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低温杜瓦的真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HT-7U大型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低温杜瓦内的真空状况,对影响真空指标至关重要的磁体主机氦泄漏漏率作了计算,介绍了在试验杜瓦成功实现超导磁体正常运行的真空调试与检漏实践。  相似文献   

2.
真空系统是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系统,真空泄漏会影响等离子体放电并对真空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随着EAST逐步地升级与改造,真空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设备逐渐老化,导致泄漏的风险逐年增大。介绍了EAST内真空抽气系统、真空测量站及漏率实时监测系统。根据真空室压力变化数据,采用静态升压法分析了内真空室漏放率,计算出内真空室在等离子体放电前整体漏放率约为2.2×10-4 Pa·m3/s。基于历年发生泄漏故障时的压力和残气成分数据,对EAST装置内真空室在不同运行阶段的不同类型泄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发生的泄漏位置不同、泄漏介质不同、器壁条件不同,在残气成分特征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泄漏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泄漏处理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EAST及未来聚变堆真空室的泄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分子流传感元件的真空腔体漏率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分子流传感元件测量真空腔体整体漏率,采用的测量装置由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真空抽气系统、恒温系统等部分组成。在测量系统中,流经传感元件的气流处于分子流状态,通过测量传感元件两端的差压,计算质量流量,可以得到真空腔体的整体漏率。实验中对多个真空腔体漏率的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10-5-10-3 Pa·m3/s量级真空腔体漏率的准确测量。除去本底漏率之后,测量结果与理论结果高度拟合,测量结果显示最小偏差为0.05%,最大仅为0.62%。且通过改变分子流传感元件流导值和差压变送器量程可以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可测真空腔体整体漏率范围。  相似文献   

4.
《真空》2016,(2)
<正>随着我国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快速发展,对微小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不论是月球样品封装装置中用到的真空漏率测量,还是载人飞船舱门检漏中用到的正压漏率测量,均与高精度微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密不可分。针对以上需求,航天510所通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提出了微小气体流量测量、真空漏  相似文献   

5.
分析液体向真空环境泄漏的过程,建立其泄漏漏率的数学模型,对提高液体检漏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乙二醇水溶液和金属压变形漏孔为研究对象,建立液体向真空环境泄漏的物理模型,研究其泄漏过程的压力、流速等变化,结合饱和蒸汽压物性,引入液体体积分数参量,分析泄漏过程中的两相流状态,建立漏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液体泄漏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向真空环境泄漏的过程中存在两相流状态的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相符,其漏率处于全气态或全液态泄漏两者之间,该结论对航天器液体管路漏率指标设计与泄漏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为鑫 《真空》1997,(2):22-24
真空比对装置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效率高,不但可以校准真空规,而且能测定漏率、分析真空残余气体,是一种实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真空氦质谱累积法进行航天器密封系统的总漏率测试时,需要检漏容器对密封系统泄漏出的氦气进行收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用正压氦漏孔模拟航天器密封系统的泄漏进行试验验证,得出了检漏容器的密封性能对航天器密封系统总漏率测试的影响,为检漏容器的泄漏给出了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8.
真空计量学已发展成为计量学的一个新的独立分支,其研究内容已从传统的全压力测量与校准扩展到分压力测量与校准、气体微流量(漏率)测量与校准。本文描述了这三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从中可看出真空计量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结合技术规范及实际运用需求,系统分析了我国低温深冷绝热装备用真空测量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真空度测量范围窄、接口处泄漏风险大、封装选材及封装工艺影响仪表使用等.结合LNG多式联运罐式集装箱运用,系统进行了真空测量范围、漏放气速率、密封及选材、结构设计等总体设计,提出了具体技术指标.开展了焊缝强度计算,以及有限元应力及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建立阀门内漏过程中气体体积泄漏率与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均方根(AERMS)量化关系。利用研制的实验平台对阀门气体内漏进行检测实验,并探讨了泄漏率、阀门类型等参数对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均方根的影响。实验表明阀门发生气体泄漏时产生的声发射特征信号参数均方根能有效反应气体体积泄漏率,且声发射检测技术对阀门泄漏率检测误差在10%以内,因此可以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阀门是否内漏并估算其泄漏率。  相似文献   

