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给水管网的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水安全输配是保障饮用水水质的重要环节,对管网水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为改善管网水质、建立水质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以天津市的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沿水流路径开启消火栓放水进行测试,考察了余氯、浊度、TOC和三卤甲烷等主要水质参数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属性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为防止水质恶化,应定期排放管网末梢的死水。  相似文献   

2.
给排水专利     
水质自动采样器;紫外多光谱在线水质COD快速测量仪;排水马达连动总成;野外在线水质检查装置;一种给排水管网中的管道交叉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饮用水安全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出厂水水质上,对给水管网中水质的变化则重视不够,而给水管网在整个供水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障水质安全起关键作用。为此,结合北方某高校校园管网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管网水中异养细菌的生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管网水质变得越来越差,至管网末梢时自由余氯、浊度、细菌总数等都劣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影响该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AOC、自由余氯、浊度、有机物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数字化调控途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信息的间隙性、被动性和延迟性特征,提出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理念.从供水管网水质数字信息收集、管网水质信息的在线数字评估和管网水质模型构建方面对实现管网水质数字调控途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技术在上海世博园区供水管网优化运行信息化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项菡 《供水技术》2008,2(2):58-59
阐述了管网水质稳定性、管网结构以及管网运行管理上的缺陷对水质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管网水水质,加强水质的控制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建立出厂水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加大加快管网改造力度,优化管网运行管理,健全消防供水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AOC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的生长潜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澳门管网水中异养菌二次生长和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标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澳门管网水基本属于生物稳定的饮用水;(2)澳门管网沿途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物(BDOC)的变化不明显;(3)降水量和水温对于AOC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而原水水质、处理工艺和水温则对BDOC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4)由于管网水中AOC和异养菌计数(HPC)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BDOC与HPC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故建设将AOC作为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二次生长潜力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保证城市供水水源水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供水水质特别是配水管网水质,保证到户龙头水水质合格,是当前全面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重要任务.阐述了影响配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管网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管网水质监测的现实意义、管网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和管网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并从水质仪表的选型以及水质监测点的合理选择方面分析了管网水质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供水企业管网水质监测与水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有助于为开展管网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完善供水企业的水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潘景盛 《供水技术》2011,5(4):55-56
通过剖析影响管网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网水水质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实行全过程水质监控和供水管网分区分片管理、梳理并消除管网水水质盲点、合理加氯进一步保障管网水水质、建立管网水水质评价体系、开展供水设施现状调查及评估等.通过推行精细化的片区管理方式,提升了供水营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市政供水管网水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志宏 《山西建筑》2010,36(4):210-211
分析了市政管网水质存在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通过具体事例探讨了改善供水管网水质的方法,以解决供水管网存在的水质问题,整体改善供水管网水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供水现状和管网特点的分析,认为供水管网庞大且管线长、供水量分布不均、管线老化是造成出厂水水质在管网中下降的主要原因。文中介绍了本公司在管网水质管理方面的工作,如取样点选择、管网水质检测、用户投诉管理、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此外还对管网水质管理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吴俊  白旭明 《中国市政工程》2012,(4):52-53,57,116,117
对各类二次供水系统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技术与管理的因素,传统的增压设备和高位水池(箱)联合供水与变频调速供水,水质较差,且未能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存在能量浪费现象。罐式无负压供水能够有效地利用供水管网压力,节约能耗,但供水可靠性较低;箱式无负压供水部分利用管网压力,供水可靠性高,能耗适中。  相似文献   

12.
覃永和 《城市建筑》2014,(8):318-3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给水管网改造工程也在不断的增多。本文主要就市政给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给水管道沟槽开挖及回填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提高给水管网改造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应急供水系统存在布局缺乏系统化、建设时序缺乏统筹、单一水源、正常供水与应急供水缺乏有效衔接及非工程性措施缺乏等问题,亟需开展应急供水系统方案探索与设计研究,为应急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结合龙泉驿区应急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应急供水特征识别、应急供水系统方案、水库应急供水工程设计要点和应急供水系统综合利用方案。提出应急供水系统应包括多水源互补、应急输水管道、多供水设施互补、应急水源补水、应急水源水质保障以及非工程性措施等,应急供水设计要点包括设计工况明确、供水方式论证、取水形式确定、输水管道单双管论证、补水设计、输水与补水管道共用论证、防水锤设计、穿越障碍物节点设计等,以期对国内区域应急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供水管网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协同监测下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一直是供水领域的研究难点。为进一步提升监测点选址的科学合理性,采用模糊数学集法分析管网区域污染物、管道完整度以及管网低负压情况,量化确定管网的风险评估指数。将基于风险评估的节点监测用时期望值纳入监测点优化选址模型,结合监测失效率、水量覆盖度和监测点占比这3个优化目标,完善选址优化体系并建立多目标优化选址模型。使用MATLAB软件搭载基于参考向量的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Ⅲ)成功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帕累托(Pareto)前沿解集。最后,基于Modena算例管网进行研究,与传统复合监测目标优化模型选取的选址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基于风险评估的供水管网优化选址模型选取的方案能有效降低监测用时,提高了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给水管道工程重点环节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民 《城市建筑》2014,(14):115-115
地下给水管道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当前城市地下给水管道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其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冉茂军 《城市建筑》2013,(10):272-272
城市供水管网要进行安全优化,要尽可能地降低管道"爆管"、漏损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供水管道维护与运行的费用。本文首先对我国供水管网对水质的影响做了分析,比较了球墨铸铁管和钢管的优缺点,最后提供了几点对城市供水管理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论输配水管网与供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城市输配水管网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介绍,论述了输配水管网与供水安全的重要性,结合国家给水规范及法规,详细阐述了城市输配水管网质量管理控制,从而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章彬 《城市建筑》2013,(12):95-95
空调给水系统的安装成为了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空调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结合空调给水安装经验,提出了空调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以及相应的安装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市政工程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市政排水施工的质量,要提高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希望对于类似的工程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特殊钢厂的供水主管路属于典型的山区长距离、高扬程输水系统。在供水系统改造中将管路由埋地方式改为架空敷设,由四级供水改为两级供水,并特别考虑了停泵水锤对管路的影响。实践证明改造是成功的,从而为山区企业供水系统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