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国内炼焦煤洗选厂分布特点采取国内主要炼焦煤产地的洗精煤,即筛选了不同成煤时代、不同煤种的64个炼焦洗精煤样品以研究炼焦精煤煤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炼焦精煤的发热量Qgr,daf与挥发分Vdaf成正相关关系,与碳含量Cdaf成正比关系;炼焦精煤的挥发分Vdaf与碳含量Cdaf成反比关系,与氢含量Hdaf成正比关系;炼焦精煤的镜质体反射率Romax与挥发分Vdaf成反比关系,与碳含量Cdaf呈正相关关系,炼焦精煤的挥发分Vdaf小于28%时,煤种多为贫瘦煤、瘦煤和焦煤,与胶质层最大厚度Y成正比关系,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与奥阿膨胀计实验b值成正比关系,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与黏度指数呈指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煤产率和灰分偏低的问题,邯郸洗煤厂对炼焦中煤深度解离再选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中煤再选技术的方案。生产实践表明,中煤再选技术实现了煤与矿物质的有效分离,最大限度的回收了优质炼焦煤资源,对保护国家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 前 言炼焦生产中 ,要生产出合格焦炭并有效利用煤炭资源 ,必须采用优良的炼焦工艺和适当的煤种配比。为此 ,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获得更多、更可靠的结果以指导生产。(1 )胶质层实验是模拟生产条件对煤进行干馏。它包括干燥解吸阶段、胶质层生成半焦阶段和半焦收缩成焦阶段。这 3个阶段的变化直接影响焦炭质量。为更好控制炼焦温度 ,必须事先获得接近实际、准确温度间隔。该间隔可由奥亚膨胀实验获得。但笔者认为 ,胶质层实验获得的数据更接近实际。(2 )可以通过体积曲线来预测炼焦过程中的中期膨胀压力及推焦难易程度等。(3 )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特别是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从镜质组反射率角度研究了优化配煤炼焦的影响因素。通过对8种炼焦煤种的煤质分析、单独炼焦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不同煤种在配煤炼焦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某企业原配煤方案存在的问题,基于煤岩配煤原理,选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及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2个因素作为指导优化配煤的指标参数,制定了6组优化配煤方案进行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配合煤的Rmax与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是优化配煤方案的有效调控指标,优化配煤方案获得的粒焦CRI*降低1.95%,CSR*增加3.45%,焦炭热态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炼焦煤洗选厂分布特点,筛选了不同地区、不同煤种、不同镜质体反射率的26个炼焦洗精煤样品,依据拉依达准则对测定异常值进行剔除,并对炼焦精煤镜质体平均随机反射率与平均最大反射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炼焦煤洗选前后,炼焦精煤镜质体平均随机反射率与平均最大反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变化,即炼焦精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和最大反射率的关系为:当镜质体最大反射率0.7%≤R_(max)≤1.9%时,R_(max)=1.079 2R_(ran)。  相似文献   

6.
王翠萍 《中国煤炭》2012,38(8):86-89
首先对不同煤种各煤岩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之后进行了40 kg小焦炉试验,并测定所得对应焦炭各结构的含量,寻找不同煤种各煤岩成分含量与焦炭各结构之间含量的关系,对配煤炼焦、保证焦炭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贺建忠 《山西煤炭》2006,26(4):53-55
通过优化配煤,开发与扩大炼焦煤种,从而可降低炼焦成本,改善焦炭质量,延长焦炉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焦煤,实现炼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气煤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对配合煤炼制焦炭质量的影响规律,本文选取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作为研究对象,对试验煤样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入气煤后焦炭的冷强度和热态性能变差,气煤与不同煤种煤配煤时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劣化程度不同,1/3焦煤和焦煤随着气煤配入量的增加使得焦炭质量均匀劣化,肥煤在气煤配入量小于30%时焦炭质量变化较小,配入量大于30%后焦炭质量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生产实践研究,阐述了炼焦煤与焦炭之间含硫的转化关系,揭示了不同煤种,尤其是新疆煤与疆外煤在炼焦过程中脱硫程度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同时提出了更为科学、准确的焦炭含硫预测新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测焦炭含硫量.  相似文献   

