一般将茧丝区分为内、中、外三个层次,按照落绪茧的落绪点所在的层次,选择同层次的落绪茧进行接绪;当发生蛹衬落绪时别选择新茧接绪。本文给出在此条件下茧丝周期丝长分布的数学建模及其解析的结果,讨论落绪部位分布的对其概率论结构的影响;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试验对理论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讨论其在燥丝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模拟生成的茧丝纤度曲线作为原料,在假设落绪部位分布为二次曲线以确立解舒丝长的条件下,考虑失添、配茧等缫丝技术条件,建立添绪茧库模型,进行定粒缫丝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并编成了定粒缫丝模拟软件。然后利用模拟缫丝方法讨论了原料茧特性、缫丝工艺条件对生丝纤度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35组天蚕茧一粒缫试验数据,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天蚕茧的制丝工艺特性。结果表明:天蚕茧的工艺特性参效的不均匀性很大;粒茧茧丝平均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粒茧茧丝长的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着一定的正偏度;解舒丝长的分布呈指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将自动缫丝工程视为"黑匣子”,对在工程滞留的煮熟茧量的变动过程,用具有无数个服务窗口的排队论模型来描述,研究了根据缫丝工程的送入和送出茧量信息推定滞留煮熟茧量分布问题,给出在"黑匣子”内被加工的品物数分布由输入输出的个体数时间系列进行推定的理论及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试验对推定分布的推定误差及其在缫丝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定粒缫丝工程中采用配茧缫丝法缫丝时与生丝纤度波动状态密切相关的茧丝周期丝长进行理论解析。在假定茧丝上的落绪部位分布为任意形式的分布,落绪为稀少现象的条件下,给出茧丝周期丝长分布的解析结果,并证明当落绪部位分布为L型或型时,茧丝周期丝长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讨论了影响分布形态特性的因子。理论结果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试验进行了误差分析并讨论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