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梁柱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件法建立了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考虑了端板受弯、柱翼缘受弯、螺栓受拉、柱子腹板受剪、柱子腹板受压和柱子腹板受拉变形对连接节点转动刚度的影响。基于板壳理论计算端板和柱子翼缘的弯曲变形,给出了不同加劲肋设置情况下的刚度计算公式;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把柱子腹板受压刚度计算采用的有效宽度和EC3建议的承载力计算有效宽度统一;在计算螺栓刚度时,考虑了因螺栓预拉所挤紧的周围板件对螺栓变形的影响。该文模型和试验结果及已有模型进行对比,表明该计算模型不仅能精确计算节点的转动刚度,且相对于现有的分析模型更为简便、准确,便于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加劲肋形式、组合板厚度和栓钉布置为参数,进行了9块新型组合板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板的正截面承栽力可按基于修正平截面假定的极限状态计算;组合板的跨中挠度,可在按现行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加上考虑界面滑移影响的附加变形值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3.
斜交多肋T梁桥空间计算的有限单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辉  周建春 《工程力学》2003,20(2):163-167
将斜交多肋T梁桥的桥面板视为斜形板梁,肋板视为普通板梁,并在构造其位移模式时考虑了T梁桥面板剪滞效应和局部弯曲的影响,然后根据斜交多肋T梁截面位移参数的变形协调关系来组拼其单元刚度矩阵,由此提出了斜交多肋T梁桥空间计算的斜形板梁有限单元法。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板的裂缝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4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动力测试数据,对板的支承条件和损伤参数进行了识别,根据板的损伤特征,以线弹性断裂力学为基础,推导了混凝土构件裂缝截面转动刚度表达式,然后利用特征值灵敏度分析和实测的固有频率变化率对裂缝的位置及裂缝程度进行了识别。  相似文献   

5.
板桁组合结构空间计算的板桁梁段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荣辉  徐林荣 《工程力学》1999,16(4):65-72,77
本文考虑了板桁组合结构桥面板的局部屈曲,剪力滞后和板桁梁段截面畸变、翘曲、扭转与剪切变形的影响,利用横向有限条带法构造了桥面板板段的局部空间变位模式,提出了板桁梁段有限元法。该方法自由度少,计算精度高,能用于大型板桥组合结构的空间计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弹性边界条件下弹性基础加筋板为例,将弹性基础刚度,边界刚度计入总体刚度矩阵,建立了加筋板声辐射计算模型。讨论了弹性基础刚度,弹性基础作用范围,局部弹性基础位置,边界旋转刚度,边界支持刚度等对加筋板辐射声功率的影响,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实际结构的声学性能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开孔板连接件肋板间距合理的布置方法,通过模型试件抗剪推出试验和弹性地基梁理论,分析了肋板间距对开孔板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考虑肋板间距影响的开孔板连接件抗剪刚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肋板间距对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及峰值滑移量影响较小,对开孔板连接件抗剪刚度影响较大;抗剪刚度随着肋板间距增加近似线性增大,逐渐趋近于单块开孔板连接件受力的抗剪刚度;肋板间距与开孔板孔径的比值为开孔板连接件抗剪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并列焊接多个开孔板连接件时距径比不宜小于3.3。  相似文献   

8.
将折线型截面复合材料板桩整体刚度表示成翼缘和腹板刚度之和,基于层合板理论分层计算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刚度,然后提出整体结构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因此结构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理论值可采用Timoshenko方程获得。开展拉挤复合材料板桩四点弯试验,将测量的荷载-位移曲线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表明本文推导的刚度计算公式在弹性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精度,其中跨高比更大的试件理论与试验值更接近。该理论公式也可用于计算Z型、槽型、工字型等截面复合材料结构的刚度和位移。  相似文献   

