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考察公共自行车使用行为特征和机制的系列研究的一部分,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前后人们的出行行为变化以及影响其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原因.发现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后,出行频率略有增加,出行距离长于预期,但是时间节省效果总体不明显.多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将公共自行车作为步行、公交以及私人自行车的替代方式;仅少量出行转换自小汽车、助动车/摩托车或者黑车.人们转换到公共自行车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方便,其认可度远高于节省时间和锻炼身体.以包含和不包含公共自行车的出行链为备选项的选择模型映证了公共自行车特征要素对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力显著,而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与出发点和目的地的接近程度也是重要的因素.应用模型估计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效用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2.
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钱俭  郑志锋  冯雨峰 《规划师》2010,26(1):71-76
在考察杭州市城市中心区、商务区和一般居住区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及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对杭州市提出的公共自行车解决一公里内出行问题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发展公共自行车,必须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和站点设置,建立科学的等级分布,健全公共自行车交通换乘体系,完善管理程序,逐步、有序的实现自动运营等改进建议,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的必要环节及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在低碳、绿色和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围绕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目标,结合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确定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宁波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战略定位,从拓展运营网络、完善信息系统、优化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改进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闵行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考察该系统自实施以来对闵行区居民出行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闵行以及我国的公共自行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研究以使用者的刷卡数据样本以及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样本为数据基础,首先总结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公共自行车网点的运行特征。接着以居民为对象,总结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频率变化、网点使用时空分布、出行方式转换、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原因以及使用模式。最后分析在虚拟收费和费用返还的情景下,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意愿变化。  相似文献   

5.
钱坤 《山西建筑》2012,38(21):24-26
介绍了深圳市蛇口片区租赁网点的规划和建设方法,分析了租赁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后期数据采集分析了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实施效果,指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交通污染,倡导文明出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4):119-121
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市内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已老生常谈。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在环境保护、便利出行等多方面具有优势。文章通过了解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及其运营模式,深入分析连云港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更艰巨的节能减排的任务.“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适应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杭州等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典型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及运营概况,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将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分为三类,对比分析了各类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研究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外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晋中市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从站点位置及间距、使用对象、租赁卡形式和收费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建议,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6)
公共自行车在各大城市的建设运营为完善交通体系、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对南京浦口、桥北两个组团2015年1~9月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进行了时间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出行目的下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时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研究发现,以通勤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耗时更短,在路径选择上偏向于快速通过性强的道路,而以生活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则耗时更长,路径选择多元,并注重骑行活动的多样性;公共自行车站点紧凑有序的空间布局结构可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基于此,文章建议未来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应以不同区域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结构为基础,充分考虑站点布局与用地功能、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满足不同出行目的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面对自行车交通在公共健康和环保方面优势较大和分担率较低的现状,全球许多城市都在开展自行车复兴工作。自行车友好设施是自行车出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外研究与规划实践对我国存量规划时代和街区制指导下的相关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针对国外自行车设施对出行行为影响研究的方法、主要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进行综述,梳理总结自行车友好设施的类型及其体现的精细化分配空间的街道设计趋势,分析欧美代表性城市相关规划(包括自行车总体规划和"完整街道"改造)的特点,指出"回归慢行和日常"是自行车交通及设施规划的主题。基于国际经验总结,讨论我国未来自行车友好设施规划设计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