10.
<正>煤的岩相分析是研究和评价煤炭性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煤岩组分的分析判断可确定煤的特性及煤种,同时可判断所检测批煤的煤种是否单一,并将此作为炼焦配煤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从判别煤中和配煤炼焦两方面说明煤的岩相分析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煤的显微组分及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原理测定煤的镜质组反射率的意义煤的显微组分是指煤在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1.
热回收焦炉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炼焦炉型,该技术的应用与实施,从根本上扩大了炼焦资源,实现了产品的清洁型生产,减少了废热废气的排放量,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方针政策。本文介绍了热回收焦炉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热回收焦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依据近期焦化苯的现状及研发重要性,简要介绍了焦化苯主要精制技术,其研发重点是催化剂的开发,深度精制需多重精制技术联合,简述了噻吩的回收。指出尼龙化工行业对焦化苯精制高纯苯的要求及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海军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6):24-26,48
通过对我国重介质分选工艺现状及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炼焦煤工艺、炼焦煤特性、稀介质回收工艺、降低介质消耗的通常做法以及影响介质消耗的基本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炼焦煤型选煤厂控制介质损失难易点及其分选工艺前端、稀介回收工艺中端、磁选尾矿回收工艺终端的解决方案,从而降低选煤厂介质消耗,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值得其他选煤厂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五交  杨旭  张德祥  谷小虎 《中州煤炭》2018,(5):75-78,83
以河南平顶山矿区拥有气煤、肥煤、焦煤到无烟煤的多煤种为例,通过对不同煤层煤样的分析,发现主炼焦煤灰分低、结焦性好,非炼焦煤种硫分高、灰熔融性高,提出了优先生产炼焦精煤用于焦化工业,扩大中国炼焦煤资源;高硫和高灰分烟煤采用水冷壁气流床气化生产合成气;中煤、煤泥、矸石以及劣质煤,用于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粉煤灰用来生产建材的煤炭分质利用路线,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实施案例。  相似文献   

15.
黄永杰 《煤炭技术》2013,32(3):223-225
模糊控制与传统的PID控制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对煤炭加工中高温炼焦和化学品回收的模糊控制器分析,改进模糊控制器设计,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应用模糊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质成因与孔裂隙结构的差异,不同阶煤的渗透性与驱替开采CH 4效果不同。为研究超临界CO 2在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中驱替开采CH 4的效果,利用尺寸为100 mm×100 mm×200 mm的原煤试件,在恒定的温压(50℃,25 MPa)条件下,以10 MPa超临界CO 2驱替压力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弱黏煤、气煤、1/3焦煤和无烟煤)展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煤阶煤体的孔隙形态与发育程度有较大差异,弱黏煤孔隙类型以墨水瓶型为主,无烟煤孔隙为狭缝型,而气煤与1/3焦煤则为楔形或平行板孔;对比孔隙比表面积,无烟煤与弱黏煤相对较高,分别为259.6510,154.0669 m 2/g,而气煤与1/3焦煤较低,分别为71.2359,41.4201 m 2/g;②煤渗透率受成矿地质环境和构造活动等导致的煤体结构、变质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煤岩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有效应力下,4种测试煤样渗透率随变质程度升高而逐渐降低,驱替过程中CO 2注入量也随变质程度升高而降低,在25 MPa围压、10 MPa注入压力条件下,弱黏煤、气煤、1/3焦煤和无烟煤的渗透率分别为4.58×10-18,2.75×10-18,0.91×10-18和0.05×10-18 m 2,驱替实验结束时,CO 2注入量分别为18.13,6.45,5.01和0.78 mol;③4种煤试件的CH 4产出率和CO 2储存量均表现为气煤>1/3焦煤>弱黏煤>无烟煤,孔隙以楔形或平行板孔为主、比表面积较低、渗透率中等的气煤与1/3焦煤驱替置换效果相对较好,反映了超临界CO 2驱替开采CH 4效果是不同变质程度煤孔隙形态、发育程度以及渗透率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备煤工序在炼焦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生产实际,分析了炼焦煤的准备在生产中对焦炭质量和生产操作的影响,阐述了备煤工序在炼焦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炼焦煤资源及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炼焦煤资源、生产及质量状况,结合目前煤炭市场的变化以及炼焦工业的发展变化形势,提出要加强宏观调控、合理组织炼焦煤种生产,要注重焦煤、肥煤等稀缺煤种的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形成炼焦煤生产和炼焦工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焦煤资源深度洗选回收工艺路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大武口洗煤厂生产实践,对焦煤资源深度洗选回收工艺路线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效益评估,分析论证了焦煤资源深度洗选回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BM (coal bed methane) temperature-rising desorption, isothermal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on three ranks (anthracite, coking coal and lignite) of coa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BM decompression desorp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rising desorp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high-rank coal, and ever-increasing temperature of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can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oal matrix shrinkag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oal reservoir as well.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temperature-rising desorption applied in higher-rank coal reservoir can enhance CBM recovery ratio.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mperature-rising desorption technique in practical discharging and mining projec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tackle the gas production bottleneck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