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巴愣矿井为例,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共有5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有两类:一是断层(北、东、南),二是西边界煤层露头;白垩系下统志丹群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水层为直接充水水源;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采空导致顶板岩层冒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采用大井法计算了矿井涌水量,延安组砂岩含水层涌水量438m3/h,志丹群含水层涌水量142 m3/h,合计580 m3/h。其中,延安组含水层涌水量438 m3/h,可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两个含水层的合计涌水量580 m3/h,可作为矿井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2.
何岗井田目前开采-600 m水平16上煤层,面临顶板十下灰含水层和底板十三灰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突水威胁,因此需要科学合理预计矿井涌水量。在分析含水层、隔水层及含水层水力联系等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对直接顶板十下灰含水层放水量进行了预计,利用单位涌水量及疏降水深度,对底板十三灰含水层疏水量进行了预测,获得了矿井正常涌水量预计值。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对奥灰含水层突水量进行了预计。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7):90-91
在分析含水层、隔水层及含水层水力联系等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对直接顶板十下灰含水层放水量进行了预计,利用单位涌水量及疏降水深度,对底板十三灰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疏水量进行了预计,给出了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洞石灰岩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主要含水层及岩溶发育特征,研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了矿坑充水因素,采用了两种方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涌水量特征及岩体裂隙、孔隙发育之间关系基础上,根据钻孔涌水量变化特征对不同层段含水介质类型进行了划分.结合现场四种不同试验方案的注浆压力特征及其效果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化学预注浆+分层注浆施工工艺"为最终方案,利用该方案顺利通过该含水层.并得出了高压特大含水层预注浆关键技术和方法是:根据钻孔涌水量变化特征分析确定含水层不同层段含水类型,根据不同含水类型介质选择合理的注浆材料,并采用以单孔涌水量为标准的分层注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7,(9):182-185
在地下采掘活动的影响下,导水断裂带未能贯穿含水层时,大井法计算的涌水量误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对复杂地质条件合理概化,建立导水断裂带未能贯穿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概化模型,对大井法进行改进,将含水层概化为垂直方向上互不影响的两元结构,提出倒置非完整大井法,可以分别计算顶部和侧向的水量,使其更贴近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推导,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彬长矿区亭南矿和胡家河矿2个工作面的现场实测地质资料,应用该方法计算涌水量,并与实际涌水量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准确,验证了顶板巨厚基岩含水层采动影响下,倒置非完整大井法计算涌水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巴彦高勒煤矿的充水含水层为延安组砂岩含水层和直罗组砂岩含水层。根据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水文观测钻孔数据变化及对井下疏放水钻孔涌水量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两个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8.
呼吉尔特矿区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田深埋区,可采煤层上覆较强富水性厚层砂岩含水层。随着煤层开采,顶板水进入矿井,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矿区范围内,各生产矿井涌水量均较大,最大矿井涌水量达到2 289 m~3/h,且仍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情况,以该矿区涌水量最大的某矿井为例,对该矿区矿井涌水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从开采煤层上覆含水层赋存特征、巷道掘进长度、采空区半径、含水层疏降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范围内,发育有2~3层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差异较大,不同程度地影响矿井涌水量。在建井阶段,矿井涌水量随着巷道进尺的增加而增大,而矿井单位进尺涌水量和巷道单位进尺涌水量呈减小趋势。采前对工作面上覆含水层静储量进行计算,采取超前预疏放措施,充分疏放含水层静储量,可达到安全回采条件。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先期呈大幅度增大的趋势,随着矿井采空区面积的不断增大,疏放影响范围增大,矿井涌水量增长幅度趋缓。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利用钻孔单位涌水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所存在的问题,较详细地总结了利用3次降深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单位涌水量换算的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要进行单位涌水量换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只有1次或2次降深抽水试验数据的处理,以使单位涌水量换算和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高家堡煤矿4煤层顶板分布多个含水层,其中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强且洛河组上下段无明显隔水层,并且导水裂缝带高度也难以观测,所以涌水量计算模型的确定至关重要。根据洛河组的出水水源分析,建立了分段进水非完整井模型,井壁进水非完整井模型和越流模型。采用三种模型对104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并绘制涌水量曲线图。通过与104工作面实测涌水量曲线图对比,确定了分段进水非完整井模型最为合适。通过已采工作面的实测涌水量进行验证,证明该模型是可靠的,对今后矿井涌水量的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