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活污水生物除磷研究及工艺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污水除磷是一项重要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综述了处理生活污水常用的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以及各种生物除磷工艺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水质以及达标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工艺,对于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察厌氧-缺氧SBR(A2SBR)工艺中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特性,为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应用提供运行控制参数.在稳定运行的A2SBR系统进水中分别投加NaAC和葡萄糖作为碳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进水中的有机物越容易降解,反硝化除磷菌(DPB)厌氧释磷速率越快,后续的缺氧吸磷效果也越好.同时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CODCr、NO3--N、不同类型电子受体对DPB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00 mg/L、NO3--N为6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同时缺氧段瞬时投加NO3--N利于驯化DPB对NO2--N的适应性,可以实现DPB利用不同类型的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作用.  相似文献   

3.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能起到减少曝气量,节约耗能、减少污泥量和节约成本;特别是能解决我国南方水体C/N、C/P偏低等问题,对现代污水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介绍反硝化聚磷菌的除磷理论、机理,重点分析反硝化除磷工艺对碳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温度、pH和ORP、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并分析了该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中微生物的组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研究了在稳定运行期,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A2/O+N-2SBR)的A2/O-S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细菌总数、主要细菌组成及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稳定运行期,试验装置内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细菌总数约为2×108个/mL;②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主要细菌依次为假单胞菌属、莫拉氏菌属、肠杆菌科细菌、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微球菌属.其中前5类菌属占细菌总数的79.1%.  相似文献   

5.
DO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研究DO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同时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控制DO浓度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既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又达到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综合考虑COD、NH4+-N、TN、TP的出水浓度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得出最佳的DO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研究D0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同时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控制DO浓度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既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又达到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综合考虑COD、NHg—N、TN、TP的出水浓度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得出最佳的D0控制范围。当D0浓度在0.5~1.0mg/LU时.COD的去除率达到93%~94%,Nil,+一N的去除率为97%~98%,TN的去除率达到85%一96%,TP的去除率为91%~93%。  相似文献   

7.
在厌氧/限氧曝气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OLASBR)中,模拟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过程中COD、PHB、TP、TN和电化学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P和TN去除率达到93.7%和79%,厌氧段PHB与COD降解和磷释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7和0.998 7,ORP和pH曲线上分别出现了谷点;限氧曝气段,PHB降解与TP和TN降解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65和0.938,ORP曲线呈现平台,pH曲线上出现折点。因此,PHB作为SNDPR过程的碳源驱动力,其转化情况控制着SNDPR的稳定性,而ORP和pH曲线上"谷点"预示厌氧释磷结束,pH曲线的"折点"能指示反硝化除磷结束,同时也预示SNDPR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体式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溶解氧(DO)浓度分别控制在小于0.7mg/L,1±0.3mg/L,2±0.3mg/L和大于0.3mg/L下,以DO为2±0.3mg/L时,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最强,COD、NH4+-N、TN、PO43--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1.4%,89.6%,88.7%和92.3%。在该DO条件下,对C/N和C/P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N在14~24之间C/P在70~120之间变化时,氨氮及总氮去除率随着C/N的增大而增大,而对COD及磷的影响不大。当进水C/N=8,C/P=40时,脱氮效果明显下降。说明即使控制适宜的溶解氧,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对氮也无法达到较好的去除,表明碳源是否充足是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除磷作用可以明显节省脱氮除磷过程的碳源需求和能耗。为研究不同电子受体下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利用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经过厌氧释磷后在不同电子受体下进行反硝化除磷试验,结果表明NO3-—N和NO2-—N均能参与反硝化除磷过程,在NO2-—N初始浓度高达30mg/L的条件下,除磷率仍在93%以上,未对反硝化除磷过程产生毒害作用。在工程应用中应加强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反硝化除磷作用的耦合,在提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同时,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探讨了生物除磷和脱氮的边界条件,并对多种工艺的除磷脱氮效果及污染物去除途径进行了对比研究.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污水中有机酸含量与污泥含磷量的比值,即外加能量与污泥中聚磷菌能量的对比.在磷的释放与吸收的循环中有机磷的净去除是由于吸收量与释放量与COD/Y_p的函数关系不同而保证了磷的吸收量总是大于释放量.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