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大圩古镇传统汉族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与归纳大圩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策略,主张通过传统建筑形态的重构与再生、多元化协调发展延续传统汉族民居建筑文化,指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未来发展要坚持多元化与地域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马科  李琰君 《华中建筑》2015,(1):160-163
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主要类型,在地理和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各地传统民居逐步形成了不同形态。陕南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秦岭淮河以南,受地域环境和文化交流的影响,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和院落形态体现出我国南北方建筑和院落的双重性格。该文主要分析形成陕南传统民居院落的因素,解析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及院落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实例对陕南传统民居做详细的分析。旨为我国小区域内传统民居研究、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7,(1)
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研讨会以"保护和传承"为主题,从"民居研究方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聚落生存与发展策略"四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新标准,以及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与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民居建筑反映着建筑文化中的地域特色,具有多样化和生活化等特征.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学者都投入到传统民居的研究和保护中去,这使得传统民居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和保护措施.陕南传统民居记载了陕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和文化的宝藏.本文将从陕南的地理位置特征入手,从安康和关中这两个主要地区对陕南民居建筑及其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编辑出版张祖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是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建筑学会共同完成的,是第一次关于传统民居建筑方面的全国性综合研究成果。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广大人民生活、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我国民居建筑逐渐走向同质化,民居建筑的独一性、地域性正在逐步衰退。文章通过对基诺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解构和剖析,总结了其建筑形式与结构特色,详尽阐释了基诺族传统民居的屋顶、楼板、墙体门窗构件的筑造技法和地域性材料,并与其现代民居进行对比,展示了基诺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经验与智慧,以期推动中国民居建筑的设计创造革新。  相似文献   

7.
浅谈海南黄流民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快 《山西建筑》2008,34(13):49-50
通过对海南岛黄流传统民居建筑格局、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的考察、介绍,及对黄流传统民居建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海南传统民居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值得研究和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陶帆 《城建档案》2014,(11):8-9
民居,为百姓居住之所。《礼记·王制》中记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民间建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内容。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自去年12月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中国传统民居调查工作,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等地区,完成了传统民居类型、代表建筑和传统建筑工匠的逐县调查。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传统民居调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为助推新时代建筑事业稳健发展,针对传统民居的研究日益深入,旨在汲取先辈智慧,贯彻绿色生态化建设产业发展理念,在新型建筑体系中让传统民居观念焕发生机,实现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目标。我国传统民居生态节能优势较为突出,用独特的民居语言表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绿色建筑观念不谋而合。本文通过探析鄂西南地域传统民居中的绿色智慧,以期推动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中建筑》2021,39(3)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方式和建材选择多因地制宜,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屋面覆材形式,木、竹、草等植物材料作为屋面覆材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该文分析了植物覆材在传统民居建筑屋面中的应用情况,绘制出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同类型植物覆材屋面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植物覆材在当前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应用困境,探讨改良植物覆材性能,延续传统民居建筑风貌,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型植物覆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Z3)
Traditional folk dwellings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 Shandong were studied,the formation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folk dwellings,the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atched cottages in the local area expounded,which is signifi cant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folk dwellings in south Shandong and the folk dwelling design in the new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民居景观资源开发模式的对比研究,解析了民居景观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的影响,对民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在发展西部乃至全国的民居景观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赵彬  刘茁 《华中建筑》2010,28(9):201-205
该文从湖北传统民居的构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其民居建筑从承重结构到大木构件的营造技术。通过对民居建筑与官式建筑的比较,分析其地方特色做法,梳理出湖北民间传统的大木营造工艺。  相似文献   

15.
陈果 《重庆建筑》2015,(1):17-19
堂屋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这种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体现在精神依赖上。巴渝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地缘地貌、多元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传统民居建筑的个性、特性与多样性。笔者通过对大量巴渝传统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测绘,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探析了巴渝地区堂屋空间的核心地位体现方式。希望能以堂屋为载体,展示巴渝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弘扬巴渝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怒江地区各少数民族民居蕴涵了优秀且独具特色的传统和文化,与其他民居研究相似,亟待建筑师解决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当下之间的关系。该文从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来展开,阐述了相关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力图创造出传承了当地乡土建筑文化,能够进行示范和推广的现代旅游建筑的引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伍国正  吴越 《华中建筑》2011,29(1):84-87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建筑文化审美可以从建筑生成环境系统、建筑文化传统和建筑的审美特征等三个层面展开.该文结合对湖南传统民居庭院的布局方式、人文精神、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观的分析,从文化审美的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在体现"礼乐"和鸣的宗法伦理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阴阳有序的"四象"时空观、审...  相似文献   

18.
伍国正  余翰武  隆万容 《华中建筑》2007,25(11):126-128
湖南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气候温和湿润.该文从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与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了湖南民居的建造技术,指出湖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的.建筑技术结合建筑装饰,特色鲜明,技术较高,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河南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栾景阳  刘若瀚 《建筑科学》2012,28(6):10-13,23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以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为例,从院落布局、单体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所体现出的节能思想。本文研究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宁  宋靖  孙伟 《山西建筑》2010,36(20):32-34
简要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和类型,从儒家思想的体现,建筑环境学理论研究,民俗民风三方面探讨了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并阐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以期指导人们加深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建筑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