11.
大袋包装机真空吸袋装置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嵩  张秋菊  陈中杰 《包装工程》2015,36(17):61-66
目的研究大袋包装机吸袋装置对不同材料包装袋的吸袋能力,以提高真空吸附的上袋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方法分析真空吸附装置的吸附原理,针对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真空吸附模型;引入泄漏系数,设计吸附能力试验,分别对内衬编织袋、覆膜编织袋和纸塑复合袋等3种包装袋进行试验,记录气压变化情况。结果采用泄漏系数可以有效表征真空吸附装置对不同包装袋材料的吸附能力,吸附不同编织袋时气压变化并不相同,试验确定内衬编织袋、覆膜编织袋和纸塑复合袋的泄漏系数分别为0.192,0.089,0.042;根据泄漏系数和工作效率,吸附这3种包装袋时真空源气压区间应分别设定为59~64,70~75,66~71 k Pa,真空吸附上袋成功率达99%以上。结论得到了不同包装袋材料的吸附能力系数和合理的真空吸附工艺参数,为合理确定气源的工作区间、满足真空吸袋装置的吸袋响应时间和上袋成功率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储运装备易因包装防护缺陷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方法分析环境影响因素,研制一种由表层、高阻隔层、热封层组成,具备耐戳穿、抗撕裂、高阻隔、防静电等功能的复合材料,参照相关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性能检测。应用该材料,对结构组成、连接状态、密封方式、内环境控制模式等进行科学设计。结果研发了一种可随内部装备数量体积进行大小调整的模块组合式柔性封套。提出了一种采用干燥剂、除氧剂组合成封存剂进行封套以控制内部环境湿度及保持真空的方法,给出了封存剂投放量的计算方法。结论应用该封套可为内部储存装备提供有效的环境因素防护效果,展开、撤收简便,体积大小可调,在野外环境中可靠防护能力的持续周期不少于3年,为装备储存防护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电真空器件内的残气压强是制管和管子工作过程中管内吸气剂材料吸气后形成的平衡压强,器件击破后质谱分析室本底气体会被吸气剂吸收。因质谱分析室放出的本底气体量一般远小于吸气剂在器件内原吸收的气体量,故器件内的残气压强的新平衡值增量可以忽略,分析室本底不会影响正确的分析结果;大气漏入管内后只表现出该管内惰性气体氩的积累;据此,我们提出了充氩法贮存寿命的快速测试方法。只有吸气剂失效或吸气饱和后管内残气质谱图才反映出漏入的大气成份或分析室本底气体干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进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综合地介绍了其技术的发展 ,重点突出了中国极高真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分子真空寿命”这一新的物理量 ,并以此概念推导出测量气体分子热适应系数的方法。指出了在超高和极高真空条件下压力失去了原有的物理意义 ,引入了“有效压力”、“入射率”、“静压”、“动压”等新概念。探索了在空间条件下真空测量中的方向性效应和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偏离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介绍了利用分子沉技术研制的极高真空装置可获得 10 -11Pa极限真空度 ,介绍了中国已建立的航天器模拟设备的现状、性能指标和主要用途。概述了中国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研究现状 ,并指出空间材料、活动部件的冷焊及航天器敏感表面分子污染对航天器的长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展望了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问题,综合地介绍了其技术的发展,重点突出了中国极高真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分子真空寿命"这一新的物理量,并以此概念推导出测量气体分子热适应系数的方法.指出了在超高和极高真空条件下压力失去了原有的物理意义,引入了"有效压力"、"入射率"、"静压"、"动压"等新概念.探索了在空间条件下真空测量中的方向性效应和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偏离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介绍了利用分子沉技术研制的极高真空装置获得了10-11Pa极限真空度,介绍了中国已建立的航天器模拟设备的现状、性能指标和主要用途.概述了中国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研究现状,指出了空间材料、活动部件的冷焊及航天器敏感表面分子污染对航天器的长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展望了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替代压缩式真空计测量容积式真空泵极限真空度的必要条件 ,并研制一种新颖的能完全替代压缩式真空计的测试仪器以及相关的装置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运输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概述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运输中的研究进展,为冷链运输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方法 综述相变蓄冷技术在蓄冷式冷藏车、蓄冷保温箱及其他冷链运输设备中的应用,主要对其相变蓄冷材料、蓄冷技术与保温材料的结合、运输过程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新型的运输方式进行论述。结果 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的各种运输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较大的发展空间。结论 相变蓄冷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冷链运输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变蓄冷材料、保温材料以及运输过程中温度稳定分布的研究及多温共配技术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真空传感器在真空测量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日常测量和校准问题也日益得到相关计量部门的关注。通过对压阻式真空传感器使用原理的分析,采用比较法真空校准装置,获得真空变量与测量输出信号问的函数关系,对照测量误差是否在准确度等级范围内,准确判断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解决该类型真空传感器的测量和校准问题。  相似文献   

19.
蓄冷型运输保温箱在冷链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蓄冷型运输保温箱在冷链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冷藏车对照分析,蓄冷型运输保温箱具有灵活性、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控性等特点。文中分析了蓄冷型运输保温箱的发展现状及不足。对现有保温箱使用的相变蓄冷剂和保温材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用真空绝热板作为保温材料的可行性。蓄冷型运输保温箱已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又是冷藏运输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申江  张川  刘升  丁峰 《制冷学报》2017,(1):107-1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兼具"真空预冷、减压贮藏、冰温真空干燥"三个功能于一体的果蔬保鲜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并对该装置的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加湿换气系统、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分析。利用该装置做了大白菜真空预冷及减压贮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舱内压力的降低大白菜真空预冷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温度缓降、温度骤降及温度持平阶段;以大白菜失水率3.34%等实验数据分析了此装置的技术特点和独特优势。该装置可以从预冷、贮藏两个阶段缩短冷链物流的运转周期,减少果蔬搬运造成的机械损伤,从而将在商业化普及应用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