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房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强  陈新亮 《山西建筑》2001,27(2):29-30,43
在建筑物的基底或某个位置装设橡胶隔震垫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确保结构及内部设备在地震中不受损坏。这种技术现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普通民用建筑上。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房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构造原理、隔震原理、类型和性能特点,主要对橡胶隔震垫的施工安装过程中的操作工艺、质量控制、检查验收评定标准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针对既有建筑物隔震加固技术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选取我国既有建筑中最常见的砌体结构,结合工程实例对既有建筑物的隔震加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给出了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施工工艺,探讨了关键施工工序的处理方法,从经济性及环境效益方面说明了隔震加固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隔震技术即是将地震与建筑结构进行隔离的一种动态抵抗方法。它通常是在建筑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隔震装置,这样不仅可用以增加建筑物的固有周期,避免共振,而且能对地震能量进行有效吸附,从而极大的降低地震过程中结构物的变形和加速度,从而减少和避免建筑物结构受到破坏。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隔震技术的工艺原理出发,并结合实例,就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体结构模型,对比基础不同连接形式在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基底剪力及位移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滑移隔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设置限位型的摩擦滑移连接也能起良好的隔震效果,限位装置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底部滑移量,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根据工程实例,对摩擦滑移隔震的“双基础圈梁”装置的具体构造,以及在加固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及关键部位的构造等进行说明,为摩擦滑移技术在加固设计中的应用与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熊海龙 《城市建筑》2014,(30):66-66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烈度区低层砌体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加固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L中的计算方法对砌体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加固分析,对该结构行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布置与选型,研究了其隔震效果。结果表明,砌体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能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小于0.4,使上部结构地震作用降低50%左右,达到预期目标;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叠层橡胶支座极大面压和极小面压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后续类似低层砌体结构加固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邹会  卫海 《工程质量》2022,(1):67-73,80
对于学校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传统的加固方法工作影响面大,施工工期长.隔震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它的特点是对原有结构影响小,施工主要在建筑物首层进行,极大地保护了建筑室内的装修部分.通过一个具体的校舍隔震加固工程实际案例,说明对于层数较高、装修较好的校舍建筑物,隔震加固技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9.
苏跃  梁佶  刘建 《云南建筑》2013,(4):101-104
隔震加固技术通过设置隔震支座,降低水平地震作用传递到上部建筑的作用,使得既有建筑上部结构的坚固量大为减少,甚至不加固,在高烈度区建筑的抗震加固方面有特有的优势,其在国内外都得到了相当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本文以昆明西山区试验中学的教学综合楼为例,介绍了在校安工程中采用隔震技术对既有教学用房进行加固改造的具体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为隔震技术在我省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中的运用和推广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加固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某学校教学楼地处8度抗震设防地区,由于现行抗震规范的变化,使原有建筑物的承载力及抗震构造均不满足规范要求。为保障该校舍在地震中的安全性,结合校舍结构的特点和加固需求,采用隔震技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要点,并选取7条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小于0.4,降低了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提高了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相关成果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底部框架多层砌体房屋在不同烈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研究了在底部框架内增设消能外包混凝土无粘结钢支撑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增设消能支撑加固方案和增设抗震墙加固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底层框架砌体房屋的底层增设消能支撑可显著降低底层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控制结构的塑性损伤,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增设消能支撑加固方案与增设抗震墙加固方案相比,结构加固更合理、更易实施。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不仅来自于结构构件,而且来自于非结构构件和建筑内部物品的破坏。对于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建筑物,非结构构件和建筑内部物品的破坏经常成为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的主要来源。为此,以某医疗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底部隔震、增设屈曲约束支撑和增设摇摆墙等三种减震方案对其进行加固,通过对比原建筑和采用不同方案加固后的建筑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经济损失,研究不同减震结构体系对减轻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各减震方案均能有效减小结构的位移反应,隔震方案能同时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由于所研究的医疗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经济损失主要来自于医疗设备等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因此采用隔震方案在减小地震经济损失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Damage observed following moderate to large earthquakes has shown masonry buildings are vulnerable to lateral shaking.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in Iran show that 90% of schools in the retrofitting list are un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s. A Practical Guideline for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Masonry Schools has been published in Iran. This guideline proposed 2 retrofitting methods for retrofitting masonry schools: use of shear wall and shotcreting the perimeter of building. In the case of shear wall, their construction is usually expensive; there are less projects retrofitted by shear walls, and in most retrofitting masonry schools projects, perimeter shotcrete is used.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is offering recommendation to improve this guideline, resulting in more economical approaches. This study proposes including lateral resistance of masonry walls in resisting seismic loads and in the case of shear wall foundation proposes strip shallow foundation for concrete shear walls by including effect of rocking, sliding, and settlement respons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with including masonry walls in lateral resistance of building, a 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maximum drift occurred. Interaction of soil and structure by considered strip shallow foundation reduces the base shear and increases maximum drift of the building.  相似文献   

14.