9.
针对轨道车辆轻量化设计后可能带来的隔声性能降低问题,研究不同截面加强筋铺设对板件隔声性能的改善效果。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Hybrid FE-SEA)方法建立轨道车辆加筋板结构隔声特性预测分析模型,系统分析T型、L型、I型和矩形加强筋截面类型对板件隔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筋板的刚度和1阶固有频率皆比均质板大,且随加强筋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加强筋厚度恒定时,T型加筋板的刚度和1阶固有频率最大,L型加筋板次之;敷设厚度15 mm的加强筋,板件的隔声性能最佳;当加强筋的质量、厚度、腹板面积及尺寸、翼板面积相等时,各类型加筋板的计权隔声量Rw差异不大;板件加筋后,刚度控制区的隔声量增幅3 dB~17 dB,1 250 Hz~4 000 Hz中高频段的隔声量增幅1 d B~6 d B。综合分析可知,以计权隔声量为评价标准时,在加强筋质量、腹板面积、翼板面积及尺寸相等时,敷设厚度15 mm加强筋,板件的隔声性能最佳,Rw较均质板可提高1.4 dB~1.5 dB,而加强筋厚度恒定时,T型和L型加筋板的刚度又最佳。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轨道车辆板件结构加筋优化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火灾下压型钢板组合板的耐火性能,根据实际条件建立组合板的计算模型,采用解析法推导了端支座约束刚度、截面刚度以及内力的计算公式,得出组合板在重力荷载、温差及升温作用下的内力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与受火时组合板的偏心受压刚度相比,次梁对板的水平约束刚度可视为零;形成塑性铰前,温差作用引起的支座负弯矩很大,导致板全跨的弯矩值为负值;支座形成塑性铰后,板跨中将出现正弯矩。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组合板耐火性能的建议供研究者和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川腾  王志军  邓然  朱兰影 《工程力学》2015,32(12):198-207
根据Timoshenko梁剪切理论和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了剪切变形对空心楼盖箱型构件挠度的影响;依据弹性薄板理论,对比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多种拟板方法的思路和计算精度;提出了等效实心平板剪切模量的取用方法和实用的考虑剪切变形挠度的修正手段。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变形对空心楼盖的影响远大于实心楼盖;规程拟板法优于其他拟板方法,但其挠度计算值与空心楼盖实际值存在误差;现有基于抗弯刚度相等的拟板方法不能正确反映空心楼盖的剪切变形大小。该文基于“剪切刚度相等”提出的剪切模量取用方法和挠度修正方法能同时适用于构造各向同性和构造各项异性空心楼盖,计算效果均优于其它拟板法。该文成果可供分析和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明 《工程力学》2001,(A01):486-490
本文通过对框架梁抗扭性能的分析,说明板对梁的抗扭刚度及扭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的火灾行为,对四块足尺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火灾试验。考虑了栓钉间距、后浇层厚度、预制板在钢梁上翼缘搭接长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组合梁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温度场分布规律、混凝土板中钢筋温度、沿钢梁高度温度场分布规律、抗弯刚度以及叠合板与钢梁的整体工作性。并利用ABAQUS对叠合板组合梁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后浇层与预制底板结合界面未发生明显破坏,仍能共同承受荷载;但由于结合界面和预制板拼缝的存在,组合梁的整体抗弯刚度明显降低;热力耦合作用下,预制板在钢梁上翼缘搭接长度对组合梁的变形能力影响显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赵唯以  高泽鹏  王琳  陈沛涵 《工程力学》2022,39(3):158-170+192
根据5组33片四边简支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试验结果,将组合板的变形模式归纳为弯曲变形模式和冲切变形模式,推导其抗力和刚度的理论计算式,提出能够描述组合板受力全过程的抗力函数模型,并通过现有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研究含钢率、材料强度、连接件布置等参数对组合板变形模式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钢率和钢板强度对SC板的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影响较大,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小;为了充分利用钢板的力学性能,应合理限制含钢率和钢板强度,或加强连接件布置保证组合作用;不同的设计参数可能导致不同的变形模式和破坏顺序,设计中应针对具体的需求对设计参数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复合材料层合板为面板的夹层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造了一个考虑面板抗弯刚度及耦合刚度的三角形复合材料夹层板单元,对复合材料夹层板的总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面板铺设、夹心与面板厚度比对临界载荷的影响。本文还导出了复合材料夹层板内力与应变的关系式,分析并指出了即使夹层板总体铺设为对称铺设时忽略面板耦合刚度对临界载荷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剪力滞效应实用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混凝土组合梁翼板剪力滞效应对组合梁截面应力和变形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组合梁弹性理论分析模型,忽略界面滑移效应,推导了简支和悬臂组合梁在均布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解析解。通过引入翼板有效宽度和截面有效刚度的两种简化设计方法分别考虑翼板剪力滞效应对组合梁截面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用该文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计算考虑剪力滞效...  相似文献   

17.
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强  姚谦峰 《工程力学》1999,3(A03):609-614
本文在高层轻板框架1/3比例型抗震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给出了此种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及抗剪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18.
经典塑性铰线理论中的板块平衡法无法考虑钢筋混凝土板在大变形时产生的受拉薄膜效应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受拉薄膜效应的修正板块平衡法。该方法将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行为分为屈服前和屈服后两个阶段。假设钢筋混凝土板在屈服前的变形为弹性,分别采用Navier法和板块平衡法确定板的屈服挠度和屈服承载力。为考虑屈服后钢筋混凝土板中产生的受拉薄膜效应,假设板底塑性铰线截面上钢筋的竖向分力为产生受拉薄膜效应的主要原因,而钢筋的水平分力则与截面上混凝土的压力组成力偶构成了钢筋混凝土板的截面抵抗弯矩。通过上述修正,可以获得由考虑受拉薄膜效应的修正板块平衡法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板的全过程荷载-挠度曲线。为验证该文方法,对大挠度足尺混凝土双向板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对比可知,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从而验证了修正板块平衡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合理估算大变形条件下梁板构件的极限抗力,对工程设计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RC (reinforced concrete)板极限抗力一般由小变形条件下的受压薄膜效应得到,然而RC板构件的灾变断裂大部分出现在大挠度阶段,因此考虑压-拉薄膜效应的极限抗力分析尤为重要。该文将RC板从加载到断裂全过程分为板端受压上升段、混凝土开裂下降段和钢筋拉伸上升段,根据正截面抗弯的钢筋混凝土弹塑性模型得到基于受压薄膜效应的荷载-挠度全曲线。利用经典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并引入抗弯刚度软化系数对挠度进行修正,结合能量原理推导出大变形条件下基于受拉薄膜效应的RC板极限抗力,进一步得到考虑压-拉薄膜效应的荷载-挠度全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压-拉薄膜效应的RC板极限抗力分析方法可以更合理地预测荷载-挠度全过程,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吻合良好,为合理评估RC板的极限承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童根树  陈迪 《工程力学》2015,32(12):168-178
描述了一种腹板开孔组合梁挠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楼板参与开孔段上部截面抗弯的有效宽度的概念,并进行了拟合。将剪切变形和空腹桁架弦杆的弯曲变形合并为等效剪切变形,得到开孔段的等效剪切刚度。利用开孔段与未开孔段截面刚度不同的现象,建立分段梁单元模型,采用传统梁理论求解挠度计算公式。与采用实体单元和板壳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文公式具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