Masonry buildings frequently present unsatisfactory behavior under seismic activity, due to the poor resistance of the masonry walls to tensile stresses and to the presence of flexible wooden floo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eismic retrofitting techniques, implemented in a model of an existing masonry build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considers the testing of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floors, to enable them to behave as stiff diaphragms.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seismic protection of the building is studied with these different solutions: insertion of concrete walls, the use of a base isolation solu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cous dampers. A particular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use of viscous dampers since it improves the seismic behavior with little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15.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隔震结构设计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对等效周期为2~6s的单质点隔震体系在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和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作用下的剪力系数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规程中有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探寻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不能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隔震结构的等效周期范围。以位于我国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某隔震结构为例,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地震剪力取值方法,设计了6种不同的结构模型。通过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地震动的近远场特性对各模型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的近远场特性对隔震结构的楼层设计剪力影响较大;对不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的隔震结构,采用放大设计地震剪力使其承载力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其抗震能力;不考虑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结构设计地震剪力的限制,采用结构的实际地震剪力需求进行设计的隔震结构能够满足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层间位移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既有农村住宅广泛采用的单层砖木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固前后2个大比例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固房屋由于前后纵墙抗侧刚度相差大,纵向地震作用下前纵墙侧移大,砖柱损伤严重;山墙平面外变形大,形成贯穿的斜向裂缝;8度小震作用下墙体开裂,中震作用下墙体损伤严重,大震作用下模型结构濒于倒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加设钢门窗框及钢板圈梁,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山墙和砖柱。振动台试验表明,上述加固方法显著提高了此类砖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加固后结构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框架结构隔震加固的设计与施工流程,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9.5.0,选用EI-centro、Taft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这两个隔震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表明隔震结构有着明显的减震效果。采用叠层橡胶支座来进行隔震加固改造,施工作业面可限制在地下室内,上部结构不需处理即可满足提高一度设防的要求,且楼面的加速度反应减小,可以有效的保护室内仪器设施,提高建筑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建筑物隔震加固改造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环保的技术手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of a steel building with semi-rigid connections in Tehran. This 19-storey building with an asymmetric plan was constructed 30 years ago in three blocks. The qualitative vulnerability of the building was evaluated in the first step of the study, indicating its high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 the next step of the study, the quantitative vulne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ilding was strong enough to resist gravity loads but the strength was not adequate for seismic loads. Finally, three seismic retrofitting method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shear wall, steel shear wall, and steel bracing were propos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retrofitting alternatives in terms of architecture, implementation,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showed the superiority of using the concrete shear walls over the two other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9.
昆明新国际机场主航站楼A区为复杂大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昆明市,经多方论证最终对该结构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建成后它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结构分析模型,模型主要由非线性杆单元、壳单元和非线性的隔震单元组成。首先介绍了隔震方案的论证过程及隔震支座的布置对结构隔震效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用于时程分析的地震波的选取过程,最后通过多遇和罕遇烈度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研究了该结构的变形、内力和隔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小震下"降一度"的减震目标,还可以满足大震下隔震层最大剪切位移的控制指标,隔震层的设计是合理的,结构在隔震后的抗震性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方向、不同量级拟动力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研究了在拟静力试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前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砖砌体结构,加固后在相当于9度大震(620伽)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且结构两个方向的抗剪承载力与房屋总重量之比分别达到1.24和1.41,抗震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后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环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平缓,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水平荷载卸除后,预应力筋对于房屋有明显的复位作用,有助于实现大震不倒。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